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审视

2024-02-23 17:21卢温蒂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性资本主义

卢温蒂

现代性是观察人类社会的重要视角,通常用来描述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一般来讲,作为现代化的本质根据和理性表达,现代性自身就带着反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现代性的理解不应被狭隘地局限在西方的范畴内,每个文明主体或民族国家都应有权根据自身的现代化经验,对现代性的内涵、理解范式和解释方法进行修正和充实。因此,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现代性也并不等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从而呈现出丰富而多样的现代性表达。

一、经济逻辑:破除西方资本至上的蔽障

在“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世界里,资本驱使一切事物,在资本的操控下,商品、货币被异化为私人财产,这不仅反映了工人对劳动和自身产物的权益,也凸显了与非工人的关系,以及非工人对工人和劳动产品的影响。同时,私有财产在资本的驱动下,掩盖了社会关系的实质,这种掩盖使得社会关系更加模糊。因此,深入理解资本的操控、私有财产的多维表现以及社会关系的掩盖,才能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复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有别于并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根本就是坚持发展的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1]。

发展的人民性促使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发生根本变化,即由“资本逻辑”转变为“人本逻辑”。虽然市场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资本的野蛮性与贪婪性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2],我们要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促进资本有序发展。中国这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安排,既能够增进市场竞争和优势互补,又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优势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础上,秉持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旨在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的人被资本支配的现象。

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了现代性问题产生的前提,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内在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打破了西方将市场与资本作为统一体,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同时也突破了西方正统经济学关于市场化的改革必须以资本私有化为制度基础的“华盛顿共识”。

二、政治逻辑:超越西方民主陷阱

“两大社会形态的共存与竞争,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样性。两种社会形态的竞争是多方面的,民主制度的竞争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一方面”[3]。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法律层面赋予每个公民平等享有民主权利,但是这些民主权利早在实际运行中被排斥在外,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逐渐产生出与资产阶级民主相分离的政治趋向;在国际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势输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企图将其“普世化”,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以期维护西方国家的世界霸权地位,这种霸道自私的行为,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大混乱,严重阻碍了全球的繁荣、发展与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4]。与西方民主政治不同,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具有西方民主制度以资本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人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自己的“代理人”,由他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破了西方民主传统,将人民群众参与贯穿国家和政治生活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协商的方式有效统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民众。

“政治现代化是民主与治理的合流与互嵌,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合流,使中国走向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5]。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政治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了西方民主想突破但未突破的障碍,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民主的局限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开创了一种全面超越西方民主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三、文化逻辑:破解资本逻辑宰制造成的文明分裂

在资本主义大国文化霸权的侵袭下,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由于缺乏经济力量的支撑而陷入被资本主义阵营霸权文化腐蚀或扼杀的危险,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形形色色的各种主义蜂拥而至,侵蚀着这些国家的原有文化根基,不断压缩文化多样化的边界,严重遏制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今天人类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就是文化全球化过程中世界主义所带来的文化侵略”[6]。资本主义国家将他们提倡的价值观、道德观等纳入外交实践的话语体系中,形成资本主义阵营的所谓普世价值观的现实载体,在争夺全球话语权中鼓吹“人权高于主权”,打着捍卫民主与自由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主流价值观的改造,通过普世价值抢占舆论高地,企图让世界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对此有任何违背都会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谴责与攻击。与西方现代化片面追求物质文明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向前发展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跟进一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又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追求,同时还融合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中共同的价值理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阐释了基本价值遵循,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符合人民现实期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展现出了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对比文化霸权主义的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倡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打破了西方文化中心论,为人类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提供了佐证,为解决人类普遍面临的发展困惑提供了中国理念。

中国积极自觉地突破了现代文明发展的迷雾,采用社会主义力量进行改造。承袭了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以新的现代化叙事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延伸着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

四、社会逻辑:摒弃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公平陷阱”

在现代性发展进程中,社会的动荡不安等问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对抗、冲突、病理与裂变的罪魁祸首都是资本逻辑,这种按资分配、效率优先的内在逻辑和市场竞争规则,会带来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它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7],我国的分配机制从按劳分配向全民共享不断得到完善:初次分配制度不断得到扩展,实现了从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到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变化,以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也逐步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更加丰富,形成了第一、二、三次分配相协调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对收入分配的探索中不断实现财富分配更加公平,财富回归广大人民的许多实践均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分配不公的超越,昭示了中国新现代性的优越性,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打破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准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旨归,推动物质和精神双富裕,有效解决社会生活的二律背反,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极大地彰显了新现代性以人为中心的根本。

五、生态逻辑:打破资本主义秉持的人类中心主义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追逐和剩余价值成为生产活动的核心。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资本主义通过技术手段配置资源,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的占有,资本扩张速度加快,将人类推向自然极限。无约束的资本逻辑超越生态承载极限,引发资本与生态的恶性循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不同生产方式在生态领域的展开直接塑造着现实社会的生态文明伦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球化的空间生产方式掠夺发展中国家资源,同时将生态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以实现本国的生态修复。尽管这种转嫁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西方国家却获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利益,体现了对生态和经济的短视利益追逐。随着技术逐渐统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国家希望通过技术革新来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表面上是为生态治理做出努力,实际上仍然是服从和服务于资本逻辑。鉴于西方现代化模式显露出的现代化发展问题,中国以新模式、新理念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新时期人类必须树立的生态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国际视野来看,人类社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站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共同治理生态难题,协同应对生态危机。中国积极参与并引领应对全球变暖、生态污染等国际合作,展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魄力与担当,在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同时,为世界生态文明创造做出自己的贡献。

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逻辑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成功开辟了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践,打破了“生态化等于西方化”的思维定式,阐明了“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的逻辑理路,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

六、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新现代性:在经济上创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效规避市场弊端;在政治上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体系,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民主的局限;在文化上打破西方文化中心论塑造人类文明多样性;在社会上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避免资本主义导致的两极分化;在生态文明上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态超越。新现代性昭示了中国发展方式与西方的不同,它改变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独霸世界的格局,为世界提供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选择与实践可能。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性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式失败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