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鸿,吴梅青,邓阳勇,龙小波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强调技术类专业教师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素养,但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极少关注[1]。进入新发展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迅猛[1-2],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人才需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深谙技术思想和通晓技术方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各行业、企业的首选。为此,培养广大技术类专业教师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增强人才培养的技术适应性,以深化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旨在为构建高职技术类专业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体系提供思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技术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总会持有一定的思想去设想它,遵循某种规律、原理或方法去实现它,这就是技术背后涵盖的思想和方法[1]。它源于具体的技术内容要求,是对具体技术内容要求的抽象概括,具有一般层面的方法论意义[3]。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是个体经过长期技术学习和实践之后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能对技术所蕴含的理念、技术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加以理解和运用的综合品质[1]。表现为个体普遍而深入地了解并内化技术的一般思想和方法,用于分析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技术现象与问题,适应以技术为主导的社会发展以及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备客观面对和使用技术的良好习惯,清楚技术的好处和风险,善于搜集新技术信息,参与技术发展及使用决策等[1,4]。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反映了个体对技术相关的思想和方法的总体掌握水平,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衡量技术素养水平的核心尺度,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标志。当前高职技术类专业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并不高,构建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意义重大。
高职技术类专业教师是技术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较高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有助于教师全面理解技术的基本观点,理解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意义与价值,深入获取技术知识,发展技术能力;有助于教师彻底掌握解决技术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更清楚技术管理和决策,优化技术思维和行动。
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是技术素养的灵魂,也是个体技术创新的源泉。它决定了个体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广大技术类专业教师超越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认知局限,积极挖掘基于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内涵,不自觉地接受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教学中,引导教师积极思考、建构和组织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并融入其中,加强技术原理、技术操作学习和实践,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积极制订渗透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策略,开展深度教学,实现手脑结合,引领教学创新,提高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引导教师全面吃透技术原理,把握技术应用,科学分析研究技术问题;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多方尝试、全面评估,优化技术设计流程,完善作业程序和过程控制,熟悉产品检测和工具使用方法,寻找最佳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高职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技术教育。专业技术课程中蕴含着科学的技术理论和方法论,以及具体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等丰富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内容;专业技术实践中设备的操作、工具的使用、材料的认知与选择、加工方法的工序等都有一定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做支撑[2]。这些技术思想和方法不仅表明了技术学习的关键,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技术观和创新思维提供了途径,更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创新实践的指引[1]。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满足技术课程教学、适应技术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掌握专业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与提炼、全面融入与渗透,让学生深入领会、充分内化,有效应对新技术学习和新问题处理,适应技术变革、业态发展的需要[1]。
2.1.1 认知目标——提升广大技术类专业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的领悟水平(1)深入领会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内涵:①技术思想和方法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理念、观念以及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方式方法,是技术的灵魂和思维的产物,是具体技术内容的抽象、概括与提炼,任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以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的进步为依托[5]。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专业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并梳理其中存在的各种关系,理解技术思想和方法对人们技术实践的指导意义,并内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优化思维方式[6-7]。③熟悉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如何形成与发展,认识其价值,把提升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作为一种自觉追求。
(2)全面认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价值,增强教学意识:①明确技术思想和方法是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可广泛迁移的知识和方法,是技术奥秘和神奇所在,是技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课程的精髓,是技术活动富有理性和创造性的源泉[8]。②优化技术思维和技术行动,正确对待专业技术教学和技术实践,实现技术教育的手脑结合,提高掌控技术知识、技术行为的能力,在复杂的技术教学、技术实践中从多角度、多层次考察技术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技术教学和技术实践的效率。
2.1.2 应用目标——提升广大技术类专业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运用及迁移能力,理性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1)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①充分挖掘技术思想和方法,基于技术思想和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学过程,融通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加强技术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实践。②及时点化与呈现技术原理、规则、程序、操作方法及技巧中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其精髓及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实现手脑结合,知道“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适应当前频繁的技术更新,并在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中积极迁移。
(2)在技术实践、技术服务中的运用:①重视技术现象的观察、技术信息的收集、技术事实的分析、技术思想的比较和技术方法的优化,掌握技术设计的标准和原则、技术操作的步骤和技巧,会对同种用途技术进行优选。②能针对具体技术领域的问题进行要素分析、方案构思和比较权衡,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掌握技术操作,领悟方案构思、系统、结构、流程、控制、优化、试验等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并进行决策分析和性能评估[9-10],实现技术创新。③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技术,清楚技术的好处和风险,具备客观面对和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良好习惯。④重视专业技术思想和方法研究,善于搜集新技术信息,对新技术信息保持关注。
(3)在日常生活中的迁移:养成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自觉运用技术领域中的系统、平衡、控制、流程、结构、优化、标准、算法、模型、仿真、试验、模块化等思想和方法分析处理日常生活事务,适应当代以技术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融入技术世界[1]。
2.1.3 技术素养全面提升目标——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队伍(1)具备技术思想和方法教学意识,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制订融入、渗透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充分领悟和内化,加强技术学习和技术实践。(2)具有对课程教学、技术实践、社会服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适当决策并有效解决的能力[1]。
2.2.1 技术思想和方法内涵的理解、特点的掌握、意识的培养、教育价值的认识(1)理解内涵:①哲学层面的技术思想和方法——主要涉及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与特征。抽象概括程度非常高,具有世界观或方法论涵义,对人们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起宏观指导作用。②一般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较高的抽象概括性,一定的方法可见度,一般的技术活动普遍适用。③具体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较低的抽象概括性,从属于各专业技术学科范畴,在技术实践中指导人们透彻理解技术、进行技术发明和创新。
(2)掌握特点:①抽象概括性——对技术知识、技能之间的共同要素或一般原理的抽象概括和提炼、内在本质的反映。②内隐性——以知识和活动为载体,蕴含在技术知识、渗透在技术活动中,通过知识和活动外显其存在。③迁移性——不仅指导处理一般的技术问题,还可以迁移运用到非技术领域指导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
(3)培养意识:①较强的技术理解、应用意识,善于发现或引导人们发现技术问题,遇到技术问题时能结合技术实践分析其来源、主要类型和特点,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和策略、尝试提出解决方法,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②对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两面性、伦理问题有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并及时将其纳入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结构中。③对新技术敏感并保持关注,主动思考新技术的特点、作用价值及应用领域,并适时参与技术相关的决策。
(4)认识教育价值:①技术思想和方法抓住了技术的本质,冲破了知识本位的藩篱,超越了简单的机械操作,也适应了技术的变化,为广大技术类专业教师提供了处理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②技术思想和方法是师生认知发展、能力迁移的基础,是师生培养技术能力,优化技术行为,形成自己分析、处理技术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完整、和谐、科学技术观形成,提高技术素养的关键[11]。
2.2.2 技术课程、技术实践中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挖掘与提炼(1)挖掘、提炼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充实教学内容:①探寻反映技术产生和发展脉络的技术思想和方法[1]。如技术产生与演变,技术概念、公式、定理及法则提出过程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技术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②挖掘技术理论和方法论、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中蕴含的技术思想与方法[1]。如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抓主要矛盾,建立元器件理想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工程思维,以合理近似等效化繁为简,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定性分析,定量估计,实验调整相结合的思想和方法”等,信息技术中的符号化、标准化(接口、网络协议、程序设计中的语法规则)、对象管理,程序设计中的算法等。③提炼作为指导思想的系统科学、控制理论、结构力学、设计美学等与技术设计、管理、试验、产品制作相关的原理性知识中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如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模型制作,电路设计中的正、负反馈,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系统、结构、优化等。
(2)挖掘和提炼技术实践各环节的技术思想和方法,优化实践过程:①探究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加工工序、设备操作、工具使用、过程控制、产品检测等技术环节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指导并优化各环节的技术操作。②挖掘生产流程、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和生产周期等技术指标和规范中体现出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综合考察技术问题,正确认识、科学分析、多方试验、准确判断、适当决策,寻求解决方案。③提炼技术设计的美观、经济、实用、规范等原则中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12]。
2.2.3 技术思想和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1)思考、建构和组织技术学科内容,以技术知识、技术活动为载体,将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加强技术原理、技术操作的学习,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并置于技术教学的核心位置。如将环境友好、循环经济、抽样试验、成本控制和安全可靠等重要技术思想和方法融入矿藏开采技术、化工生产技术教学中。(2)确立基于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以技术思想和方法强化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教学。(3)设计基于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情境,谋划渗透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策略,开展深度教学,实现手脑结合。(4)将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纳入岗位要求、质量标准中,完善岗位要求、质量标准。
2.2.4 技术思想和方法在技术实践中的运用(1)通过产品构思、图样绘制、模型制作、技术试验、材料选择、作业程序、加工工艺、过程控制、产品检测、设施设备操作、工具使用等技术实践环节中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指导技术设计、技术试验、产品制作、技术创新实践,体会设计过程和研究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2)根据技术原理列出技术试验所需的设备、耗材、工具,制作出样品检测评价其性能,规范写出技术试验活动的体例,并就技术样品的制作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13]。(3)体验、对比分析各技术操作环节中方向、力度、节奏、姿势、平衡、稳定、控制等过程与方式的知识和经验,深化对技术原理以及所内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感受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价值,把握其精髓,提高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负责任、有远见地使用和管理技术。
2.2.5 技术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迁移(1)结合具体技术思想和方法,关注技术对科学、经济、环境、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强化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2)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思考、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养成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够自觉运用技术领域中的系统、平衡、控制、流程、结构、优化、标准、算法、模型、仿真、试验、模块化等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处理日常生活事务,适应以技术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1]。
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通过理论学习获得技术知识、通过技术实践获得技术能力的协同增进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外在动力如学校、社会、学生等因素的推动,更需要教师内在驱动力的指引和敦促[1]。
2.3.1 勤学细研,交流探讨 技术思想和方法分为哲学层面、一般层面和具体层面,是具体技术知识的概括与提炼、内在本质的反映,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内隐性[3]。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必须从其特点出发,通过主体探究、感悟、体验和运用,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将内隐的转换为外显的,在主体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得以实现[7]。
(1)广大技术类专业教师必须广泛涉猎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熟悉技术如何生成、学习、改进、管理和决策,吃透技术原理(包括系统科学、控制理论、结构力学、设计美学等与技术设计、管理、试验和产品制作相关的原理性知识)[14],对技术设计、技术工具、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产品的应用有全面、理性的认识,结合技术案例进行理性思考,具备技术实践能力[1]。
(2)通过集体备课、案例设计、课程示范、课题研究等,强化团队协作、交流探讨,集集体智慧全面总结技术思想、系统归纳技术方法,真正将技术知识、技术活动中内隐的思想和方法挖掘出来,加以理解,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发展自己的智慧,达到分享经验、整体提升的目的。
(3)在教学名师的指导下,通过解析教学及实践中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享技术思想和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提炼与概括、融合与渗透、运用与迁移的方法技巧,深入认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价值。
2.3.2 实践体验,促进内化 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的形成,必须依托清晰的、富有思考性的实践过程,必须经历技术教学、技术实践中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挖掘、领悟、内化和运用等,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和彻底掌握,成为一种品质和涵养。
(1)技术教学中,要求教师准确而充分地挖掘知识与活动中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将技术思想和方法有效融入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技术实践中,完善教师综合运用技术原理、实践技能进行技术操作、技术设计、技术创新的过程。①了解企事业单位对技术人员知识、技能及素养的要求;②熟悉产品技术设计、样品试制、技术试验、性能测试和产品生产等技术设计与创新过程;③熟悉产品生产流程、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和生产周期等技术指标、技术规范;④熟悉设备操作、工具使用方法,了解原材料性能、功用、可靠性、适用范围、产地、供应状况等[2]。让教师在技术产品的研发过程、技术运用试验及创新中加深对技术原理的理解,领会其中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形成对利用技术思想和方法优化技术操作的理性认识;在对技术指标与技术规范的领悟中体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支撑作用,在专业技术应用、专业与通用技术融会贯通以及多项技术的运营与管理上积累工作经验,在技术风险评估与选择上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形成判断科学、规划合理、利益平衡的技术选择和开发能力[1,4]。
2.3.3 校本培训,培学相长 培训是提升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培训要遵循技术人才成长规律,针对教师学科(专业)技术类型,邀请技术理论专家、技术实践行家,采用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哲学层面的进阶式理实一体培训模式,开展有层次和针对性的培训,实现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由丰富的感性认识到深刻的理性认识的螺旋上升。
(1)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术领域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技术文化、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的原理性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技术课程内容的分析与阐释,对专业技术领域知识的驾驭和开创,对学科(专业)技术课程、学科(专业)技术实践、职业技术岗位中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挖掘与概括、运用与迁移等多个方面。按照理论、案例、实操等不同形式将培训内容模块化连贯衔接[7,15]。
(2)培训宜通过技术问题的驱动、技术案例的分析来进行。问题情境、技术案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可以成为技术思想和方法培训的载体。让教师亲历技术活动、技术设计、研究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体验并反思系统、控制、结构、方案构思、优化、模型、试验等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真实内涵,通过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感受、体验、形成和内化,形成完整认知[5]。
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体系顺利运行的基础,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需要学校及社会创设一定的环境、搭建一定的平台、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保驾护航。
2.4.1 将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主要责任主体,人事处、教务处、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协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联合出台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制度、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提升指导意见与方案,为不同学科(专业)技术类专业教师量身定制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加强规划和资源供给,保障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有组织、有方案、有分工、有序进行。各二级学院和学科(专业)要尊重学科(专业)技术特点、教师特长,鼓励教师各显身手,在课程教学、技术实践中深挖技术思想和方法元素,做到统一要求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2.4.2 搭建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支撑平台 建设集项目管理、线上培训、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供教师开展个性化、合作式、分享式技术学习和技术实践,体验、内化、运用和研究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校企合作技术实践基地、社会服务技术应用基地,为教师提升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提供环境支持。
2.4.3 建立健全素养培养配套制度,提升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1)完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教师提升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的外在动力。把提升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挖掘技术思想和方法并有效融入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纳入日常教学工作奖励机制中,对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或额外的课时和工作量补贴。选评表彰一批技术思想和方法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以鼓励更多教师提升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全面形成广泛参与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水平提升的良好氛围,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2)完善配套经费制度:学校需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专款专用,确保培养体系顺利运行。
(3)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是对培养体系各环节的运行进行考核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发现不足及时完善,保证培养体系的良性运行、科学有效。
技术思想和方法不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金钥匙,也是促进教师认识发展、专业发展,实现能力提升和迁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仅需要不断充实技术学识,丰富技术实践经验,增强技术应用能力,领悟、体验、内化、运用和反思,更需要学校搭建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支撑平台,构建培养体系。总之,完善的教师技术思想和方法素养培养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前提和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