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玲 颜 芳 程 健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北武汉,430040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包皮、龟头起疹3天”于2023年6月2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天前包皮及龟头出现环状丘疹,稍有疼痛不适,无明显瘙痒,无发热、咽痛等不适。未治疗。发病前有无保护男男性行为,无外省旅游史,无天花疫苗接种史,否认猴痘患者接触史。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体温正常,无扁桃体红肿,无淋巴结肿大。皮肤科查体:包皮、龟头可见数个绿豆、黄豆大小的环状丘疹,中央凹陷可见结痂(图1),躯干、四肢及头面无明显皮疹。
图1 包皮、龟头可见数个绿豆、黄豆大小的环状丘疹,中央凹陷可见结痂
辅助检查:梅毒、艾滋、乙肝、丙肝检测阴性,猴痘病毒检测阳性。
治疗:上报公共卫生科及疾控中心,隔离观察,给予对症用药,7日后随访皮疹逐渐消退。
讨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可分为西非和刚果盆地两个分支,它们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具有差异性,其病死率分别约为3.6%和10.6%[1]。2022年5月多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出现猴痘病例,2022年7月23日WHO宣布此次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022 年9月16日,我国重庆市报道1例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3]。
以往非洲的猴痘病例年龄多从1月到69岁不等,90%患者年龄<15岁,临床表现与普通型、改良型天花相似,疾病早期淋巴结肿大是区分人类猴痘和天花、水痘的重要特征[4]。接种过天花疫苗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程与未接种过疫苗的患者明显不同,其预后主要取决于严重并发症。2022年非典型猴痘在多个非流行国家暴发,全球累计病例达到21775例,主要为男男同性恋聚集性患者,经测序分析病毒属于西非分支[5]。除了疾病检测能力的提升,也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与人、环境甚至人与物种之间的接触增多,造成了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基因组的突变也可能导致不同寻常病毒株的出现,上述多种因素的叠加使疫情暴发成为可能[6]。 Zumla等[7]总结了2022年5月以来的猴痘特点:疾病传播迅速,好发年龄在20~50岁,可能与未接种天花疫苗而丧失了对猴痘的交叉保护免疫有关,且大部分好发于男男性行为者。目前这些病例与非洲猴痘流行地区没有实质性的旅行联系,尚不清楚这些事件是由于猴痘病毒传播特性的改变还是由于毒力的增加所致,初步的基因组序列数据表明与西非流行的猴痘分支有关。除此之外,Bragazzi等[8]综合了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和英国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资料,并将其与以前暴发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发现猴痘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不同于以往的疫情,其高危因素包括年轻男性、男男性行为、高危性行为和性传播疾病病史等。此外,非典型猴痘发烧、头痛等前驱期症状轻微,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尤其是生殖器区,相对较少出现在面部和四肢。 多篇文献[9,10]对于全球猴痘的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了目前非典型猴痘的特征。而国内文献报道也多以生殖器、肛周部位皮损为首发表现,且大部分伴有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11-14]
本例猴痘患者无典型的全身症状,仅出现生殖器皮损,与常规的猴痘表现不尽相同,在临床中容易误诊,需要与水痘、单纯疱疹、细菌性感染、梅毒等多种疾病进行鉴别。非典型猴痘多与性传播密切相关,然而我国不同性取向人群猴痘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具有不安全性行为的同性恋人群、有境外旅居史人群是猴痘防控的重点人群,尤其是其中性取向未确定、文化程度低、青少年人群对猴痘传染源和临床症状的认识亟需提升[15]。目前国内猴痘病例散发,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本文提供一例非典型猴痘病例,有助于提高对猴痘的警惕性和认识,做到早诊断、早隔离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