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策略与实践探究

2024-02-16 00:00:00王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4期
关键词:群文初中语文文本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群文阅读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其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能够通过多篇文本的对比与联系,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然而,在群文阅读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背景,探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实践方法,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41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点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多篇文章的集体阅读与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然而,如何将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表达,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语文是一艘承载文化精髓的航船,而阅读则是驾驭这艘船的舵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多篇相关文本为教学主体,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强调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中的写作方法。与传统的单篇精读教学不同,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文本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旨在通过多篇文章的共同研读,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理解某一主题、体裁或作者风格,从而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群文阅读则是教师围绕教学主题,组合相关文本,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围绕阅读主题建构文本阅读共识的活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精心选择多篇风格、体裁、内容等方面相关或相近的文章。教师可以研读教材,在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组元,并重点关注语文要素,围绕语文要素设定群文阅读的目标,这些文章可以是名家名篇,也可以是现代作家的作品,甚至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文本的选择注重多样性,以便从不同角度呈现主题,鼓励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

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在于阅读对象是由多文本组成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是被动的阅读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文本间的对比与联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辩论、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多文本的阅读方式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群文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学生不仅要独立思考,还要与同学们分享阅读心得,在集体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善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的组合和阅读,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篇精读的局限性,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接触到几篇经典文章,虽然这些文章经过精心挑选,但由于数量有限,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而群文阅读则通过选择多篇主题相关、体裁多样的文章,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理解和分析某一主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主题,还能够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群文阅读则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均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均的问题十分常见。群文阅读教学强调通过对多篇相关文本的比较与分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某一主题,然而,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往往面临学生参与度差异的问题。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参与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并提出见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较低的参与热情和投入度。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制约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群文阅读的整体成效。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对群文阅读中的文本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见解;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对所阅读的内容缺乏兴趣,难以投入到讨论中,甚至可能因为对文本的理解有限而不愿参与。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与参与较少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影响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2.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是制约其有效实施和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对多篇相关文本的综合研读,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分析与讨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然而,现有的评价体系仍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进步,从而影响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传统的评价体系通常侧重于单篇文本的理解与记忆,主要依靠书面测试和选择题等形式。

3.教师培训不足

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然而,许多教师在接受群文阅读教学培训时,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实际操作和具体实施细节了解不多。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运用群文阅读策略,无法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精心挑选和编排多个相关的文本。

4.教学时间有限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是教学时间有限,这对教学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教师通常需要在相对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然而,群文阅读教学由于其涉及的多篇文章和多层次的分析讨论,对时间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单篇文章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和理解多篇相关文本,每篇文章不仅需要被仔细阅读,还需要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这一过程本身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往往难以完成对所有文本的深入探讨。

四、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主题导向策略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使用主题导向策略是一种高效且富有成效的方法。这种策略以主题为中心,将多篇相关的文本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组织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深度。具体而言,主题导向策略首先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明确一个或多个核心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是人文关怀、社会问题、自然环境、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教师通过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多篇文章,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裁和风格中,全面了解和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推动主题导向的群文阅读。这些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旨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以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的《藤野先生》《社戏》等文章为例,鲁迅的《藤野先生》以描述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描写,展示了鲁迅对教育、师生关系及社会风气的思考。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关怀与耐心,还反映了鲁迅对旧社会教育体制的批判。《社戏》则描绘了鲁迅童年时的社戏场景,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民间戏剧的魅力以及小镇人民的生活情感。这篇文章通过对戏剧活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农村的风俗人情,还隐含了对社会变迁的关注和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思考。学生在阅读《社戏》时,可以感受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对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更深刻的思考。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围绕“教育与社会”“传统与变迁”“个人与社会”这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每篇文章如何围绕主题展开,比较不同文章对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并讨论这些作品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的位置及其影响。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核心思想,还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自我表达。

2.文本比较策略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比较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多篇相关文本的比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核心主题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策略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文本之间的异同,并从中汲取写作灵感。使用文本比较策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精心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多篇文本。这些文本可以是不同体裁、风格或历史背景下的作品,但它们都应该围绕同一个核心主题或问题展开。

以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选取的文章《壶口瀑布》《中国石拱桥》等写景类文章为例,《壶口瀑布》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瀑布的壮观与力量,作者通过对瀑布水势和周围景象的生动刻画,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中国石拱桥》则侧重于展示中国古代石拱桥的雄伟与精妙,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赞叹之情。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学生可以认识到虽然两篇文章都属于写景类文章,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壶口瀑布》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声音、形状、颜色等多感官的描写,将瀑布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中国石拱桥》则更加注重对桥梁结构和建造过程的逻辑描述,采用了更为理性和客观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写景文章在表达同一类主题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手法,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提升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3.分层阅读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分层阅读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一组主题相关但文本难度各异的文章,分层阅读策略正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将这些文章分层处理,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层次上进行阅读,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

以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选取的文章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为例,分层阅读策略的实施可以从基础层次入手,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表层内容。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例如《背影》中父亲为儿子送行的情节,以及《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学生通过对这些情节和象征的初步理解,能够抓住文章的主线,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打下基础。在《背影》中,朱自清通过父亲艰难爬过铁道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深沉的爱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情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样,在《白杨礼赞》中,茅盾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歌颂了坚强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它如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并引导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精神。

4.合作探究策略

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合作探究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帮助学生在互助互学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文本,提升其综合素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选取若干与主题相关的文本,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阅读与思考。由于文本数量多、类型丰富,单靠学生个人力量往往难以全面理解,因此,合作探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这两篇古诗文在内容上紧密相连,主题上都涉及百姓疾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对于《石壕吏》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学生们可以讨论这句诗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情冷暖,并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心,探讨古代社会中的民生问题。这种讨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与社会的思考。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以其多文本、多角度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还通过合作学习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路径探究》,《语文教学之友》2024年第8期。

[2] 张敏《群文阅读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索》,《语文世界》2024年第24期。

[3] 肖健、熊贤永《游记散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中学语文》2024年第21期。

[4] 赵志喜《“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年第7期。

(王丹,1989年生,女,汉族,山东菏泽曹县人,大学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本文系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效用研究,课题编号 2024052)

猜你喜欢
群文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