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 闫利利
摘要:2023年是学习雷锋精神60周年,为此《辽宁日报》推出了大型系列特刊《纪念》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纪念》特刊创新了雷锋精神的传播内容,以时间为脉络回溯雷锋精神,将“纪念”贯穿报道的始终,重视挖掘纪念雷锋的细节故事,传播雷锋同志的优秀思想,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传播形态上,特刊重视使用图文结合、图表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并设立“传承者说”专栏,通过故事讲述展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此外,特刊还重视多媒体与受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移动短视频等多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雷锋精神的社会意义,激发受众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辽宁日报》 时代价值 雷锋精神 《纪念》特刊
在学习雷锋精神60周年之际,《辽宁日报》推出了大型系列特刊《纪念》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采访亲历者和代表性人物,还原了60年间雷锋事迹传播和雷锋精神弘扬的重要历史事件。该特刊通过对纪念雷锋精神的细节故事的深度挖掘,回顾和梳理了雷锋生前的感人事迹以及60年来中国社会各群体学习雷锋活动的现状,也进一步激发了受众学习雷锋精神、弘扬宣传雷锋精神的积极性,赋予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下崭新的内涵。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纪念》特刊有其自身的传播特色,该特刊将“60”这个特定的数字作为基本的时间报道线索,通过对特定时期雷锋精神的回溯,突出报道的纪念性,先后推出了“亲历”“回顾”“传承”三个报道模块,形成独具特色的系列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雷锋故事、雷锋精神传播范围极为广泛,《纪念》特刊善于从老故事中挖掘雷锋精神的细节之处,再次让受众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难能可贵。值得一提的是,特刊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现实视角感悟雷锋精神、凸显时代价值。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尽管传播技术和手段在信息传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高质量的选题、优秀的传播内容仍然是提升传播媒介社会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雷锋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媒介重点宣传的内容,在学习雷锋精神60年之际,《辽宁日报》推出的《纪念》特刊重视雷锋精神宣传内容的创新,深挖雷锋精神中的温情故事,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风貌,凸显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1.以时间为脉络回溯雷锋精神,将“纪念”贯穿报道的始终。一份优秀的、完整的、传播效果好的新闻特刊离不开顶层精密的策划和组织。新媒体时代,信息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显著的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内容生产者如果无法快、准、狠地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更甚者将面临裁员、倒闭的困境。因此,用心组织策划、重视选题创新,全力发出主流媒体声音,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成为无数内容生产者需要重點关注的问题。《纪念》特刊以时间为轴,通过对雷锋故事的深度挖掘,形成颇具特色的报道内容。在采访中,作为雷锋精神传承的历史见证者,雷锋的老领导虞仁昌,雷锋的老战友冷宽、庞春学等,以及雷锋的学生孙桂芹、劳动模范邓凤兰、军旅诗人胡世宗,多次参与《雷锋日记》编纂工作的李振魁等,都讲述了很多雷锋故事。《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详细讲述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过程,抚顺市委书记宋廷章的女儿宋晓溪介绍了第一份学习雷锋精神的地方性文件的发布过程。这些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不仅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安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重视挖掘纪念雷锋的故事,将“细节”贯穿于报道的始终。利用学习雷锋精神60周年契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再现雷锋同志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从广为人知的老故事中发现那些被人们忽略的细节,以小见大讲好雷锋同志的精神,再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对于人民群众充分了解雷锋同志、认识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同志不可或缺。例如,在《乔安山:近十万抚顺市民洒泪送雷锋》报道中讲到,雷锋殉职以后,抚顺举办公祭大会纪念雷锋的情形,包括雷锋曾经帮助过的一些老年人、小战士等都来到了县城送雷锋同志最后一程。在《共青团抚顺市委率先发出学雷锋号召》的报道中提到,在举办雷锋精神展览时,因为复制雷锋日记的时候日记本不够用了,展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当地百货公司的8个年轻人立即拿出了私人收藏的笔记本复制《雷锋笔记》。在巡展中,十几位青年干部冒着东北地区的严寒将雷锋事迹传遍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大街小巷。《纪念》特刊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报道,通过亲历者的回忆,以细腻的笔锋进行纪实写作,唤起了更多受众的情感共鸣,更加真挚地展示雷锋精神的价值。
3.传播雷锋同志的优秀思想,凸显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辽宁日报》作为党媒,承担着展示当今中国社会在共产党领导下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发展面貌,体现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大美图景的重大责任。雷锋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辽宁日报》就是要通过对雷锋精神的传递,进一步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在全国受众面前,并且通过对雷锋故事的讲述凸显当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重要性。《纪念》特刊开篇就刊登了《2023,重新发现雷锋》的报道,重点凸显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那些历久弥新、延绵不绝的血脉传承》报道了60年来我国社会对雷锋精神的不断传承;也证明了雷锋精神经住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历久而弥新,始终具有引领时代进步的独特价值,也成为能让受众心领神会的文化密码。
目前,利用新的传播形态,能够进一步优化用户的体验,取得更为显著的传播效果。《纪念》特刊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使信息和内容以更快和更广泛的速度传播,做到精准推荐内容的同时收获高质量、有效的用户反馈。更重要的是传播新形态兼顾经济效益和实用性,精确追踪和测量信息传播效果,有助于内容生产者优化营销传播策略。
1.采用数据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在以往关于雷锋精神的新闻报道中,其传播形式基本囿于文字传播,鲜有媒体能够通过图表、数据等方式进行展现。在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时代,单纯的文字报道需要花费受众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阅读,难以适应受众碎片化时间、扁平化阅读的需求,其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而用图表、数据等传播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可以直观地将数据的量化结果展示给受众,从而增强传播信息的说服力,使得受众更愿意接受和认可传播信息,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纪念》特刊在关于雷锋精神的报道中通过“数据+图表”的方式来报道雷锋个人的成长轨迹。在其推出的《闪光的足迹:雷锋在辽宁的1370天》中,特刊采用了数据、图表等相结合的方式,将雷锋同志在辽宁工作的3年多时间细分成了1370天,并重点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内容作为特定的时间节点,展现雷锋这三年来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受众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雷锋在其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了无限努力的精彩人生,也进一步激发了受众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
2.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雷锋精神,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在新媒体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是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方式之一。图文相结合的报道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阅读效率,而且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加生动形象地体现新闻事件的原貌,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传播效果。《辽宁日报》推出的《纪念》特刊充分利用图文结合的传播方式,更加生动、全面地展示了雷锋同志和与雷锋精神有关的信息,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在《乔安山:近十万抚顺市民洒泪送雷锋》一文中,版面使用了雷锋和战友一起读书的老照片,占据了半版位置,下方配以文字,充分展现了普通群众对雷锋的怀念;在《千层底袜子和针线包》一文中,版面使用了一张雷锋缝补旧袜子的老照片,直观地展现了雷锋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雷锋日记》的报道中,版面使用了雷锋同志的一张老照片以及雷锋日记的照片,对雷锋日记进行详细介绍,也让受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
3.设立“传承者说”专栏,通过故事讲述展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全国学雷锋活动已开展60年时间,如何在新时代下创新雷锋精神的报道形式,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更加全面地展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成为主流媒体面临的重要挑战。《纪念》特刊改变了之前固化的报道思维和模式,通过“传承者说”专栏的设置,让受众更加深刻地了解雷锋精神。在传承者中有雷锋藏品收藏者禇士奇,他通过不间断地寻找收藏雷锋的遗物,希望通过这些遗物全面地展现雷锋同志个人生活的全貌。还有一生致力于画雷锋的鲁迅美术学院的陆国斌教授,将雷锋精神贯穿于自己生活工作的始终,在全国超过60多个乡镇的墙壁画上留下了“雷锋与我同姓”的印记。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传播及时、互动程度高、参与性强、传播主体多元化的传播特征。《纪念》特刊通过多种传播,充分调动从主流媒体到意见领袖与公众等各方传播主体,强化报道的社会影响力。1.重视运用媒体间的联合互动,扩大雷锋精神报道的影响力。对于新闻报道与宣传而言,多方媒体的共同参与可以扩大新闻报道的曝光率,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强化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认知度,提升传播效率和宣传效果。因此,许多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題宣传报道时普遍使用多媒体平台及各地区媒体资源优势,多方配合共同推动宣传顺利进行。《纪念》特刊发布后,包括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传媒瞭望在内的媒体以及部分高校公众号都对其进行了推广和宣传。传媒瞭望公众号在《纪念》特刊发布后,先后发表名为《60年后,看媒体如何讲述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怎样报道雷锋精神?一个月前〈辽宁日报〉便推出大型系列特刊〈纪念〉》等优质推文,将《纪念》特刊的主要传播内容、传播特色以及传播价值进行详细介绍,让受众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纪念》特刊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强化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受众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的实践热情。2.职业传播者与受众共同参与,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参与性。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同样,传统的传播模式自上而下的传播缺乏受众的互动和反馈机制,难以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也难以通过互动和反馈来修正传播效果,模式固化,缺乏对个性化需求的考虑往往导致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随着技术发展、时代进步,公众和职业媒体人共同参与的传播可以极大解决上述问题。公众自发传播信息时,可以进一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增强传播可信度、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果。《纪念》特刊采访了和雷锋同志有关的事迹亲历者、回顾者、传承者,在收获第一手资料的同时积累了受众。在《纪念》特刊推出之际,全网形成了一股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许多受众通过媒介了解到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性。《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在微博账号中刊发了大量雷锋精神的相关内容,许多受众的个人微博号也在积极参与雷锋精神的传播,使得雷锋精神的传播冲上热搜。除了公众外,其他有合作、关联的地方媒体账号也加入了创新内容宣传的队伍。传播参与性的广泛直接扩大了《纪念》特刊宣传雷锋精神的影响力。
3.重视利用移动短视频形成传播矩阵,提升雷锋精神的传播效果。新媒介环境下,采用短视频等多元化的传播平台进行信息传播是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移动短视频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特点和需求,针对性推送相应的信息,达到更加精准的传播效果。通过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新闻报道传播的效率。利用移动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还可以让受众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评论、点赞、转发,通过互动性来达到信息交流、共享和传播的效果。《纪念》特刊此次对于雷锋精神的宣传和报道并非单纯局限于传统的报刊媒体,而是充分利用了移动短视频等社会化媒体形成了多媒体传播矩阵,不断地提升传播效果。以辽宁日报官方抖音号为例,在《纪念》特刊推出期间,该抖音号也将特刊的相关内容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受众能够了解《纪念》特刊,主动去阅读特刊。此外,该抖音号还发布了诸如“与雷锋同行:《榜样是这样炼成的》”“这笑容真暖:雷锋,你好!”等短视频配合《纪念》特刊的传播,共同传承雷锋精神,扩大雷锋精神宣传的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雷锋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是一个长久的工作,《辽宁日报》推出的《纪念》特刊通过优质的传播内容、丰富全面的传播形式推动雷锋精神宣传报道的创新,提升了雷锋精神的社会影响力,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作者李姗姗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
闫利利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杨浩东.让雷锋精神更加璀璨的光芒绽放在新时代[J].雷锋,2023(07).
[2]陶倩,曾琰,谢婧怡.雷锋精神内涵的时代变迁与媒体建构——基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07).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