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陈芊妤
(花园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东阳 322100)
【摘" 要】由于现阶段工业企业在控制成本时,存在资源配置弱化和市场适应性迟缓等问题,造成能源、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也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基于此,论文提出应用精细化管理策略来解决以上挑战,通过分析精细化管理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提出3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要点,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库存成本,平衡物料流转时间,最终优化成本控制的效能,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工业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5;F275.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nbsp;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11-0106-03
1 引言
在工业企业的工艺加工领域,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较为依赖于经验管理和粗放式控制这两种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对精准和高效的要求。为此,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逐渐成为企业优化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是指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细致的流程规划和严格的过程控制,实现最优配置资源的同时最大化生产效率。其特点在于强调数据的精确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管理的系统性,与传统方法相比,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细节,能够针对工艺加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工业企业工艺加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能的积极作用,以期推动企业持续并健康的发展。
2 精细化管理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
精细化管理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以数据驱动决策,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持续优化。一是成本核算精细化,精确记录和归集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成本数据,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成本分析深入化,运用量本利分析、价值链分析等方法,挖掘成本构成要素,识别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三是成本控制标准化,制定成本控制制度和标准,确保各项成本支出合理、合规;四是成本信息系统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反馈,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科学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效能
3.1 节能改造生产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精细化管理的系统性要求企业要从整体上考虑成本控制,而节能改造作为成本控制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为评估设备效率,需部署传感器和监测系统采集关键性能指标(KPIs)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时长、负载率、故障频率、停机时长等。通过高级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确保获取设备的动态性能参数,为后续的效率分析和维护决策提供精确的量化依据。具体改造流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运用能源管理系统对生产设备所产生的能耗进行审计,记录设备的电力、水、气体等能源消耗数据。随后,在能效评估环节,计算设备的能效比(EER)和性能系数(COP),分别评价在标准以及非标准条件下设备的能效,具体EER计算如式(1)所示:
式中,C表示性能系数;Qh表示设备向高温热源释放的热量;Ws表示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绝对温度。将计算后的指标与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进行对比,判定设备的能效水平。随后,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能耗数据,同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识别出能耗的高峰时段和低效运行模式。基于分析结果,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智能调节设备电机等动力设备的转速,减少电能浪费;同时,淘汰并替换老旧高能耗设备为新型高效节能设备,剔除非必要能耗环节,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最终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3.2 单元划分生产过程,平衡生产物料流转时间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提高成本控制的效能,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单元,并对每个单元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单元划分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接着,数字孪生模型作为虚拟生产环境的映射,接收智能决策系统的指令和优化方案,并结合物理系统的实时反馈数据,创建一个精确的数字副本,在此模型中进行生产计划和调度策略的仿真运行。数字孪生模型先通过数据同步接口,实时接收来自智能决策系统的优化指令,包括生产批次大小、设备开机时间、生产线速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模型整合实时反馈的数据,如设备状态、物料流动情况、环境参数等,在数字孪生环境中,仿真引擎启动,对预设的生产计划和调度策略进行模拟。模拟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包括物料搬运、设备操作、质量控制等,检测潜在的瓶颈和冲突,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将生产周期时间(CT)作为衡量从原材料投入至成品产出全过程时效的指标,评估CT是否处于行业标准和内部目标之内,进而探索缩短CT的潜在策略。随后,观察制品库存(WIP)指标,是否反映出生产流程中未完成产品的累积情况,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揭示WIP水平是否超出理想范围,从而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和瓶颈环节。最后,将设备综合效率(OEE)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性能评价指标,实时监测OEE的波动,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设备利用率和整体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的高效性。
通过持续的迭代和优化,数字孪生模型能够预判最佳生产流程和时间安排,有效识别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以上仿真结果和关键数据会实时反馈至智能决策系统,为实际生产操作提供精确的指导。
在物理系统单元,即实际生产执行单元,生产指令经过数字孪生模型的验证和优化后,被用于指导现场操作,利用实时监控机制精确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物料流转的速率,及时识别并响应潜在的生产异常。随后,按照精细化的操作流程,协调各项资源,保持工序间的流畅衔接,避免生产瓶颈,待生产任务完成后,产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完成包装并按流程入库或直接发货给客户,同时,记录生产数据的详实,为生产流程的持续优化和创新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3个单元的协同工作,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其更加高效,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3.3 采用JIT管理库存,最小化库存存储成本
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JIT)是一种通过减少库存水平来最大化生产效率并最小化浪费的生产策略,采取JIT管理前,需先挖掘企业内部多源数据,包括销售订单历史数据、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潜在需求信息、生产计划排程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中的成本结构与变动趋势等。运用ARI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产品需求进行多维度预测,对于具有季节性需求波动的产品,通过季节分解分析确定不同季节的需求系数,并结合长期趋势预测模型,精确预估未来各时段的需求量。
随后,基于需求预测,制定滚动式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即缩短生产计划周期,采用月度主生产计划与周度详细生产计划相结合的方式,每周根据最新订单信息与需求预测更新调整下周生产任务。同时,采购计划需要紧密配合生产计划,依据生产物料清单(BOM)与生产进度,精确计算每种原材料的采购时间与数量,实现原材料在生产使用前适时到货,减少原材料库存积压。例如,对于生产周期为3天的产品,将其关键零部件的采购提前期设定为4天,确保零部件在生产开始前一天入库,既不提前过多占用库存空间,也不会因延迟到货导致生产停滞。此外,还需构建紧密的供应商协作网络,将供应商分级,选定合适的战略伙伴,具体供应链关系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根据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水平、交货准时率、价格稳定性、供应弹性(应对紧急订单与需求波动的能力)以及供应商的财务健康状况等多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工具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与分级。选定少数核心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并与这些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协议中需要明确规定双方在JIT模式下的权利与义务,如供应商承诺在接到订单后的特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与交付,企业则保证一定时期内的采购量与稳定的合作关系。
针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企业可实施差异化采购策略。对于核心战略供应商,给予优先采购权、更大的订单份额以及更紧密的合作项目机会;对于一般供应商,加强绩效监控与管理,促使其提升供应能力与服务水平,逐步向战略供应商靠拢或在其绩效不达标时进行淘汰替换。
基于此,还需与核心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企业将自身的库存信息、生产计划、销售预测等数据实时共享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这些信息负责管理企业特定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库存水平。供应商可在企业附近设立库存仓库或采用第三方物流仓库托管库存,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动态补货。例如,供应商可通过企业提供的库存消耗数据与生产计划,利用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结合JIT理念优化补货决策,在确保企业生产不间断的前提下,将库存水平维持在最低限度。企业则按照实际使用量与供应商定期结算,减少自身库存管理的复杂性与成本。
通过JIT管理库存,以数据驱动需求预测,构建紧密供应商网络,精细化库存管控,精准匹配生产与采购流程,降低库存积压,提升供应链整体效能与灵活性,达成成本控制与生产效率提升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重点分析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成本核算、分析、控制和信息系统化方面的核心要点,并通过节能改造、生产过程单元划分和JIT库存管理等具体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管理目的。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精细化管理与其他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推动精细化管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学友.精细化管理在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运用分析[J].活力,2024,42(21):79-81.
【2】杨丽慧.精细化管理在工业项目中的成本管理运用[J].居业,2024(8):112-114.
【3】陈晶晶.精细化管理在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运用探究[J].财会学习,2024(15):113-115.
【4】董晓锋.精细化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商业2.0,2024(04):31-33.
【5】王文娣.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运用[J].投资与创业,2023,34(0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