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丽 陕西古建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单位,受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金融环境、财经政策调整以及自身所处的内部外部因素影响,经常出现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可回收价值(金额)明显低于账面价值情况,造成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严重不符的现象。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情况开展深入研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确定可操作性强的资产减值定义范畴内,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等多维度确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财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长远发展战略。
资产减值能够判断当前的资产的实际情况,资产“减值”的本质就是资产现值与原值相比降低了。相对于折旧来说,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有其实际意义,而对正常折旧以外的“减值”因折旧的比例不同,对原有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比较复杂,既有可能是正面影响也有可能产生消极作用[1]。
分析资产减值的内涵要义不难发现,并非所有资产都可进行资产减值准备。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只适用于企业资产范畴,但也不是企业所有资产都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还要在对生产经营情况做出分析评估判断后,剔除其中不符合资产减值定义的成份方可进行减值的后续工作。
综合来讲,需要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年度或相应时限内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股票、长期债务投资、债券等投资性方面资产;原材料、包装物以及库存等企业流动资产;现行的专利权、商标权,以及与企业固定资产密切相关的房屋、机器设备以及建筑构筑物等也属于资产减值的定义范围。
企业实施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资产账面价值超过预期的可回收金额按照价值计量,根据可回收金价格低于账面价值差额做计提准备,充分表明资产减值必须要秉持谨慎性原则,避免因政策解读不深、财务条规引用不当,产生资产价值虚增、企业利润虚增的假象,确保企业财务资产的真实性、可比性,为企业用账面资产和各期利润进行调节,使账面资产更接近于实际资产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参考[2]。
我国企业实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围绕资产预期和未来经济效益来进行,换句话说,只要资产减值出现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就予以确认,这样无形中加大了确定减值合理性、确定可回收金额额度的难度。一是由于国内企业资产信息与市场调节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资产减值计提既缺乏严格的国家法律法规做依据,又缺少与市场经济规律相契合的执行标准。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来看,资产减值计量的方式存在不同。其中,国内企业销售竞价买卖多数情况下以自愿交易为主要方式,受到供求关系、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二是资产减值的时间、价格确定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影响产生背离其原始价值的现象[3]。比如,技术革新、市场价格等变动因素均可能造成资产价值贬值,使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标准缺乏严谨性,容易产生会计信息滞后于披露时间等失真情况。三是应收款项对外投资减值很难做到与债务单位、投资企业经营数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减值执行过程中难以达到逐项确认和逐一计量的要求,特别是面对种类繁多的企业资产可变现或可回收净价值必须进行逐一计量确认时,相关工作强度极大,很难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必须秉持谨慎性原则,但现实工作中受主观臆断、个人倾向以及行政干预等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一是部分会计人员处置资产减值业务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过关、对政策规定的解读能力不强,得出虚增利润或夸大资产价值的错误结论,导致资产收益、负债费用对财务核算造成误导产生不合理的损失或缺失。二是资产减值准备谨慎性原则执行不到位,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留下了利益寻租的可乘之机,使得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受到影响。三是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同企业、不同经营者在经营利润、股利分配上做手脚,甚至为了逃避税款打开不法之门,为企业将来扭亏为盈预留利润夯实基础。
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在于增加当前费用,减少资产专用,减少当期利润。企业利润之所以存在人为操纵风险主要是因为:一是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遵守会计财务制度的职业道德操守,人为模糊计提资产减值界定和具体计算程序,给企业留下很大的自主操作选择利润空间,失去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4]。二是企业出于自身考虑对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不予确认或不进行足额确认,导致虚增资产价值、虚设企业利润。三是部分企业缺乏对专利权、发明权等无形资产价值的利用保护意识,导致无形资产自行贬值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与此同时,个别企业资产减值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准确表述资产减值的实际价值,使未来现金流量在计算标准、公允价值、销售净值等方面失去参考依据。
企业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遵循市场人格变化规律,适时进行企业财务发展战略调整,建立健全资产减值设备的制度体系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将财务管理的精力和重点放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借助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贯彻实施,彻底改变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被动局面。企业建立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必须要立足于现实状况,抓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财务手段反映真实的财务经营情况,确保固定资产价值得到全面体现。二是开展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建立、修订、调整、废止等工作,必须要维护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评估工作的完整性,使资产减值准备工作的流程更加优化,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提供的资产价值信息更加精准可靠。三是根据相关规定来确定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结合企业的长期投资、资产管理,共聚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以及期末余额等关键财务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出现滥用资产减值的情况。在企业管理中,制定财务情况说明书之后需要明确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企业经济利润产生的影响,提升会计政策的准确性。
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以明确的会计市场准则为依托,增强制度规定执行的透明度、保证其可操作性[5]。一是无论何种情况、对何种所有制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都要采取可回收金额估计的方法、遵守净收可变金额范围的规定,在企业会计制度范围内制定合理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区间,压缩企业会计人为利润操作选择空间,减少计提的盲目性,为真实反映企业资产情况提供制度支撑保障。二是遵循市场规则进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标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及净回收额,杜绝企业报表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的行为,既要坚持以检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实施为重点,又要寻找填补制度法规的“真空”地带,加快国内资产减值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三是企业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背景下要做好固定资产减值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资产减值准备要抓住价格、信息这两个市场主导因素,将其作为决定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幅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降低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损失风险,为保证企业资本市场和公允价值得到公正确认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要达到设计预期,收到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理想效果,必须将此项工作纳入企业内控管理范畴,借助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向纵深发展。一是会计控制必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保证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真实完整,借助内控体系及时发现纠正会计信息中的错误、查处徇私舞弊行为,推进企业走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二是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必须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约束下准确划分部门岗位职责,将预算审计、审批等关键控制点进行职能分离。企业财务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审计程序的审核,增强财务数据预算的准确性,明确资产减值准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并由企业的管理层来进行审核,以此作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执行依据。三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明确规定规范授权,确保资产减值准备提取金额的占比,必须坚持上层级审计机构对下级审计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原则,及时发现资产减值内控制度建设中的缺陷、查找管理程序中的短板、寻找操作过程的漏洞、制定弥补措施方案,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常规授权以及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资产减值准备各部门、各岗位的业务内容和管理权限,明确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推进会计准则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基础得到夯实,并且为企业日后开展财务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企业要想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财务核算管理落到实处、获得理想的资产管理效果,除了加强政策解读、夯实管理工作基础之外,还必须坚持以打造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团队为依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财务资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是企业要明确政治站位,承担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责任,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形成严格自律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会计人员从事资产管理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核算业务,还要树立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经营业务负责的敬业精神,旗帜鲜明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立场,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二是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杜绝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人为进行利润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树立法律观念,构建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三是企业要针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算化水平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软件功能日趋优越的实际,以会计制度、资产减值、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在人才战略中的作用,借助绩效检验机制客观评价企业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为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做到依法治企,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强化资产管理工作,落实推进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措施,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强化资产管理主体的法律责任,以此推进此项工作向纵深开展。一是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利用财务手段调解会计信息,导致企业诚信丧失、信誉受损、制度建设形同虚设等情况,将营造依法治企氛围作为强化法律震慑作用的重要抓手,严厉打击利用会计手段的弄虚作假等对于企业经济运行秩序不利的行为。如果在日常运行中,企业出现了违规行为,需要针对相关情况追求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3]。二是在具体管理中,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开展资产管理,要时刻教育提醒会计人员落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规定,所有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增强资产减值准备的针对性、避免随意性。三是要在依法治企的大环境下完善相关会计制度,细化统一的会计准则,推行资产减值准则柔性化原则,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监督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对利益寻租、私欲膨胀、徇私舞弊导致的利润操作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出现重大误差、企业蒙受重大资产减值损失要追究法律责任,构成严重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法律制裁。
综上所述,对企业资产减值的研究实践表明,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规避企业运作存在的潜在风险、体现会计的稳健原则大有裨益。企业需要明确当前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为此,企业要以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体系为依托,通过建立完善资产减值的会计市场准则,加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程,打造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才团队,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等,多措并举,营造出法制保障、制度健全、措施完善、执行有力、环境优良的生存发展环境,为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