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张文, 刘林峰, 梁小利, 刘琴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发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发展不平衡,未来5年需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相关制度,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1]。护理教育肩负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且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责任,其专业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特点,使其对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需求成为必然。但由于目前各大院校培养标准不一,导致护理“双师型”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究竟要培养出一支怎样的“双师型”队伍有待深入思考。而培养目标是培养的导向和蓝图,明确的培养目标则可为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构建培养课程、设计培养内容、改进培养环节和培养评价等提供依据[2-3]。故本研究结合现有研究现状及基础,通过科学探索构建护理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以期为促进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参考。
1.1 组建研究小组 组建包括1名护理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职业教育专家、2名临床护理教育与管理专家、3名高职院校护理教师及4名护理研究生的研究小组,负责整个德尔菲专家咨询的活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拟定方案,专家遴选,制定、发放和回收专家咨询问卷,整理、统计和分析意见与结果等工作。
1.2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拟定出“高层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专家咨询表。并选取3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预咨询,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完善。问卷包含:①前言:介绍本研究背景、目的和填表说明等;②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专家咨询表: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对每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同时,为便于专家对相关条目进行补充、修订,设置修改意见和需补充项目栏等;③一般情况调查表:了解专家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专业等;④专家权威程度调查:包括专家对本研究内容的熟悉度和判断依据。
1.3 遴选函询专家 有研究显示,当专家数量达到15人左右时,预测精确度达到最高,但考虑到某些专家的退出、失访等,一般选择20~50人为宜[4],故本研究主要选取来自国内相关领域专家22人,地域分布包括西南、西北、中南、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尽可能保证专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专家的遴选标准:①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职业教育、临床护理教育/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等相关专业领域专家;②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经验≥10年;③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④愿意参与本课题,并能及时反馈相关建议或意见[5]。
1.4 开展专家函询 2022年3月至9月,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小组成员按统一标准及时解答相关问题,并按时回收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待第二轮专家咨询完毕后,及时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制定条目筛选标准[6]:①条目均分≥4.0分;②专家选择4、5分的百分率≥80%;③专家权威系数>0.7。最终结合专家意见,修改、补充、整理完善形成最终版的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SPSS 25.0软件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①专家基本情况: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表示,其他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②专家积极系数:运用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来表示,回收率越高表示专家积极系数越高,当回收率>70%时,表示专家对本次咨询特别关心[7]。③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采用专家对某一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均数和满分比表示[8]。④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专家意见协调系数表示,即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4]。⑤专家权威程度(Cr):采用专家对各指标的判断依据(Ca)与熟悉程度(Cs),Cr=(Ca+ Cs)/2。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专家判断依据及影响程度量化表
表2 专家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系数表
2.1 专家基本情况 来自全国各地的22位专家参与了2轮专家咨询,年龄31~54(45.1±7.5)岁;工作年限10~33(22.6±8.9)年;职称为副高级职称8名、正高级职称14名;学历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专家研究领域和分布较为广泛。
2.2 专家积极系数与权威系数 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5%,两轮专家咨询分别有81.8%和28.6%的专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第一轮专家咨询Ca平均为0.929,Cs平均为0.845,Cr平均为0.887;第二轮专家咨询Ca平均为0.933,Cs平均为0.848,Cr平均为0.890。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度较高。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运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W)表示,数值越大,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好。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W)均在0~1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较好。
2.4 专家函询最终结果 最终构建的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3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58项三级指标(见表3),分别涉及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表3 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一二三级指标内容及专家重要性评分
3.1 素质目标——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重要标志[9]。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作为护理教师团队中的拔尖人才,理应强抓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三大条目重要性得分最高。这表示,专家们普遍认为,对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而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政治人文素养和师德师风是首要和必备条件,这与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一致。
3.2 知识目标——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层次性与动态性 护理“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护理教师相比,更应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一般来说,高职称与高教龄呈正相关[10],刘佳等[11]的研究发现,教龄越长、职称越高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对所教授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掌握更好;对教学实践、过程程序、教学策略以及与该学科有关的理论、组织框架、学科发展的实践途径有更深入的见解。同时,教龄越长的教师积累了更多教学经验,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教育教学规律,更能提前预测学生是否会对特定教学内容产生错误认知,由此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具备更完整的专业领域知识体系,已熟悉教育教学规则,且有些已成为专家型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各个方面不断地挑战、完善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能动态更新自身知识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不断顺应和满足教育和时代发展变化,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高质量护理人才。本次研究重要性结果显示,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发展为专家,应重点掌握专业前沿和交叉学科知识,并进行整合[12]。
3.3 能力目标—注重教师的职业性、示范性、技能性、学术性一体化全面发展 能力目标是护理“双师型”教师适应岗位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才能实现人尽其才、岗适其职[13-14]。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渐进提升的过程,是新手教师到熟手教师,再到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持续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还要不断提升实践能力,这也是教师成为行业专家、技术权威及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军人物,在教师个人专业素养、行业发展趋势、课程模块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5],其职业性、示范性、技能性、学术性等实现一体化全面发展,能够吸引和带动年轻教师参与合作,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互助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氛围,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本研究基于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论和护理教师核心岗位胜任力要求,注重教师能力的全面发展,涉及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沟通管理能力、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以体现护理“双师型”教师的全面发展。且根据层次的阶梯性发展,不断进行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以逐步达到职业发展稳定、成熟状态,最终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从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大方面,全面构建了高层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除了培养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沟通等能力外,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特殊性和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特点,培养目标更细化以体现职业性、示范性、技能性、学术性一体化全面发展特点,避免了培养同质化诟病,具有一定实用性和针对性,符合护理专业发展趋势,适应了国家对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以切实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能力突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护理“双师型”教师的准入标准、培养模式、培养考评等体系构建提供借鉴参考,为护理人才的培养奠定雄厚的师资力量,以不断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