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2024-02-23 17:21刘芃村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辽沈四史沈阳

刘芃村

一、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发展教育的内涵

(一)红色文化资源内涵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红色精神以及传承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反应其所处独特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不断发展和丰富了红色文化精神。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精神,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二)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形式

沈阳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红色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2]。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

在物质资源层面,沈阳红色文化品类众多、特点鲜明,可以划分为历史事件遗址类、历史人物故居类、历史纪念建筑设施类等。截至目前为止,辽宁共有红色文化资源782 处,其中沈阳市红色资源88 处,包括33 处不可移动文物和270 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3]。这其中蕴含着沈阳人民在各个时期艰苦奋斗的红色遗址,更饱含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红色记忆。

在精神文化层面,辽沈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精神信仰。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着辽沈军民,发扬“英勇无畏、敢于奉献”的忠诚品格,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沈阳产业工人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在工业生产中创造了一系列佳绩;改革开放时期,沈阳人民发扬“忠诚担当、创新实干”的长子情怀,从产业转型的困境走向“工业立市”的振兴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沈阳广大职工发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加快推进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而奋进前行。

(三)“四史”教育内涵

“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学科,而历史观教育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历史观出发、史论结合,既是历史学科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准则,又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历史叙述与剖析的作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有机地相融合。推动“四史”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教v 师为学生分析重点难点问题,使学生对“四史”教育的主要问题做出准确的把握和解答,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二、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发展教育的意义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4]。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是辽沈人民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赓续和传承沈阳红色基因,对推动高校“四史”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镌刻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印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若从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窥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元素,这也为高校“四史”教育发展夯实了理论根基[5]。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素材。在长达14 年抗日战争期间,辽沈人民厚植家国情怀,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解放战争期间,辽沈人民团结一心,展现了集体主义情怀;建国之初,辽沈人民艰苦奋斗,饱含了无私奉献因子;改革开放新时期,辽沈人民守正创新反应了富于进取的品格;进入新时代,辽沈人共圆“中国梦”发出了振兴中华、伟大复兴的时代的最强音。这些精神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这些都为高校“四史”教育发展提供了民族精神。

(三)提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泉

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和人民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为辽沈地区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不能忘记沈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期间所产生的优秀红色文化。从本质上看,精神层面的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本就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前者的时代性为高校“四史”教育发展奠定了文化素养。

三、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四史”教育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利用沈阳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四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推动沈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优质内容向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化。如结合具体课程,开展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辽沈战役纪念馆、沈阳劳模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馆等实地参观学习,与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基地建立合作机制,推荐优秀学生到这些展馆当志愿者,让学生真正走进沈阳红色文化,了解英雄背后的故事,激发自己的红色情感,凝聚红色力量,锤炼红色人格。

建立沈阳红色遗址实践基地,结合“四史”教育发展实际,讲述红色故事,充分发挥沈阳红色资源教育作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高素质人才,为服务辽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实现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二)深入挖掘沈阳红色文化资源,充实“四史”教育理论教学资源

讲好沈阳红色故事,通过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深入挖掘沈阳地方红色资源典型案例,形成有地域特色、时代特点的理论教学资源,将沈阳红色文化与“四史”深入融合并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课程、全过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中,可以突出结合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人民的担当奉献精神,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沈振兴做好理论、思想准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可以结合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沈阳的建党工作,让学生深刻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和使命。

立足沈阳各高校现有资源和专业特色,融入沈阳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落实“四史”教育教学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三)优化统筹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四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打造红色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校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优化统筹沈阳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进一步营造“四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要科学把握学科特点,合理制定活动计划,拓展丰富活动形式。如我们可以通过微视频、舞台剧、文化周、师生共上一堂课等一系列特定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沈阳红色文化,从而更好地接受“四史”教育。通过沉浸式的红色校园文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赓续百年荣光,再启奋斗新程。教育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引导广大学生学本领、强技能、当能手,以匠人之心,铸大国重器,坚持矢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才能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才能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辽沈篇章。

猜你喜欢
辽沈四史沈阳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求索——评委谈“ 我的合唱我的团”2014辽沈合唱大赛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