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文化创意设计的视角出发,以宋代茶事为切入点,寻找宋代生活意趣可传承部分以及与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能性和方式。希望通过文创设计更好地帮助现代人了解宋代,唤起人们回溯传统文化价值的审美意识,重塑当代生活美学。
关键词:宋代;生活意趣;器物设计;文创设计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科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这样的背景促成了宋代美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的主编苏珊·费金[1],在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美学与艺术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美学与生活的重新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接近于东方传统,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人们的审美趣味与人生理解、日常生活是一体的。”宋人的茶事活动处处流露着风雅,日常使用的器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器物是研究宋代生活意趣的突破点。
(一)器具——朴素考究
茶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宋代茶事活动最为兴旺。北宋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说道:“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其中“祐陵”指的就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不仅爱茶,更是写下了《大观茶论》,为后人了解宋代茶艺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资料。宋代用于饮茶的器具十分讲究,器具的材质、形制和颜色等都会影响一杯茶的好坏。于盏而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盏即用来饮茶的杯子,赵佶认为青黑色釉面的茶盏更能凸显茶色。同时由于宋代流行点茶,需用茶筅搅拂茶汤,所以茶盏要深且底部的面积要大一些,有助于更好地形成白色的茶汤。于瓶而言,“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瓶即用于盛放热水的执壶,赵佶认为其材质用金银最佳。
在宋代,就算是作为珍贵材料的金银也呈现出朴素、简约的风格,体现宋人的审美与情趣。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宋代金银茶具上少有密集的装饰,而采用留白的构图形式,例如借鉴宋代折枝花鸟画作为装饰纹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银器物在宋代多出自民间作坊,甚至在市井的酒楼茶肆也普遍使用金银器物。这一转变使得宋代金银器物在造型和纹样上出现了日常生活元素,体现出贴近生活的情趣,不再仅仅展现皇家的雍容华贵。
更有意思的是,南宋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中,将宋代点茶所用的十二件器物称为“十二先生”,根据图谱可知他按照每件器物的特性赋予其名号并且授以职衔。如茶盏为陶宝文,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由此可见,宋人与茶具以友相称,为生活增添乐趣。
(二)环境——意境營造
宋代各个阶层对茶的热爱为在市井林立的茶肆提供了人群基础。杨万里在《道旁店》中述:“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可见就算是路边的茶摊也会摆放青瓷花瓶插上鲜花,在喝茶之时增加视觉上的美感。规模更大的茶肆相较于茶摊更为讲究。《梦粱录》卷十六中写道:“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根据描述,可知当时的茶肆会选择时令的花卉进行装饰,还会挂名人画作,以供茶客观赏。茶肆在室内环境中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方便茶客聊天品茗,享受生活。
宋代文人除了去茶肆饮茶,还乐于与好友一起出游雅集。在很多宋画中都可见饮茶所用的器物或是制作茶饮的场景。《画继》记述,宋徽宗时期的画院创作讲求“法度”“形似”,其中“形似”指的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这种写实性的画作为现在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图像资料。《文会图》(图1)是宋徽宗所绘的一幅文人雅集场景的画作,其画面的最前方为煮茶的场景。画面中雅集的地点选在一处园子,旁临池子、雕栏围绕、树影婆娑,整个环境尽显幽静清雅。在画面后方的石几之上还摆放着古琴和香炉。从此类题材的宋画可知宋人雅集饮茶多处于室外环境,大多为有树木山石的幽静之地。同时他们还会在此基础上焚香、挂画、插花等,让人沉浸于一种放松的环境中,通过茶的香、色、境、意营造可闻、可触、可观、可品的真切观感。
(三)斗茶——文化趣味
随着饮茶而发展出来的斗茶在宋代成为人们热衷的活动。斗茶活动不仅指大众所熟知的斗茶品,还包括斗茶令以及茶百戏。斗茶品,即两人或是多人拿出所藏好茶,烹煮后一起品茶、评判好坏。汤色以及水痕是宋代评断点茶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检验所用之茶的品质好坏,也是考验斗茶者对于茶性、水质等的了解。
相较于斗茶品的论水道茶,斗茶令更多一些趣味性。茶令如酒令一般,饮茶时一人为令官,令官出题,余下的人进行回答,失误者以茶作罚。茶令的出题内容多为吟诵与茶相关的诗词或是与茶相关的知识,具有文化属性,对于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述了她与丈夫饭后斗茶令的场景,“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其中与常见的斗茶令不同的是,赢者才能饮茶。由此可以推断斗茶令作为一种助兴的茶事活动,其规则可由参与者商议而定。
斗茶令常出现于好友相聚时的热闹场景中,茶百戏则是流露出凝神聚气的静谧。茶百戏又名水丹青,宋人以持壶或是茶匙为笔,以茶汤为纸进行作画,主要的图案为花鸟鱼虫等。不仅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也将品茗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一)饮茶习惯的延续
茶与中国人有着不解之缘。宋代流行有仪式感的点茶,元代一改唐宋饮茶的煎煮、分点的繁复,开始流行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这种泡饮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近年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使得曾经淡出人们视线的饮茶方式重新回归,例如宋代的点茶。但也仅限于一些茶事活动的表演或是科普活动,鲜少作为人们日常的饮茶方式。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自信,催生了“新中式”概念,从而带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推出新中式下午茶,例如元古云境以中国四时节气为主题制作中式下午茶,让人感受四季更迭的奇妙。其中器物可见宋代器物的造物理念,如玻璃材质的冷泡茶器以宋代执壶为原型,用器物的材质之新、使用方式之新来体现“新中式”。
(二)相似的审美意趣
说到宋代审美不得不提到瓷器,宋代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天下宋瓷,以汝为魁”,汝窑的那一抹天青色很好地诠释了宋代审美。相传天青色来源于宋徽宗梦境中“雨过天青”的颜色,源于自然,不明媚也不张扬,给人以清新干净的感觉。汝窑瓷器鲜少有纹样装饰,以简洁流畅的造型以及自然清雅的釉色取胜,有大道至简的极致美感。
当下流行的极简风格在一定意义上与宋代审美意趣有相通之处。在设计之时,简化烦琐的过程,摒弃多余的装饰,使设计之物具有其自身以及材料的天然纯粹之美。如慢宋品牌的松下听泉香水瓶设计,将宋代意趣引入现代使用的香水器皿中。造型简约大气,以黑白两色搭配磨砂质感的瓶体营造出云深之处见远山的意境感。虽然整体看上去简单,但也注重细节,用料考究。
(一)经典元素的再创作
宋代不少器物的造型纹样从前朝器物中演变而来。以器型为例,宋代用于点茶的执壶壶嘴相较于唐代粗短的形态更为细长,且呈现一定的弧度,利于注水点茶。于纹样而言,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延续,而是有所改变地借鉴,在纹样中融入生活的意趣。例如前朝器物上的花卉纹样到了宋代后受到写实绘画的影响,具有写实性,可明确花卉种类。
在进行现代文创设计之时,我们可以借鉴宋人模古的方法。从宋代器物的造型纹样中找到能够体现宋代特色的部分,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流行趋势等,对这些元素进行再创作。如小罐茶于中秋推出的锦上月·宋韵茶具套组,以宋代执壶为设计灵感,对原有器型进行简化,突出线条感和流畅性,呈现素雅清丽的宋代气息。
(二)仿生造物手法的借鉴
器物的仿生手法是指模仿自然界中的形态用于器物造型或是纹样装饰。这种手法在宋代器物制作中十分常见,使器物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意趣。宋代茶具中多见以花卉、瓜果和茎叶为题材的仿生器物。以银水仙花台盏为例,盏的部分模仿水仙花的花心,盏托的部分模仿水仙花的花瓣,两者放置在一起时呈现出一朵水仙花的形态。器形和纹样的仿生在器物上的运用并不是二者选其一,有时两者也会并存。如银鎏金梅梢月纹盏,器形模仿梅花的五瓣样式,同时在每瓣上分别装饰一枝梅花,形成更丰富的装饰层次。有时也会在盏、盘等器物的中心雕饰凸起的立体花卉或是动物,使得器物更加生动有趣。
人们自古就从大自然中汲取造物灵感,自然造物中天然存在对称、螺旋等美学特征。对我们现在的设计仍具有参考价值,可以让我们在设计时更关注物体的比例、尺度等。如造青品牌设计的竹节套组,以传统青瓷为材质,将竹节的凸起线条运用于茶壶设计之上,感受竹之君子气息。同时仿生不仅是对物体形态的模仿,还应该将形态与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考虑当下的生活方式。
(三)借鉴其他艺术形式
宋代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和辉煌区段[2]。宋代的艺术成就并不局限于茶事活动与手工艺器物。宋代统治者对于艺术的重视自上而下影响着宋代的各个阶层,经济的发展致使宋代各阶层的文化交流增强。绘画到宋代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宋代文人画不仅具有写实的精细,而且还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及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除此之外,宋代的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深入地了解宋代艺术成就,感受其中包含的宋代生活意趣以及代表元素,以便在文创设计时更好地对其进行运用与诠释。如卢艺品牌设计的如鹤茶台以宋徽宗的瘦金体为灵感来源,取运转提顿的运笔痕迹作为茶台的造型,没有过多元素堆砌,展现宋代简洁灵动之感。
宋代生活别具意趣,宋人也通过运用文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志向。梅、竹、荷等植物常被宋代文人用来表达自己的风雅追求。荷一直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其清香自溢、从容优雅的姿态受到世人喜爱。宋代市井文化的发展,使得对荷的艺术描绘更具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并蒂莲”象征美好的爱情,“龟游莲叶”象征对长寿安康的向往。宋代绘画中也不乏对于荷的描绘,其中《枯荷鹡鸰图》(图2)不似其他画作描绘盛开的荷花,而是描绘深秋枯败的荷塘。图中荷塘枯枝断茎,荷叶残破翻卷,布满虫蚀的痕迹[3]。秋荷虽不如夏日的荷花娇艳,却残而不败、枯而不废,有一种残缺的美,透露着清冷之气。
《残荷》(图3)是一套现代茶具设计,以枯荷为灵感来源,将荷与茶两种清雅之物相结合。细品宋代与荷相关的诗词、绘画以及器物,感悟宋人眼中的荷。参照宋代造物中常出现的仿生方式,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对枯荷的形态进行模仿。根据宋代器物之间相互呼应的设计意趣,将枯荷的茎进行简化处理后作为装饰元素运用于整套器物设计。虽源于宋,但整体茶具设计以现代饮茶习惯为依据。在器物造型上摒弃宋代执壶不方便泡饮的折肩与长流,以更现代的造型呈现。茶具选用银及琉璃两种材质呈现,这两种材质都在宋代进入百姓生活,有世俗化的特点。两者搭配使用在实现美观的同时也更好地解决了银器导热性好而导致的烫手问题。《残荷》作为一套茶具,希望使用者在品茗之时,感受枯与荣的歲月交替,享受当下的闲适。
宋代生活的各种场景中都有茶的存在,饮茶于宋人而言,不仅是解渴,更包含着生活意趣和美学。饮茶的用具虽无过多装饰,但都素雅考究,与环境相得益彰。人们在饮茶之时,也置身于艺术的环境中,可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斗茶更是宋人推崇的文化趣味性活动,于是他们将文学艺术引入茶事之中。饮茶的习惯延续至今,宋代大道至简、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也被现代人所喜爱,所以宋代生活意趣在现代传承具有可行性。
对于宋代生活意趣的传承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重做宋时的人。传统文化与工艺是现代文创设计的文化基础和创意源泉。我们可以从宋代的文献、器物以及蕴含的思想观念中,提取现代生活可借鉴的部分,将其与现代生活方式进行结合。
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技术与新材料为宋代文创设计提供了支撑与更多可能性。数字化、参数化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可以更精准地生成器物形态,相较于以往依赖匠人经验的手作更为理性,也增加了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性。在设计时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有利于解决原先存在的弊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以现代的形式表达宋代生活意趣。宋代生活意趣的文创设计,意在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同时完成人们对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的回溯,感受文化的传承与魅力,并使生活美学回归当下。
基金项目
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文创产品中宋代生活意趣传承研究”(项目编号:SJCX23_1151)。
作者简介
方宇婷,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设计。
参考文献
[1]哲学研究杂志社.中国哲学年鉴(2011)[M].北京:哲学研究杂志社,2011:146.
[2]吴功正.论宋代美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1):112-119.
[3]张丽波.浅析宋代花鸟画的构图与设色[J].艺术评论,2007(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