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敏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选自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其内容以介绍一名普通劳动者张秉贵的不平凡事迹为主,是一篇具有典型性的人物通讯,同时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应从语言密码、行文构思、核心价值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通讯特点和写作方法,把握人物精神,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下面,笔者将谈谈《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人物通讯写作之道,引领学生自主阅读,使其充分了解人物通讯、提升媒介素养、认识劳动价值。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应使语言具有文学性特点,满足以下三点要求:第一,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让人物栩栩如生;第二,通过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精神品格;第三,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刻画人物,传递情感。纵观《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全文,作者着重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注重个性化语言与修辞,从而使文章文从字顺,平中见奇,可读性极强。这也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本人物通讯时,充分关注课文细节描写,破译语言密码。
例如,“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本句属于细节描写。一连串的动作细节,直接写出张秉贵在工作中的细致周到。又如,“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本句既有心理层面的细节描写,也有个性化语言。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充分体现张秉贵在工作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与亲切,说明他善于应对各种顾客。再如,“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本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状态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细节描写、个性化语言与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起着不同作用,是使人物通讯内容真实感人、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重要秘密。学生自读人物通讯,通过揣摩其语言密码,能领悟其语言美学,感受细节描写、个性化语言与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起到的不同作用。这样,若在之后继续阅读人物通讯,学生能够自主透过语言文学性推敲人物本质。若在之后尝试人物通讯写作,学生也能自觉转换语言建构思维与运用思维,使所写人物通讯语言灵动,凸显人物形象典型性。
破译语言密码后,自读人物通讯,学生应解析其行文构思。语言不能单独存在于文章中,而是要依托某些行文结构进行衔接。人物通讯以报道先进人物为背景,因此经常借助典型事件衔接语言,揭示人物精神境界。那么,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区分典型事件在文章中的主次关系,增强行文逻辑?不仅作者要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也应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主阅读任务,使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本人物通讯。
问题1:这篇人物通讯精选了哪些典型事例?
问题2:这些典型事例存在哪些联系?
问题3:这样的联系使文章具有怎样的层次逻辑?
问题环环相扣,由简到难,符合学生自主阅读规律,助其解析作者行文构思。带着问题1 阅读人物通讯,学生可概括出以下事件: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张秉贵给着急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指路;张秉贵热情接待态度不好的女顾客;即使女儿生病也没有影响张秉贵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张秉贵因为没有同时照顾买糖多和买糖少的顾客而被质问;张秉贵回忆往昔;张秉贵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张秉贵被关心和照顾。
梳理这些事件,学生能够发现,前面几个事件属于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表现,中间几个事件揭示了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成长,最后几个事件说明了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影响。也就是说,文章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以“彩线串珠”的结构方式,按照“先写张秉贵宝贵品格的表现,再写张秉贵品格的成长,后写张秉贵品格的影响”的层次逻辑,叙写了一位普通劳动者的不平凡事迹。问题2、3 接连得到回答。
回答问题3 后,反观文章行文构思,其倒叙结构也一清二楚。文章先以张秉贵“一团火”品格的表现点明主题,随后用丰富的事例加以佐证,倒叙了张秉贵的典型事迹,是最常见的一种倒叙写法,让故事情节衔接自然。
至此,学生全面解析文章行文构思,把握人物通讯写作逻辑结构特点,懂得如何在人物通讯中合理安排结构,让典型事件自然衔接和过渡,凸显人物品行。
人物通讯的本质,是通过报道模范人物事件,反映人物先进思想,然后发挥模范人物榜样作用,为读者树立典范,促进社会大众对模范人物的主动学习。这也说明,人物通讯自主阅读,应聚焦其本质,提炼其核心价值。《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人物通讯,是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背景下,通过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促进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学生应在自主阅读期间,深入剖析文章劳动案例,总结其精神内涵,进而逐步提炼文章核心价值,领会劳动的真谛,建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
张秉贵自开始百货大楼糖果柜台的工作以来,便一直坚定“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这才有刻苦钻研的动力,才能练就“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事。这体现了张秉贵面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张秉贵从一个没有文化的学徒成长为一个典型的劳动模范,是他作为劳动者永不止步、持续努力的回报,是他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必然结果。张秉贵的这种劳动精神和宝贵品格,不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学习意义,也是现代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是当代劳动者应当具备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学习张秉贵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肩负劳动之责,响应劳动号召。学生通过提炼文章核心价值,理解作者报道张秉贵这一典型人物的深层含义,升华个人情感,拷问内心世界,能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观。
高中语文教师应把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写作之道,引导学生破译其语言密码,解析其行文构思,提炼其核心价值,更应结合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意义,培养学生劳动品质,传承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