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交媒体语境下荒诞叙事与青年亚文化的融合

2024-02-20 23:39薛丽伟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社交媒体

摘要:目的:新媒体时代,人的独特性得到放大。社交媒体促使大众审美逐渐变得多元、独特,为荒诞叙事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同时也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达平台。作为互联网主要参与者的青年群体不断通过风格化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和情感表达。文章分析荒诞叙事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青年亚文化元素,从审美层面审视叙事主题、表现技巧和人物形象,挖掘荒诞叙事作品的时代价值。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对荒诞叙事作品进行分析,探析荒诞叙事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传播情况,同时结合青年亚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总结荒诞叙事作品的传播策略,从传播路径中梳理青年群体的心理困境,以助推品牌建设,全面了解荒诞叙事作品的营销延伸。结果:荒诞叙事作品中的亚文化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起电影作品与青年群体对话的桥梁。在亚文化的裹挟下,青年群体既不断反思主流文化,又不断回归主流,通过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动机。结论:在社交媒体与个人思考相融合的时代,各类关系的不协调和不适应促使青年群体选择荒诞,选择与异化的世界重新相处。荒诞叙事作品是创作者反思生活的产物,旨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往,而荒诞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提升了荒诞叙事作品的审美价值,促使人们在荒诞中重建自我价值。

关键词:社交媒体;荒诞叙事;青年亚文化;  《宇宙探索编辑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3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传统媒体受到了剧烈冲击。社交媒体作为全新的传播平台,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分享生活点滴提供了便利。荒诞叙事和青年亚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两个方向,在互联网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荒诞叙事作品是对现实大众心理的隐喻,青年亚文化的兴起同样也是青年群体在价值认同、自身困境和传统观念中的情绪狂欢,两者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融合。本文分析荒诞叙事作品《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叙事主题、表现技巧、人物形象等,结合青年亚文化的兴起及其对荒诞叙事作品的参与,总结荒诞叙事的传播逻辑和对青年群体的现实疏导作用。

1 荒诞叙事概述及荒诞叙事作品表现手法

1.1 荒诞叙事概述

荒诞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概念之一,具有高度概括的思想性和哲学性,以现实为依托反映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后现代文学具有深刻影响[1]。“荒诞”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虚妄不可信,即荒唐离奇,表现在文学场域则视为被悲剧感包裹的黑色幽默,以个体迷失映射现实中的集体焦虑。西方荒诞文学代表作分别有《局外人》《等待戈多》《了不起的盖茨比》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荒诞文学逐渐登陆东方,荒诞叙事电影层出不穷,如《hello!树先生》《太阳照常升起》《驴得水》等。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中广泛使用“荒诞”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创作手法和个人感受。莫言的百万畅销书《生死疲劳》就因为荒诞叙事手法有了引人入胜的魅力,让人“在极度痛苦时笑出声来”,强调人本身的精神力量,引领读者勇于进行自我探索。在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融合了互联网基因的荒诞叙事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狂欢得以凸显,荒诞叙事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从而衍生出适应当代中国语境的荒诞表达。

1.2 荒诞叙事作品表现手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试图通过荒诞叙事电影来缓解现实压力。电影具有造梦功能,而荒诞叙事电影与荒诞戏剧有相似的文化基因,通过夸張深刻的表达体现时代困境。《宇宙探索编辑部》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但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科幻杂志主编与4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深入大山,追寻外星文明的故事。这部电影斩获了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最佳影片奖,无论是内容情节、场景呈现,还是台词的诗性语言,都带有荒诞色彩[2]。

在叙事主题上,围绕主角团对未知文明的强烈向往所展现的打破常规的行为,在离奇、非逻辑性的叙事情节中达到荒诞叙事的目的。鸟烧窝村的神奇现象、硅胶材质的外星人、头顶锅接收宇宙信号的青年、落满麻雀的石狮子,创作者对这一系列背离常规的存在都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其呈现的荒诞色彩隐喻现代生活中人们对理想的追寻、对内在的探索。《宇宙探索编辑部》与传统的未来感十足的科幻电影不同,融合了荒诞浪漫美学、公路电影、伪纪录片等元素,展现了极具个人风格的黑色幽默,以悲剧命运为底色,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联结。

在表现技巧上,电影拍摄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民间科学,让观众更有代入感,现实与梦境不断交错,理性与非理性的情绪不断碰撞,荒诞的生活体验让人们在自嘲中逐渐释怀,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得以重建。现实的巨大变故让人们的价值观遭到冲击,影视作品的创作不仅要注重形式和视觉效果的革新,还要恰当利用表现技巧传递相应的情绪价值,让荒诞叙事的信息引发观众的深刻共鸣。

人物形象的荒诞性主要体现在性格的荒诞上[3]。卡夫卡笔下失去了母亲却不伤心的默尔索,内心的渴求和外表的冷漠产生冲突。《宇宙探索编辑部》主角团的人物性格以《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为参照,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构建人物形象,充分展现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荒诞。但《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主角团形象象征意味更浓,对外星人执念最深的唐志军、头顶锅拥有神力的孙一通、大大咧咧几次想退出但是仍坚持的彩蓉姐、最强辅助那日苏和晓晓,人物形象隐喻追寻外星文明之旅即求取真经之旅,各人有各人的执念。

2 荒诞叙事作品中的亚文化要素

亚文化又称副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局部的文化[4]。亚文化的兴起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青年群体与主流文化不断对抗、融合,内部文化生态不断完善。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具有多种特点,具体表现为思想情绪的戏谑表达、互联网化的话语符号和非主流的价值主张,如汉服、Cosplay、动漫等。在荒诞叙事中,亚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亚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虚幻与现实。时代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青年亚文化所展现的思想情绪恰恰是对现实的反映。改革开放时期,青年投身时代浪潮,充满激情;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受到青年追捧;如今的互联网文化狂欢又催生了青年向往自由、普遍焦虑、消极颓废的“躺平”文化[5]。《宇宙探索编辑部》展示的未来科技、外星生物、太空探索等科幻元素,体现了科幻迷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望,激发了人们对虚幻世界的狂热追求,使人们开始寄情于外星文明的降临。《宇宙探索编辑部》对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表达,兼具主观性与能动性,其呈现的孤独和狂欢、幻想和现实、成功和失败的情绪矛盾,与青年亚文化的兴起具有相似的源起内核。

其二,自我与集体。个体具有独特性。青年亚文化个体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愿,通过服装搭配、语言文化、音乐艺术等表达个性和自身的独特性。同时,个体也会通过寻找集体来获得归属感,亚文化群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集体意识,如文化活动、兴趣爱好、共同创作等。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相依存的。荒诞叙事中的亚文化形态通常具有矛盾气质,即对自由的崇拜和对集体的依赖,因此呈现一种荒诞精神来表达对现实问题的种种思考。电影结局主角团的分崩离析本应是严肃悲伤的,但却以类似拌嘴的形式搪塞过去,由此产生的戏剧张力产生了喜剧般的颠覆性效果。青年亚文化同样会不断消解重塑宏大议题,以“无厘头”式的幽默反讽现实,这体现了青年群体的理性反思。

其三,回归与反思。青年亚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完成对主流文化的反思。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虽然日益多元,但是对社会命题的反思与讨论、对民生问题的积极参与、对特殊群体的密切关注与帮助,都说明青年亚文化并非“反文化”,而是在不断反思与回归。《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因为女儿突然离世而执着寻求高等生物帮助的唐志军,最后流着泪念出了写给女儿的无声的诗句。电影中的人类对高等文明的崇拜,对未知的向往、对宇宙的好奇最终都会回归人类本身。荒诞叙事的魅力在于对人性的自嘲和对现实的浪漫幻想,虽然否定未来与永恒,但是仍赋予人应有的价值和自由。

3 社交媒体语境下荒诞叙事作品的传播策略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公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亚文化群体成为数字文化时代的重要表征,也成为个性和时尚的代名词。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交互性强、沟通高效,是大众交流、信息传播和实时讨论的重要渠道,也为亚文化受众提供了自我展示和社交的广阔舞台。在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荒诞叙事作品凭借自身的怪诞、荒谬和“无厘头”,在媒体平台开辟了一条特殊的传播路径。

3.1 另辟蹊径,宣传方式独特

《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宣传之初以“在宇宙中心呼唤爱”这样易传播、浪漫化的标语造势,既突出了电影民间科幻的属性,又点明了狂热背后的精神寻根。科幻的外衣下,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是对自身精神的诘问。正如现下“精神状况堪忧”“随时发疯”的青年群体,虽然自嘲,但对社会现实有更真切的关怀。这部电影以一个严肃的笑话聚焦人的幻想,最终回到人類才具备拯救宇宙的最强力量的主题。主创团队在社交平台上开设剧组日常栏目,以视频、照片和文字等形式记录创作过程,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粉丝参与互动的活跃性,提高了电影的宣传热度。

自媒体的繁荣催生了二次创作,二次创作即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再次创作,借助各大媒体平台宣传,为原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延长作品的生命周期。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二次创作不断发酵,影迷自发造的“梗”,成为影迷之间“相认”的暗号。同时,电影中的服饰、台词、壁纸等相关周边不断产出,“宇宙功德箱”手机壳、“陨石猎人”帽子、“么得刹车”立牌热销,模仿主角头顶锅的造型等成为影迷进行精神狂欢的一种方式。

3.2 热点营销,丰富品牌价值

当代社交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MBTI16型人格测试成为人们互动交流、拉近距离的利器,也成为商家宣传营销的现象级存在。除了视频类社交媒体平台之外,小红书作为用户进行内容创作和互动更加便捷的网络社区,对电影宣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台词浪漫、荒诞且充满诗意,被网友对标MBTI中的各类人格,该电影也成为这些人格群体的必看佳作。

人具有社会性,网络空间的扩大和精神生活的羸弱形成了强烈的边缘感,人们借助某些理论认识自我,融入集体,成为网络时代社交的重要形式。趣味性的人格测试营销,可以迅速扩大传播范围,吸引人们进行自我分类和创新探究。“蹭热点”营销是短时间内快速强化传播效果的取巧方式。人格测试虽是人们社交或认识自己的工具,但由于其具备娱乐性质,所以并不能成为评估自我价值的标准,要在多元社会中找到自我定位,必须不断实践,回归主流价值。

3.3 线上线下联动,多领域合作

在消费逐渐复苏的背景下,线下活动能为参与者提供巨大的消费空间,大大增强粉丝黏性,同时能够吸引更多“路人粉”关注和加入,这是线上活动不具备的优势。2023年4月7日,《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影迷在电影取景地自发组织了一场快闪活动,参与人数众多,还吸引了大量路人围观,进一步宣传了电影。相较于线上活动,线下活动的另一大优势在于真实体验,个性化的服务、真实的场景、娱乐化的平台有利于抓住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契机,让沉浸式场景给大众带来放松体验。快闪活动适应快节奏、高效率、速传播的时代,举办成本较低,容易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互动性强,更能引起共鸣,增强参与感。

4 结语

加缪作为荒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认为荒诞是人类面对世界时感到的无意义、虚无和绝望,是人类存在本身所具有的表现。荒诞叙事作品的荒诞之处在于人物命运与环境的割裂。荒诞叙事作品侧重于表现底层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描绘人所处的时代与人本身关系的异化。亚文化裹挟下的青年群体既不断反思主流文化,又不断回归主流,通过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动机。

在网络家园与个人思考相融合的时代,不协调、不适应的各类关系激发青年群体选择荒诞,选择与异化的世界重新相处。在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互动实现了友好互补,促进青年群体对主流文化的回归,塑造文化自信。同时,不少荒诞叙事作品意在呼唤当代人面对不良文化侵扰时,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摆脱迷茫和困顿,承担起时代责任,参与创造更丰富的文化环境,在荒诞价值中放大生命的力量感。

参考文献:

[1] 鲍远福.后人类语境下的荒诞叙事历险:以网络科幻小说《异人行》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6):26-33.

[2] 峻冰,马婕茹.多模态隐喻下的荒诞哲学: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J].电影评介,2023(10):23-27.

[3] 刘相如.中国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的荒诞叙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4] 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12):104-112.

[5] 付茜茜.从“内卷”到“躺平”:现代性焦虑与青年亚文化审思[J].青年探索,2022(2):80-90.

作者简介:薛丽伟(1998—),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出版经营管理。

猜你喜欢
青年亚文化社交媒体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我国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
大陆校园民谣歌词文本探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消费主体性的建构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