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现锋
""[摘 要]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嘉兴市探索开展“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取得积极成效,形成“嘉兴经验”并向全省推广。文章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炼出五条主要做法,从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评价方法的细化、评价结果应用的深化、配套措施的完善四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使能为浙江省构建企业分类综合评级体系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业企业;综合评级体系;亩均税收;倒逼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070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迫切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如木业家具、纺织服饰这样的传统行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出于战略规划缺乏、资金有限、自主创新能力低、转型风险较大等方面的考虑,企业通常采取保守主义的选择,缺乏产业转型的动力或能力,这需要政府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利用资源要素的监控、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托市场、行政、法律等途径,对可逼迫企业转型升级的可控要素进行规范与控制,为企业创新能动性弱的“惰性” 营造一种外部约束和压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嘉兴市县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探索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之路。本文通过对嘉兴构建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级机制的实践进行调研,提炼主要做法,分析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路径的探索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1 构建工业企业综合评级机制的主要做法
在2013年,嘉兴各县市相继出台工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开始实施工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虽然各市县构建工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的进度有快有慢,具体措施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1.1 建立以“亩均税收”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机制
在构建综合评价办法的过程中,除嘉善外,其他县(市)区都将成为全县(市)区范围内除电厂和燃气、给排水、垃圾焚烧、污水污泥处理外的实际占有土地的工业企业。出于公平的考虑,又以实际拥有用地面积3亩为界限将纳入考评范围的工业企业细分为规模以上(简称“规上”)企业和规模以下(简称“规下”)企业。“规下”企业指实际用地面积在3亩(含)以上或租用厂房面积在2000平方米(含)以上的企业。在评价指标设置上,“规上”企业一般涉及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几项指标,其中,亩均税收的比重在40%,其他指标的比重在10%,充分突出亩均的核心地位;“规下”企业一般取亩均税收、单位电耗税收两项指标,其中亩均税收的比重在80%~90%,单位电耗税收比重在10%~20%。具体的计算方法为综合评价得分等于各项指标得分之和(见以下公式)。根据企业亩均税收贡献、吨排污权税收贡献等指标,将企业划分A(优先发展类)、B(鼓励提升类)、C(监管调控类)、D(落后整治类)四类或A(鼓励发展类)、B(自我提升类)和C(倒逼提升类)三类。
企业综合评价得分=企业各指标值各指标基准值×权数
1.2 建立分类施策的资源要素价格倒逼机制
针对依据评价办法划分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各市县政府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排污权交易价格、用能交易价格、电价、水价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的要素配给措施,并配套出台差别化实施细则文件。以嘉兴市区为例,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方面,A类纳税人:按其全年应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可给予50%减免,其中行业考核排名在前10%的试点纳税人可以享受60%~100%的减免;B类纳税人:按其全年应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可给予50%以下幅度内的减免;C类纳税人:对其中符合产业导向或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按其全年应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可给予50%以下幅度内的减免;D类纳税人:一律不予减免。
1.3 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激励机制
在建立差别化要素价格倒逼机制的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低效落后产能企业主动淘汰退出。如嘉善对实施退地企业,由政府收储,对自行交易土地企业,交易时形成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全额奖励。对兼并重组企业,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税费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返还。对淘汰关停企业,用能、排污权指标可以自行交易或由政府按基准价回购,加快资源要素向亩均贡献高的企业集聚,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4 建立工业项目准入评价机制
在存量提质的同时,又通过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把关,提升新引入企业的质量,做到增量选优。例如嘉善县,根据国家和省产业导向,制定符合嘉善县实际的产业导向目录,每年进行修正。按照出台《嘉善县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价标准》就产业导向和布局、投资强度、环境影响等方面,分产业指标、投资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七大评价指标项目准入标准体系,联合评审、集体把关。实施新引进项目前期准入评价和后期跟踪评价“双评价”机制。
1.5 建立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制度
企业综合评价机制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政府高效便捷的服务,做到“放权”与“强权”的有机结合。其中,实现简政放权,审批改革是最关键的一环。以海宁为例,围绕简政放权采取如下举措,一是全面清理和削减审批事项,变前置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分二批共调减行政许可168项,占52%;取消非行政许可67项,占80%。二是全面实施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零审批),作为全省四个试点县市之一,对负面清单外的工业项目实施零审批。47个项目正式进入“零审批”项目库,其中全省首个“零审批”项目敦奴时装产业园在内的4个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三是出台并实施不再审批外投资项目全流程“六阶段”办法。四是推行先照后证商事登记改革,实施行业从14个行业扩展到35个行业,2014年1月至7月底共办理635件。
2.4 枫香坡的社会发展情况
茶文化与侗族文化的结合是枫香坡独具特色的地方。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地大部分农民很看好当地旅游的发展,和发展旅游之前相比,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幸福感增强,当地社会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3 枫香坡的发展模式
通过文化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探寻了枫香坡侗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茶文化与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枫香坡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使枫香坡有了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是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为其他民族地区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典范。
3.1 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枫香坡的茶文化和侗族文化的产业化推动了枫香坡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枫香坡村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从之前的低收入到如今的人均年收入一万元左右。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枫香坡侗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专业合作组织具有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作用。这一合作社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把村民凝聚一心,让他们参与旅游管理,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组织形式可以为其他村庄提供借鉴作用。
3.3 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两部分:茶叶和打工,而且主要是靠打工取得收入
由于枫香坡旅游文化产业是与茶文化相结合的,因此乡村旅游必然具有季节性,即采茶时节为旺季,游客很多,而其他时间都是淡季,所以乡村旅游给村民带来的收益很有限。
4 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休闲旅游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二是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性不高;三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环境薄弱;四是乡村旅游具有季节性。
5 发展对策及建议
第一,继续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加大对枫香坡侗寨建设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区域、区位特色,依托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完成《枫香坡侗寨休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内容,并根据消费需求,创新发展,突出个性,形成特色,着力塑造“恩施玉露茶,硒都侗乡坡”旅游形象,打造“侗族美食多,吃在枫香坡”理念,全面提升旅游品牌,与恩施旅游市场接轨。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成共识。继续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探索土地流转新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经济合作社经济实体,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和特色旅游产品,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同发展、共繁荣。
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氛围。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新兴的农业产业,加强宣传,有助于加快发展的步伐,有助于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休闲观光农业;另一方面,旅游、农业等部门帮助经营者,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参考文献:
[1]邓辉.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特色民族村寨发展模式的调整与转型——以湖北省恩施市枫香坡侗族村寨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48-52.
[2]向丽.对民族村寨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反思——基于湖北省恩施市枫香坡侗寨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65.
[3]张云,武功勋.村姑的精彩蝶变——农民马苏娥何以走上湖北大学讲堂[J].民族大家庭,201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