高中化学德育素材挖掘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

2024-02-24 13:32:20郑园园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题组高中化学德育

郑园园

教育的实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而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教师需要终身学习的教学技能。

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过程

本课题在探索挖掘高中化学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同时,将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索将德育素材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保持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课题重难点是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化学课程思政建立起多模式的教学系统。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增强教师思政教学的能力,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教授化学学科知识,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影响学生,从而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课题组成员积极通过以下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能力。

首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转变课程思政教学观念,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师的思政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水平。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课题组成员转变“唯分数论”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情感需求,更多地与学生沟通、互动。课题组成员经常集中研讨,细致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实现与化学知识的无缝衔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学能力大赛是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不断学习,提高思政水平。

再次,增强自主发展意识,自主进行课程思政研究,自主探究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最后,及时总结反思。课题组成员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关注课堂的教学效果,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纠正,改进教学策略,使化学与思政有机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研讨,确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对本节课所蕴含的德育素材挖掘是否充分,思政融合的切入点是否恰当,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教学效果如何。

二是挖掘德育素材的途径与方法。根据思政教育的五条主线(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红色教育),挖掘德育素材的深度。从化学发展史角度进行挖掘,如教材中的理论发展、实验方法发展、有机物合成方法发展、元素发展等。从健康与环保角度进行挖掘,如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与卫生,药物的使用,环境保护和“三废”的治理等。从安全角度进行挖掘,如实验操作安全,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安全问题等。以上这些做法,有利于从化学与职业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是总结德育素材与思政教育在教学中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教师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这是将化学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又一难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硬性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体验、感受、讨论、探究,进而内化并建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不是通过教师讲授把现成答案和既定结论硬塞给学生。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强调一个基本原则,即把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相结合。因此,课题组成员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注重自然融入方法,避免牵强附会和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两张皮”。但思政元素也不是多多益善,只有运用恰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组成员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组内讨论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德育素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实现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

四是设计德育素材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的高考评价体系具有引领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特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知识成为考查的重点。随着近年来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思政的提出,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教育。而课程思政的提出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高阶性、创新性,因此也迫切需要与之对应的有效考核评价方式。

在测试考核方式上,除了基础知识点考查,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蕴含思政元素的问题及开放性讨论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测试考核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加学生平时课堂思政表现、对思政素材的感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等评价内容。学生德育情况的考核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考核的改革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的重视,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教学评价不仅检验了课程培养目标,还促使教师重新审视教学,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达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是整理了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二是挖掘德育素材,整理成册,形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化学德育故事小读本。三是认识到制约高中化学德育素材挖掘与思政教育融合渗透的因素,初步构建适合高中化学课堂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逐步探索整理出了优秀教学实施案例。四是录制了优秀教学案例视频,为在全校范围内其他学科进行思政融合提供借鉴。五是撰写并发表了《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高中化学德育素材挖掘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化学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等论文。六是开展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的故事座谈活动。七是关注环境问题,如关注校园卫生、垃圾处理、节约能源等。八是开展化学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辩论会。

课题研究下一步的方向和设想

一是进一步查阅、积累丰富优秀的研究性学习课例,搜集成熟理论来支持课题研究。二是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成员对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应用能力。三是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与理科学科融合的学习策略,尽量减少其局限性。四是围绕课题,多调查、多发现、多总结,争取做出一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五是及时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努力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方法。

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任重道远。要想高中化学与思政相融合,形成教育合力,目前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和完善,我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

猜你喜欢
课题组高中化学德育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