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2024-02-18 15:51:14张宪席张磊李元
传播与版权 2024年3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红色文化数字化

张宪席 张磊 李元

[摘要]当前,山东红色影像要实现数字化活态传承,就需要立足新时代、新技术、新场域的时代语境,厘清数字化活态传承时代症候,实施红色影像数字化系列工程;加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研究;不断壮大红色影像数字化创作队伍;发挥红色影像数字化传承的协同效应;拓展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新场域。

[关键词]红色文化;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

红色影像创作者以内涵厚重的山东红色文化基因为底色创作的数量众多的红色影像在传承山东红色文化基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山东红色影像要实现数字化活态传承,就需要立足新时代、新技术、新场域的时代语境,实施红色影像数字化系列工程;加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研究;不断壮大红色影像数字化创作队伍;发挥红色影像数字化传承的协同效应;拓展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新场域。只有这样,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才能得以实现。

一、山东红色影像中的红色基因

山东红色影像的早期代表作品—《铁道游击队》(1956年)彰显了游击队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与勇于亮剑的担当精神”[1]等红色基因。在其后山东红色影像的创作中,这些红色文化基因得以持续传承,不管是在红色电影《地雷战》(1963年)、《红日》(1963年)、《苦菜花》(1965年),还是在红色电视剧《铁道游击队》(2005年)、《沂蒙》(2009年)、《南下》(2010年)等影视作品中都在持续传承和强化。

内涵丰富且多维的山东红色文化基因是山东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亦是山东红色影像创作的素材宝库。红色影像创作者以这些红色文化基因为素材,创作了《铁道游击队》(1956年)、《地雷战》(1963年)、《红日》(1963年)、《苦菜花》(1965年)、《三进山城》(1965年)、《大浪淘沙》(1978年)、《红嫂》(1997年)、《沂蒙六姐妹》(2009年)、《天福山起义》(2017年)、《大火种》(2016年)、《铁道飞虎》(2016年)、《党员登记表》(2017年)、《坚守1200秒》(2020年)、《沂蒙红嫂俺的娘》(2016年)、《辛锐》(2021年)、《战争中的母亲—胶东乳娘》(2021年)、《血沃春华—济南“四五”烈士祭》(2021年)、《绝地防线》(2022年)、《我是周浩然》(2021年)、《石景芳》(2023年)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和《铁道游击队》(2005年)、《沂蒙》(2009年)、《南下》(2010年)、《苦菜花》(2004年)、《小小飞虎队》(2011年)、《地雷战》(2015年)、《大刀记》(2015年)、《血染大青山》(2016年)、《齐鲁儿女》(2020年)等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这些影视作品立足山东红色革命历史,挖掘革命历史中的红色故事,原生态地再现了艰苦卓越的革命岁月,诠释了山东红色文化基因的生成历程及其内涵等。

纪录电影《血沃春华—济南“四五”烈士祭》(2021年)用纪实影像展现了山东早期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进行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的经历,该片使“四五”烈士的形象得到真实还原,并将他们忠诚、坚定的革命理想诠释得淋漓尽致。电影《地雷战》(1963年)在讲述山东胶东民兵英勇抗战故事的同时,集中展现了中国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和创新精神”[2]等红色基因。以胶东革命为素材的电影《苦菜花》(1965年),高度赞扬了英雄母亲冯大娘以大局为重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电影《大浪淘沙》(1978年)改编自枣庄作家朱道南的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成功塑造了靳恭绶、顾达明等进步青年形象,彰显了他们为理想信念奋斗不止,革命不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根据天福山起义史实改编的电影《天福山起义》(2017年)讲述了以特委书记理琪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长于得水为代表的胶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战的故事,彰显了他们积极作为、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3]。电视剧《铁道游击队》(2005年)改编自刘知侠创作的小说《铁道游击队》,该剧高度浓缩了铁道游击队的抗战历史,艺术化地再现了铁道游击队队员与群众一起机智勇敢地打票车、截机枪、破铁路、炸桥梁等机动灵活的抗日故事,诠释了铁道游击队队员们机智勇敢、敢于亮剑、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铁道游击队精神。《沂蒙六姐妹》(2009年)则通过讲述沂蒙年轻女性牺牲自我幸福,送夫参军,并竭尽全力支援解放战争的感人故事,高度赞扬了沂蒙女性甘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党群同心、水乳交融的大爱情怀[4]。

二、新时代山东红色影像传承的现代语境与时代症候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护红色资源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而要想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离不开当下方兴未艾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强调加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成为红色文化基因数字化活态传承的现代语境。在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VR)、全息影像、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现代技术语境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也由简单的数字化静态复刻转变为动态、活态的活化。例如:江苏省实施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贵州省打造了“四渡赤水VR战争体验中心”和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江西省开发了“红色初心地图”,实现了红色元素的可视化呈现;延安革命纪念馆借助数字技术复原了延安革命场景并录制巨幕影片《记忆延安城》(2018年),实现了红色文化动态、活态传承。可以说,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扩展现实(XR)、全息影像及3D影像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以及由数字技术发展生成的“元宇宙”、桌面电影等新事物、新形态、新业态为新时代山东红色文化基因的影像传承带来新场域、新机遇、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时代症候。

(一)红色影像数字化内容相对匮乏

新时代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全媒体、融媒体、自媒体、流媒体、智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新时代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提供了新场域。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的具体推进,当前全国基本上形成了网络、媒体、通信三网大融合格局。这为红色影像的数字化传承提供了新场域、新平台,社会也亟须海量的红色影像数字化内容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目前红色影像存在数字化内容生产数量不足,数字化修复进度过慢等时代症候。截至2021年4月,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的3万余部活动影像和故事片也只被数字化修复了3100多部,而红色影像数字化修复的数量更少。此外,数字影像技术创作的红色影像作品数量也十分有限,可以说红色影像数字化生产内容较之传统影像生产内容相对匮乏。一方面是众多的红色影像资源尚未得到数字化修复,另一方面是红色影像数字化生产力较为有限,因而紅色影像数字资源库难以建立。

(二)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研究碎片化严重,缺乏系统性

红色文化基因与影像艺术相融合而生成的红色影视剧成为中国影视的标识性类型,亦成为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主要载体。红色影像虽历经红色经典、主旋律、新主流指称的变迁,但学界对其研究仍然聚焦在红色影视剧本研究、改编研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研究、传播研究等五个方面。目前,学界对红色影像的研究方法多样、角度多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成果多从专业角度阐释,红色文化基因挖掘不够,少部分对红色文化基因进行挖掘的研究也呈现碎片化特征且质量较低,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二是部分研究成果对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智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上出现的网剧、微电影、短视频等关注略显不足。红色影像忽视新时代影像发展的新生态,非但无法把握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时代语境与完整脉络,而且很可能限制影像的数字化活态传承;三是研究成果缺乏对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关注,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快餐影像消费的当下,红色影像忽视受众的沉浸式互动需求,无法有效激活红色文化的潜在基因,无法在新媒体时代发挥影视艺术的传统优势。

(三)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专业人才稀缺

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被不断拓展,数字技术与影像艺术的融合催生了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和数字媒体等新的影像艺术形态,伴随这些艺术形态不断成熟,数字影像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聚焦红色影像数字化的人才更为稀缺。然而,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影像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数字影像专业的规划,同时设置的数字媒体类课程仅包含少量的数字媒体处理技术课程,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影像数字化课程较少。此外,政府对该类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政策和人才岗位设置,同时学生对从事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工作的意愿不高,致使既有红色文化基因储备又懂影像艺术的“双料”人才稀缺。

(四)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协同效应不明显

当前,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在数字媒介、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类型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发挥得不明显。从传承媒介来看,红色影像的传承媒介已经由传统的影像媒介(电影、电视)转变为数字媒介(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但目前各数字媒介存在诸多技术壁垒,严重阻碍了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协同效应的发挥。从数字影像技术来看,虽然人工智能、3D影像、全息影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影像技术不断涌现,但是各种数字影像技术的技术标准不尽相同,导致在同一应用场景下不同的数字影像技术很难兼容。从数字影像类型来看,目前既有传统影视剧、电视栏目、微电影等传统数字影像,也有网剧、互动剧、竖屏剧、桌面电影、短视频等新兴数字影像,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数字影像,仍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

三、新时代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路径

立足新时代山东红色影像的全媒体语境,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可从以下路径进行探索。

(一)实施红色影像数字化系列工程,建立红色影像数字资源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要切实做好“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工作。革命文物作为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其数字化建设拉开红色文化基因库建设的帷幕。近年来,中宣部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公布红色文化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对红色文化基因进行数字化采集、结构化存储,并实现全国联网。这为新时代红色影像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积累了经验。面对新时代的新数字化影像技术,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需要在红色文化基因库的基础上,实施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数字化修复工程、红色影像现状调查工程、新时代红色影像数字化创作工程等系列工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数字化修复工程主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修复山东早期红色胶片影像作品,包括《铁道游击队》(1956年)、《地雷战》(1963年)、《红日》(1963年)、《苦菜花》(1965年)、《三进山城》(1965年)、《大浪淘沙》(1978年)等,从而为山东红色影像数字资源库提供数字化历史影像资源。红色影像现状调查工程主要通过摸清山东红色影像的现有存量、保存现状、传承现状、红色文化基因挖掘现状、红色文化基因保存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红色文化基因影像创作的盲点、堵点与漏点等,为新时代山东红色影像数字资源库的建立提供参考。新时代红色影像数字化创作工程旨在促进新时代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创作者讲好新时代山东红色故事,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高质量数字影像作品,从而更好地书写和记录山东人民的伟大实践。这些系列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为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储备丰富的红色影像资源。

(二)加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研究,构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研究体系

要加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研究,红色影像研究者需要持续聚焦红色影视剧本研究、改编研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研究、传播研究等五个方面,更需要整合碎片化的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研究文献,构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纵向史学和横向传承媒介两个维度。就史学维度而言,红色影像研究者需要加强红色影像传承历史研究,以探究红色影像传承的规律,并从中总结新时代新语境下红色影像数字化传承的新规律,这有助于为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定位把脉。就传承媒介而言,在传统红色影视剧研究的基础上,红色影像研究者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等新兴媒体的研究,尤其是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的研究。此外,红色影像研究者还需要加强数字影像技术研究和受众研究,以解决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中的技术限制问题,助推红色影像创作者创作出深受受众欢迎的红色数字影像作品。

(三)不断壮大红色影像数字化創作队伍,提升创作水平

红色影像传承面临新场域、新技术等多重挑战,其要想进行数字化活态传承,关键看是否具有海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当前,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主要依靠山东主流媒体、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物馆、高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影像数字化专家人才。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可以整合党史专家、影像专家、全媒体意见领袖和数字技术专家建立红色影像数字化传承智库,吸纳新媒体(网络媒体、流媒体等)、自媒体等从业者组建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创作队伍。在此背景下,各类人才可以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共同构建人才共同体:数字技术专家在共同体内发挥技术优势,对缺乏数字应用技术的从业人员进行数字技术培训;党史专家在共同体内发挥党史专家理论优势,对数字影像创作人才进行党史相关理论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影像专家在共同体内发挥影像专家的艺术鉴赏优势,对数字影像从业人员进行艺术创作方法的培训,提升其艺术创作水平。从长远角度来看,高校应加强构建数字影像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数字影像专业或增加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影像数字化课程。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数字影像人才支持政策,设置人才就业岗位,激发学生从事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工作的意愿。

(四)发挥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协同效应,构建数字化活态传承立体矩阵

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需要发挥数字媒介、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类型等的协同效应。在数字媒介上,各类媒体既要做好传统媒介的数字化转型,又要打破媒介壁垒,构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媒介矩阵,这样才能共享红色影像数字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实现媒介间的优势互补。在数字影像技术上,数字技术管理部门要制订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VR)、全息影像、增强现实(AR)等数字影像技术的技术标准,构建數字影像技术矩阵,使新技术影像与山东红色影像更好地结合。在数字影像类型上,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传统影视剧、电视栏目、微电影的影响力,新兴媒体应发挥网剧、互动剧、竖屏剧、桌面电影、短视频的号召力,构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立体矩阵。

(五)拓展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新场域,形成数字化活态传承新生态

山东红色文化基因与数字技术紧密融合,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拓展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新场域,从而形成新技术、全媒体、多平台、多形式的数字化活态传承新生态。新时代新技术的迭代为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提供新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拓展了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新场域,山东红色影像创作者应着力运用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VR)、全息影像、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作富含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作品,实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数字再现,同时山东红色影像创作者应借助自媒体、流媒体、智媒体、融媒体等媒体平台有效延伸传统媒体的功能,整合数字化影像资源,实现媒体技术与影视艺术的有效聚合,形成全媒体介入、多平台参与的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新生态。

四、结语

当前,山东红色影像要实现数字化活态传承,就需要立足新时代、新技术、新场域的时代语境,实施红色影像数字化工程,加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研究,不断壮大红色影像数字化创作队伍,发挥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协同效应,拓展山东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新场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山东红色影像数字资源库;才能构建红色影像数字化活态传承研究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红色影像数字作品的创作水平;才能构建数字化活态传承立体矩阵;才能生成数字化活态传承新生态。

[参考文献]

[1]姜博.以历时与共时之维:从《铁道游击队》看《铁道英雄》的“中国精神”传达[J].电影文学,2022(08):101-105.

[2]张宪席.《地雷战》:抗战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J].电影文学,2019(12):6-8.

[3]沈道远.百年风华 红动胶东 | 天福山起义:造就崭新的红色胶东[EB/OL].(2021-06-19)[2023-12-12].https://www.dailyqd.com/guanhai/95764_1.html.

[4]何晓诗.《沂蒙六姐妹》:银幕再现沂蒙精神[N].中国电影报,2009-02-26.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红色文化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59:37
河北蔚县古堡建筑群落文化结构表征研究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0:54: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初探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19:17:49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2:13:04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