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研究

2024-02-18 23:37周泓利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思医学院校思政课

向 锐,周泓利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新时代,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 年,教育部正式推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也正式提出了“新医科”这一概念。2018 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中提出,开展“医学+X”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强调,医生要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2019 年国家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指出医学高校建设要注重医工融合、医农融合、医文融合。其中,医文融合强调医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医科”建设,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1-2]。

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培养成为主旋律。在课程和实践育人环节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浸润和思政课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医学人文教育不仅是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承,更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关键,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培育高尚品德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医科背景下,推进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医学教育改革之需、是育人育才之需、是课程交叉融合发展之需。

1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

1.1 医学教育改革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并取得了新成就。其中,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创新也促进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升级。新医科的提出则是顺应了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党和国家进一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实质体现。要想把“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和持续推进,提升我国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和全民健康素养,就必须加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将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容独立成章,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因此,新医科建设将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内涵提升的重要抓手,其目的就是培养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和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医学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这也要求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这对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将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到医技和医德高度融合,不断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升级。

1.2 育人育才之需

我国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新医科建设的实施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要,加快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成为现实需要。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医学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引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这也进一步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政素养是关键,这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思政教育来讲,把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举措,是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条人才培养的根本主线的关键之一。通过课程和实践育人方式,结合医学生发展特点,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拥有良好的思政素养,为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培养更多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学人文素养的健康守护者。

1.3 课程交叉融合发展之需

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是未来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生力军。其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其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具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指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这也要求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力。同时,医学也是与人文科学联系最紧密的学科,长期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来讲,不能仅仅进行单纯的思政理论教学,还应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最佳方式,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最大效用,这使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成为必然。医学院校的思政课要紧密结合医学人文教育进行思政理论的讲授和社会实践,这既能拓宽思政课的知识面,又能很好地激发医学生的共鸣,贴合医学人文思政教育和医学生发展实际,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健康行业还存在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不足、医德医风失范、医患纠纷等问题,这也迫切要求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和思政教育。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科学性和亲和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政课改革要充分挖掘医学人文元素,这也是医学院校推进医学人文课程与思政课程交叉融合的关键。

2 当前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困境

2.1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系统性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育人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塑造,在培养个人生存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对人思想和灵魂的塑造,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在不断培养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等。思政理论课因其独特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思想性,在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向善向好的心理素养和强化家国情怀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在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系统性不足的问题。例如,象征性地增设人文课程,或者将人文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没有注重医学人文课程与思政课的交叉融合,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高。在指导思想上,以思政理论课程为主阵地,突出强调政治性,缺乏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对于思政课中蕴含的医学内在精神解析不透彻,在道德和理想的塑造上,偏重于政治性理念的强调,忽视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渗透,考核方式也以考查思政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系统性的考核方式,未充分考虑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体验、内化和行动。

2.2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效果不佳

首先,医学院校具有完备的医学人文教育知识体系的教师不多,医学人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多数思政理论课教师不具备医学人文教育专业背景,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难度较大[4]。其次,思政理论课偏重于概念、原理和理论的分析,对于生动案例、红医文化挖掘不足,同时由于大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本身不从事医学工作,缺乏临床经验,与医学生的共鸣度不高。再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医学人文教育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播放课件和教学视频展示为主,很难联系医学实际进行透彻分析、探讨,导致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医学人文教育属于人文教育的一部分,难以将教育成果量化,主要考查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具体表现纳入考核,使医学生认为医学人文教育与自己的医学职业生涯联系不紧密,只是为应试和获得课程学分而学习,教育效果不佳。

2.3 受教育主体重视度不够

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谐至要等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要求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不断提高对医学专业和职业的认同度、医学人文教育的接受度、学习医学人文知识的期望度。调查发现,如今医学生对自己的医学职业认同度较高,愿意主动参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提升自身医学专业水平,但仍有部分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课程单纯是为获得学分。近几年,医学院校也在不断增加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开设,然而除部分对此感兴趣的医学生之外,很大一部分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往往以被动的方式参与学习,对医学人文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课程育人效果。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但医学生的学习现状需要我们不断调研探究并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来加强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3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3.1 创建医学人文思政教育研究平台

随着新医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医学人才的培养要做到医技和医德双管齐下。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力还不足,立德树人的发力点主要还是思政课。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课教育具有相同的目的,都是对医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医学院校必须以“医学人文+思政”教育为两翼,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医学人文教研室等积极创建“医学人文+思政”一体化的医学人文思政教育研究平台,优化师资配置,倡导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入交流合作,不断强化医学人文思政教育研究,促进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课的融合。研究平台要牢牢抓住医德培育的关键性课程。例如,依托课程建设,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史、红医文化等与思政课程紧密联系,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医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课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身人文修养。创新医学人文思政教育还需融合多学科,研究平台要整合多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医学人文和思政元素,创新医学人文和思政课教学模式,使医学人文思政教育更具人文性、思想性、伦理性、实践性等特点。这也进一步需要医学院校不断重视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为创建医学人文思政教育平台提供坚实的保障。

3.2 构建医学人文思政教育新课堂

新时代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德是首位,因此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挖掘彼此可融合的元素。医学院校的思政课要融入医学人文元素,就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在思政课堂上融入医学人文元素,增强医学生职业认同和情感归属,培育高尚的医德医风。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构建医学人文思政教育新课堂,要把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医学人文教育的社会性、历史性、价值性结合起来,培养医学生的医学职业道德,使其掌握医患和谐共处的原则和方式,这也是解决当前医患矛盾的关键,在课堂上实现以文育人。同时,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打造医学人文思政教育精品课程,特别是要利用好医学心理学、医学沟通学、医学史等医学人文主干课程,将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性和思政课的理论性有机融合,做到思政理论知识传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统一,推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双向发力。

3.3 建设医学人文思政教育实践基地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离不开实践教学的支持和带动。实践教学是立德树人的“第二课堂”,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5],可以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并应用于社会实践,改造和提升自我,从而使自我的发展更加完善。同时,社会实践也是获得书本以外知识的重要途径。医学人文思政教育不仅是把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传输给医学生,更是把医学生习得的已有知识和理念应用于学习生活实践,使理论和实践衔接,帮助医学生获得新的认知和品格的塑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内涵的提升。把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不仅要注重课程的融合交叉,还要加强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这也是促进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园、校史中的红医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人文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组织医学生参观人体生命馆、进行医学生宣誓等活动来强化医学生对医学的正确认知、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可以通过将医学人文思政教育和志愿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和利用校外资源,特别是红色、红医文化基地,将其打造成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医学生前往参观学习,使医学人文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医学人文思政教育的魅力,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文思医学院校思政课
中共四大轶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文思构建,开展微型化写作
快乐的中秋节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