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枫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涵盖医院口腔医学技师、企业口腔修复体制作师、口腔矫治器制作师等职业群体,由于近年来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3D 打印技术等计算机辅助技术逐步进入口腔义齿加工领域,口腔义齿加工行业掀起了数字化应用的高潮,推动了口腔修复体及矫治器在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的技术革新[1]。目前国内超过500 家义齿加工企业引进了CAD/CAM 设备及技术人员,数字化口腔CAD/CAM 技术覆盖嵌体、贴面、底冠、全冠、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种植体上部结构、种植导板、隐形正畸等口腔修复体或矫治器的制造,其产品已经超过市场生产份额的50%,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亟须进行教学改革,为相关职业群体培养专业思想牢固、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各核心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往往是对单个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没有提供该技能在真实岗位中的工作情景让学生体验[3],没有做到全学段的课岗融通,学生缺乏职业岗位体验,学生的技能训练不能融入真实的工作情境、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
现阶段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入校时选择学习专业较为盲目,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知水平和专业认同感较低,缺乏专业自信,由此导致该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于教师布置的理论学习任务,不是主动思考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试图抄袭同学现成的解决方案,对于教师安排的专业技能训练则是能逃就逃,实在不行就拿同学完成的作品来应付差事。而现阶段的教学评价,由于教师怕麻烦,往往采取期末一次性完成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但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与引导,没有引导学生体验通过努力完成专业学习与训练而获得的成就感,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业自信。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面向口腔修复体制作师、口腔医学技师等职业,口腔修复体及矫治器设计制作、口腔临床辅助诊疗等岗位(群),其中口腔修复体及矫治器设计制作岗位(群)又分为传统手工技术设计制作和以CAD/CAM 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及3D 打印加工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口腔医学技术设计制作两类(以下简称为三类岗位)。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大多采取“2+1”模式[4],即前两年为校内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第三学年根据学生意愿分别安排学生到医院或义齿加工企业实习。由于学生前两年对前述三类岗位(群)没有形成固定的职业意向,而这种培养模式第三学年实习期间一般只能固定在一个实习单位,现在接收实习的义齿加工企业均是私企,往往规模不大,要么是以传统手工技术加工为主,要么是新成立的企业以数字化技术加工为主,单个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只有一类,且现在的实习安排学生实习期间不能改变实习单位,只能在一个岗位实习,因此这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的体验和选择,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认同度不高、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为了解决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即由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3 个学习阶段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保障、教学评价5 个体系构成的“三横五纵”实践教学模式,重构后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见表1。
传统“2+1”培养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面向的三类岗位的认识度,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意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课题组对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提出“2+0.3+0.6”培养模式,模式中的3 个学习阶段分别是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认知实习安排在前2 年,在校内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适时到口腔医院或义齿加工企业体验真实工作场景,初步形成对三类岗位的职业印象;跟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前3 个月,学生进入医院或企业跟岗实习,以1 个月为周期,学生在3 类岗位之间轮转,初步形成职业意向;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后6 个月,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位数量,分配学生进入实习岗位顶岗实习,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意向。三阶段分梯度实施,使学生实现由初步的职业印象向较为稳定的职业意向的自然过渡,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专业思想。
传统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目标更多地强调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强调的是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塑造,但缺乏对学生学习意愿和职业选择的尊重。课题组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构,在尊重传统教学目标的同时,在3 个学习阶段分别增设了初步形成对三类岗位的职业印象、初步形成对三类岗位的职业意向和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意向的教学目标。由于顶岗实习的岗位是在学生对三类岗位分别跟岗实习初步形成职业意向后自由选择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
医院、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实训岗位与工作岗位对接、实训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从而实现实景育人;学校参与教学医院和义齿加工企业实习岗位建设,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保障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从而实现三全育人。学院教师和医院、企业技术人员岗位互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从而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5]。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采取教学内容 “理实融合”、教学形式“理实融合”、教学评价“理实融合”,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施教。教学评价内容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教学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主体增加学生个人自评和同组同学互评。美国学者雷德尔(Fritz Redl)与瓦腾伯格(William W.Wattenberg)的团体动力理论认为,团体动力能够强烈影响团体成员的个人行为[6]。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同组同学互评和过程性评价,可以利用班集体的“团体动力”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聚焦到有效学习上来,从而实现持续的有效学习,避免“临阵磨枪”式的应付考试。
学院教师和医院、企业技术人员岗位互通机制,促使学校的专任教师和来自医院及企业的兼职教师积极融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岗位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实境育人、校外实习岗位的三全育人,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和口腔修复体制作师、口腔医学技师等职业的理解,提升了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学团队的专业成长。
旭然医疗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义齿协会副会长单位,主要专业从事义齿加工生产,是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实习单位。近年来校企双方合作在学院建成数字化口腔技术设计制作“校中厂”,计算机、扫描仪、切削机、结晶炉等硬件设施和相关的设计软件齐全,可以完成印模扫描、口内扫描,可以完成固定修复体、种植修复体、正畸矫治器的设计与排版,可以完成数字可卸代型/模型打印制造。“校中厂”既可以完成数字化加工材料认知与使用、数字化修复设备认知与使用、数字化修复工艺流程认知与实践等教学任务,也可以承担企业部分设计排版及修复体CAD 加工等生产任务。学院与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合作完成相关教学与生产任务,丰富了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凝聚力,促进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三阶段”分梯度实施教学,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理实一体化施教,使得教学实现了学则能用;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教学有了主动性;实境育人、协同育人,使得教学实现了学生向员工角色的平稳过渡。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做到了“有的放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加深了职业印象,牢固了专业思想,明确了职业意向。
本研究以实践教学模式重构为依托促进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由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3 个学习阶段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保障、教学评价5 个体系构成的“三横五纵”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对真实工作项目、工作过程的认知、体验贯穿于整个院校学习生活,可以实现“学习分梯度、教学融理实、教产无缝隙、校企共育人”,有效促进学生对口腔修复体制作师、口腔医学技师等职业的认知和理解,形成稳固的职业意向。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3 个阶段分梯度实施,保障实践教学有层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理实融合”一体化施教,保障实践教学有方法;实训环境对接工作环境、实训岗位对接工作岗位、实训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实景育人,保障实践教学有手段;义齿加工企业、医院和学校三方协同育人,保障实践教学有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