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华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的主渠道,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需要体现在并落实课堂上。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一、“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解决“教与学”言行不一的情况,首先是教师本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学生也不再是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教学”。
其次,要把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到更高层次。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是课堂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一个没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即使拥有再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难以驾驭好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开阔视野,要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正在实践的基于“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始显示出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势。学校在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时,提出了要设计一些重点关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的“定向观课”的问题,并开展观察研究。教师开始体会到“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帮助自己真正地理解了教与学的关系,并能解决教与学的关系处理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所观察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发现了问题,形成了研究小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定向观课”课堂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題,确立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观察的目标;建构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观察的内容;探索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处理的具体操作方式。在长期进行基于“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可以得到有效转变、教学行为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指向清晰的目标。通过“定向观课”模式的课堂观察,对教与学的关系处理的主题进行研究,不仅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而且目标构建也会更清晰。
指向对“学”的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指向促进学生学习。以评价为突破口,通过对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主题去进行“定向观课”模式的课堂观察,力求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向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思考方式影响其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其思考方式。我们的教学将走到哪里?教学效果如何?怎样评价?这三者必须保持一致,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形成了这种思考方式,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教学、评价就不再是三个互不相干的孤立个体,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有效。
二、对“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目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问题意识不强,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最核心的问题是“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不强,不重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
“定向观课”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定向观课”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定向观课”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定向观课”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在课堂观察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共同进行课堂观察,一同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帮助授课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团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定向观课”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它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实习编辑 梁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