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应用

2024-02-15 00:00:00姚向芹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主题班会劳动教育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热点议题。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深化认知、激发情感及引导行为转化,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应聚焦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教学价值,探讨以情境主题为引导、以系列劳动任务为载体、以评价体系优化为路径的班会实施策略,进而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关键词】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8-0044-04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作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不仅承载着传授劳动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本文以“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主题班会为例,探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独特价值、科学设计以及实施策略。

一、深度挖掘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教学价值

(一)认知价值:劳动观念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塑造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体验劳动价值与意义的平台。班主任引导学生分析劳动背后的社会意义,探讨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进而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理性认知与情感共鸣。

(二)情感意志:集体情感的增强与责任感的全面培育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营造团队合作、互助互爱的劳动氛围,成为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阵地。在共同致力于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学生面对挑战、分享成果,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这种情感上的交织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三)知行合一:社会责任感的内化与实际行动的转化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尤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参与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不仅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促使他们将社会责任感内化为自觉行动。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为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构建以劳动价值为核心的班会设计逻辑体系

(一)理论逻辑: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深度思考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首先需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这一理论基石强调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班会设计应围绕“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促进成长”的核心理念,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历史逻辑:传承与创新“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中,班主任应深入挖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与形式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劳动成果、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教育的深厚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实践逻辑:强化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班会设计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核心在于实践,设计时应确保班会内容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围绕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激发劳动热情等方面设定具体任务;其次,精心策划劳动任务,如班级文化墙设计、校园绿化养护、社区志愿服务等,确保任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实施策略

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强调以劳动教育为基,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1]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主题班会旨在通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实践意义的劳动内容,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独特价值,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责任意识

在“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主题班会的起始阶段,构建一个引人入胜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至关重要。班主任可以巧妙地设计一场情境导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室不仅是学习知识的空间,更是学生共同成长的家园。请看这两幅图片:一边是杂乱无章、缺乏特色的班级环境,另一边则是充满创意、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班级被比作城市中的一扇窗,那么它将是外界了解班级风貌、感受班级正能量的第一道风景线。此刻,这扇窗正等待着我们去装饰,去赋予它生命与活力。那么,作为这扇窗的守护者,我们该如何行动起来,让它成为最亮丽的存在呢?

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班级文化布置的重要性,更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作为班级一分子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创意、每一分努力,都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整体形象,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后续的策划与行动中去。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责任感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悄然生根。

(二)设计系列任务,强化实践责任

“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不仅是美化学习环境的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班主任可以设计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责任的意义,学会承担并享受责任带来的成长。

1.调研与策划

班主任组织学生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全班学生对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的意见;同时安排小组访谈,整合各方意见,形成初步布置方案。此项任务既确保了方案的全面性与针对性,又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2.资源准备与分配

方案确定后,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习制定预算,并依据班级实际与布置需求合理分配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尤其是可回收材料,以培养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此项任务有助于学生掌握预算制定与资源分配技能,锻炼动手能力,深化环保意识。

3.实施与展示

在班主任与班干部的组织下,学生按任务分工有序进行班级文化环境布置;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与调整,确保符合设计要求;随后,邀请其他班级的学生与教师参观,分享布置趣事与经验。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与动手能力,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任务落实过程中,班主任需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任务都能顺利进行。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协作,让他们在共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学会沟通、理解与支持。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运用数字工具,搭建学习支架

在进行“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主题班会时,班主任可以充分运用数字工具。人工智能通过升华教育理念、更迭教育形态、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效能,保障与增益了劳动教育的高度、深度、宽度、效度,是对传统劳动教育的升级与发展。[2]人工智能的引入,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活力,通过数据分析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认识并承担个人在集体劳动中的责任,实现知识学习、技能提升与情感价值观塑造的有机融合。

1.引入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围绕“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这一主题,从设计理念、色彩搭配、区域划分、材料选择等多个维度进行发散性思考。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贡献自己独特的想法,共同构建班级文化的蓝图。同时,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也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团队达成共识。

2.应用项目管理工具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对任务进行细化和分配。这些工具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任务的负责人、截止日期、当前状态等信息,实现任务的透明化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主动认领任务,同时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定期更新任务进度,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和时间规划,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

3.使用团队协作软件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协作软件成为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这些软件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沟通方式,确保了团队成员之间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讨论问题、分享资源、提出建议,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误解和延误。同时,软件中的文件共享和版本控制功能也确保了团队工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为最终成果的顺利呈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构建评价体系,促进责任升华

在“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主题班会课中,构建评价体系不仅是有效完成教学的重要一环,更是促进学生将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驱动力。班主任可以构建“五三三”评价体系,围绕“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五个维度,立足低、中、高三个年段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确定“自评、互评、师评”三种评价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

1.“五维”评价机制,驱动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采用五维评价机制,即“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全面衡量学生成长。劳动态度作为前提,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劳动技能确保任务高效完成;操作能力展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灵活性;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特性;社会责任感则引领学生超越自我,关注集体与社会福祉。该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三评”融合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班主任可以构建“自评、互评、师评”相融合的评价模式,形成学生成长的闭环。自评强化自我认知与责任感;互评促进相互学习与尊重,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师评则提供方向性指导,挖掘学生潜能,明确未来发展路径。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善合作、勇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3.分级激励策略,激发劳动潜能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实施分级激励策略。低年级以即时正面反馈为主,初步培养责任感与归属感;中年级增设挑战性奖项,强化团队合作与自我提升意识;高年级则注重深度激励与广度拓展,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深化其对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理解。分级激励策略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有效激发潜能,引领学生持续向前。

“新学期班级文化布置”作为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一个生动实践案例,不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了劳动技能,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责任实践、助力了责任成长并巩固了责任成果。班主任应积极利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这一有效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秋媛,李海琴.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与实践创新[J].北京教育:普教,2024(8):80-81.

[2]汤素娥,吴艳娇.人工智能嵌入劳动教育:价值、风险与纾解[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9):76-81.

【作者简介】姚向芹,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江苏徐州,221000)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主题班会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47:02
初中生挫折应对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30:10
浅谈主题班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17:42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16:06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07:52:05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9:43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