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如何架设合作桥梁以增强小学语文阅读的实效。首先分析了阅读教学现状,随后揭示了合作教学法的核心价值,即促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教学策略,包括构建合作小组、设计合作任务等,旨在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 小学语文 阅读实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奠定学生语言根基与思维能力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向传授,形式单一,难以触及学生内心,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与无限潜能。为此,我们需要探索新路径,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加强合作学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活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当代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教育改革的春风持续吹拂,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教学领域,语文阅读教学亦不例外。教育观念的革新促使教育界广泛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们积极拥抱变革,探索将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融入语文阅读课堂,旨在打破传统课堂的沉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团队协作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与深化。然而,教育转型之路并非坦途。面对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现实挑战,部分学校难以迅速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桎梏,学生依旧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循环中挣扎,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有效释放。此外,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向作用亦不容忽视。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体系,不仅抑制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勇气,忽视了对文本深度解读、批判性思维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教学法的核心价值
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分享,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活动,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被深深吸引至阅读的海洋中,他们相互激发灵感,共同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使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合作学习法更是思维训练的催化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被鼓励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学会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人的观点,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还激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到文本意义的构建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此外,合作学习法还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巧妙地搭建了差异化学习的桥梁。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扶持,共同进步。高水平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低水平的学生则在同伴的协助下逐步攻克难关,实现了自我提升。
2.增强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语文这门承载着思想交流、情感传递与文化传承重任的学科,其教学边界远不止于文字教学的浅尝辄止,而是深刻触及学生内在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塑造。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恰如其分地搭建了这一成长的桥梁。在合作学习的框架下,学生们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语言交流环境。这不仅促使他们勇于开口,阐述个人见解,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在尊重与倾听中寻求共识,有效提升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也锻炼了如何有效倾听并回应他人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石。
尤为重要的是,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享阅读体验与感悟,这不仅激发了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更促使他们学会以恰当且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及社会生活中,能够自信、有效地进行沟通与表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外,合作学习还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语言魅力与表达重要性的机会。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用语言去影响他人,更学会了如何从他人的表达中汲取智慧,这种双向的学习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小学语文阅读合作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1.精心构建合作小组,优化合作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感悟情感的窗口。然而,因每位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差异,他们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往往呈现多元化景象。为此,教师需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策略,细致考量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特征,巧妙地编排学习小组。这样的分组不仅确保了小组内成员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还能够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思维火花。通过这种差异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更深刻地强化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相互学习与启发中茁壮成长。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精心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探索氛围的合作小组,旨在通过优化合作模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同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与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阅读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了细致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既有善于表达的孩子,也有细心的同学,还有那些总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小思想家。这样的组合,如同一个微型的多元社会,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学生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默读课文,标记出小女孩每次划火柴时看到的幻想,并思考这些幻想背后的深层含义。随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鼓励孩子们轮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此时,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动态,特别是在某位学生发言时,其他成员的反应与互动,确保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没有“旁观者”。在讨论的深入阶段,引导小组聚焦于一个细致的点——“小女孩最后一次划火柴时看到的奶奶”,让学生探讨这一画面为何如此温暖而哀伤,它如何映射了小女孩内心的渴望与绝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文本,更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过程,正是合作学习模式优化后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2.设定清晰的合作学习目标,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在于深耕细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捕捉文章的情感脉络,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在合作学习的广阔舞台上,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精心设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在规划合作学习时,教师需深刻洞察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同时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前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能够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深入阅读,每一次交流都直击要害,每一次讨论都促进理解,从而高效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设定合作学习的目标,旨在通过团队协作,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的合作学习之旅,围绕着“探索自然之美,领悟文字魅力”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学生们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怀揣着对小兴安岭无限向往的心,踏上了这场文字构建的绿色之旅。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引导小组设定了一个细致的学习点——“捕捉四季变换,感受语言之美”。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搜集文中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关键词句,有的则负责将这些词句串联起来,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小兴安岭四季更迭的壮丽画卷。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们不仅要关注文字表面的美景,更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比如,在探讨秋季段落时,我引导学生们注意作者如何通过“五花山”“落叶松的金黄”等细腻描绘,展现出秋天的丰富色彩与宁静氛围。通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如何透过文字,感受自然之美,领悟语言的独特魅力。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学生们不仅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开始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
3.制定详细的合作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合作学习中,制订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此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更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确保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合作学习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小组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课程开始前,学生们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活动。教师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分析司马光的智慧与勇气,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进入预习阶段,各组自行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句,并尝试通过组内讨论解决初步疑问。此环节旨在激活学生的前置知识,为深入讨论打下基础。进入合作学习主体部分。各组围绕“司马光为何选择砸缸救人?”“这一行为体现了司马光哪些品质?”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分享见解,同时倾听并记录他人观点,形成小组共识。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供引导与反馈,确保讨论围绕主题深入进行。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形成班级范围内的互动交流。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在有序、高效中圆满结束。
4.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辅助,以增强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法时,其引导作用尤为关键。作为组织者,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策划合作学习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实现高效互动。同时,教师也是合作学习理念的引领者,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合作态度,明白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需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任务,并适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探索。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指导与辅助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向学生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在《落花生》这篇课文中,通过小组合作,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落花生的谦逊品质与生命的真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为了提升学习效果,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深化阅读理解。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文中某一方面的主题,如“落花生的生长过程”“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诲”等。通过集思广益,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合作学习融入写作技巧的提升中。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于“借物喻人”写法的理解,并尝试仿写文中段落,用其他事物来比喻人的某种品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还模拟了文中场景,亲身体验了父亲与孩子们的对话,进一步感受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深意。
5.创新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完善并展示合作成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成效,创新评价形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立体评价体系,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更重视其在团队中的贡献与成长。这种评价方式力求全面、客观,旨在激励学生从每一次合作中汲取养分,不仅能够收获知识,更在相互学习与启发中,实现自我超越与团队共赢。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牛郎织女》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致力于创新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旨在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合作,并完美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为此,教师精心策划了一项名为“星空下的传说”的合作展示活动。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需深入探究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并发挥创意,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这一经典传说。有的小组匠心独运,制作了精美绝伦的手抄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故事的全貌;有的小组则别出心裁,编排了感人至深的短剧,通过角色扮演,将牛郎与织女相遇、相爱直至分离的动人情节演绎得淋漓尽致;更有小组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了引人入胜的动画或微电影,将古老传说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令人眼前一亮。在评价环节,教师采用了“多维度、多主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除了教师的专业评价外,还引入了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视角,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合作成果。为此,教师设立了“创意之星”“团队合作奖”“最佳演绎奖”等多个奖项,以表彰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杰出表现与突出成就。同时,通过举办班级展览、校园分享会等形式,教师将学生们的合作成果公之于众,让他们的努力与才华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赞赏。
通过架设合作桥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课堂成为知识与创意的交汇点。合作教学法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度理解能力,更在无形中培育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自我探索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深化合作教学实践,持续创新,为小学语文教育这片沃土注入更多智慧与活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就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宫晓洁《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新智慧》2024年第13期。
[2] 许凡《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2期。
[3] 李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家长》2024年第3期。
[4] 冯丽丽《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