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不同,挑战亦具有个性化。班主任在工作中既会为了帮助个别学生而主动联系家长或进行家访,也会接待个别家长的来访交流,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个性化家庭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8-0048-03
家校合作既需要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集体教育,也需要班主任配合家庭的个性化教育。班主任面向个别学生的个性化沟通与指导,从发起方的不同,可以分为班主任主导的约谈、家访以及家长主导的家长校访,即班主任接访。从班主任有无准备的角度看,班主任约谈和家访属于主动性家校合作,接待家长来访一般属于被动性家校合作。相较于主动性家校合作,班主任被动地接待家长的来访挑战性更大一些。
一、班主任主导的个性化家校沟通策略
我们先通过一个情景来说明班主任主导的约谈和家访的个性化工作策略。
班主任王老师在办公室经常听到科任老师反馈他们班有几个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此,他分别约谈这几个学生的家长。有一位家长一直很忙,王老师只能通过晚上家访的方式完成了这轮个别沟通。但是,让王老师感到奇怪的是,个别沟通后,这几个学生上课状态并没有好转,有时候看他的眼神中还有些“怨恨”。
在和王老师复盘讨论他约谈和家访的过程时发现,王老师只是把科任老师的反馈直接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引起了重视,但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具体有什么表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家长该如何配合等,王老师自己也没有弄清楚。这就导致了家长只是接收到了孩子在学校上课不认真的信息,孩子感受到的是老师向家长“告状”了,老师离开后,家长也无法做出有效的配合。在和王老师讨论后,我们总结出班主任就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个性化沟通时的几个注意点。
(一)全面了解个案的表现
当班主任要和家长个别沟通时,一般是学生出现了某种状况,如家庭作业没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等。这时就需要把握学生在该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否则很容易误判,也很容易让部分家长觉得班主任“小题大做”。
上述案例中,班主任不能只是笼统地反馈“你家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要多途径收集学生上课的表现,让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有更清晰的认识。如王老师除了自己在课上观察该学生的表现外,还需要咨询不同的科任教师,了解该学生在他们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的专注力情况。和王老师交流时发现,该学生在他的课上专注力还行,但是在某个学科的课堂上的问题比较严重。家长和班主任都会因为时空原因,看不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全过程。如王老师要向家长反馈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全程表现,是一上课就注意力不集中,还是上课一段时间后开始走神,是做小动作还是随意说话。只有全面呈现学生的表现,才能为联系家长、客观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二)科学分析个案的原因
班主任在充分掌握了学生的表现后,要给予家长科学的分析。如王老师在和家长讨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看清问题,分析原因。当然,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班主任的专业素养,还考验班主任向家长反馈问题时的沟通艺术。
1.先天原因要提供基于专业的探索性表达
所谓先天原因,主要指因为遗传或者生理原因等带来的与生俱来的问题,如注意力缺陷综合征、阅读或者书写障碍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判断需要较强的专业性,虽然班主任能从经验的角度做出初步的判断,但这毕竟需要科学的诊断,否则很容易误判,也不容易得到家长的认同。因此,在和家长分析先天原因时最好探索性地表达,如“您孩子的表现和我以前教的一个学生很像,他被诊断为多动症,后来通过及时专业的干预得到了缓解。我建议你们可以先去专业的机构排除一下这个原因,可不能耽误了孩子”。班主任这样探索性的真诚表达,既能减少家长的抵触情绪,也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2.后天原因要提供基于客观事实的系统性表达
所谓后天原因,一般指受成长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际互动的影响,这里主要指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这类原因时,要避免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家庭中某个人的原因。学生后天的成长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系统性的。案例中的王老师在分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客观性原因时要注意全面性和系统性,如“你们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孩子做事时不要干扰他;在家庭交流时,要引导孩子轮流说话,培养说话的自控力,不要中途插话。这样的家庭自控练习,有利于孩子在学校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
(三)说明学校所做的努力和建设性建议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时,除了全面了解学生的问题表现以及科学分析其原因外,对家长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学校为此做了什么努力,以及需要家长如何行动的建设性建议。
虽然我们都知道,在心理咨询时一般不主张直接给家长具体的方法,而需要家长在沟通中自行觉悟,生成属于他们的方法,让家长获得育儿的自信。但是,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还是有区别的,家长需要班主任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抛砖引玉和安心定神的目的。班主任给建议时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学校的努力要可见
当班主任向家长说明学校所做的努力时,常常给家长一种推卸责任的感觉,如“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就是没有效果”。这会让家长感到困惑与无助。班主任可以拿出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为解决学生问题所列的计划,以及师生共同努力取得进步的材料,如作业越做越认真了、上课的表现越来越好了,这会让家长感到班主任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
2.给家长的建议是学校计划的一部分
向家长说明学校所做的努力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因此,班主任在呈现学生在某个问题上的进步趋势后,要让家长知道:为了突破孩子进步的瓶颈,才邀请家长前来交流,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这样学校帮助学生的计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案例中的王老师在向家长呈现了学校帮助学生提升专注力的方法时,也可以通过向家长发放家庭计划表的方式,指导家长在家如何配合计划的执行,家校合作,配合跟进,逐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二、班主任接访的个性化家校沟通策略
班主任接待家长来访中,通常处于被动地位,这会让班主任有些措手不及,特别是面对一些因误解而情绪激动的家长。在这类家校沟通中,班主任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一)提供预约,化被动为主动
家长主动来校,说明前期的家校沟通没做好,家校关系中缺少了沟通桥梁。因此,首要策略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即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主动向家长提供交流沟通的渠道。如一位班主任在第一次开家长会时就给了家长三个沟通渠道:第一,对于紧急的事情可以直接打电话,连续拨打三次,班主任会及时处理;第二,对于不紧急也不需要长时间沟通的事情,白天上班时间可以给班主任的手机留言,但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和管理班级,要等到中午午休或下午放学后才能回复;第三,如果涉及教育理念探讨、学校管理等需要面谈的问题,班主任每周六上午都会在学校备课,欢迎预约。这三条沟通渠道,让家长主动发起的家校沟通有章可循,多年下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家校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即使偶尔有些误会,也会在合适的渠道得到畅通及时的沟通解决。
(二)积极面对,化情绪为理性
如果客观上因为学校的沟通渠道不畅等让家长产生了误解,或者主观上确实有一些家长情绪容易激动,冲动地来到学校和班主任理论,接待的班主任一定要积极面对,切忌“堵、退、推”。在接待过程中,班主任既要理解来访家长的情绪,更要沉得住气,避免被家长的情绪影响;应真诚接待、积极倾听,等家长的情绪缓和后,再梳理来龙去脉,引导家长在理性的范围内沟通并处理问题。
家校沟通考验着每位班主任的教育专业水平,每个有效沟通的策略都体现了班主任心中“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教育情怀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永恒价值追求,让我们且行且思且进步。
【作者简介】殷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心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