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4-02-01 08:10朱家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二聚体丹参肝素

朱家旭

作者单位: 431900 湖北省钟祥市中医医院

下肢手术术中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创伤,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因此,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相对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管腔中发生异常凝聚,引发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脱落后会形成栓子,栓子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其静脉血液的流动会存在阻碍,局部身体会发生肿胀及疼痛情况,如果形成后的血栓发生脱落,栓子会进入患者的肺动脉或者主动脉,甚至是部分重要的器官,进而引发十分严重的栓塞情况,引发缺血性疾病,如果情况较严重,则会导致患者死亡[1]。相关研究表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本研究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钟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5~73(62.36±7.56)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6~75(62.79±7.6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术前检查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排除标准:近3个月未出现下肢血管性疾病;长时间卧床患者;存在下肢血管外伤史;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注射液(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持续用药14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引流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1)患肢肿胀程度:使用皮尺测量患肢周径和健肢周径,两者的差值为肿胀程度;(2)疼痛评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强。(3)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观察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超声表现:静脉血管中无明显的血流信号;静脉血管的血流信号表现为充盈性损伤;通过探头对深静脉管腔进行加压,无法将其压扁;管腔中显示模糊,但可观察到形成侧支循环,如果满足任意以上1个指标,即表示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

2 结 果

2.1 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及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及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后患肢肿胀程度、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疼痛评分比较

2.2 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指标比较

2.3 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0,P=0.019)。

2.4 术后不同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7、14、30 d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2.5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 vs. 8.00%,χ2=0.154,P=0.695),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患者没有通过抗凝治疗,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84%。手术使患者体内凝血机制得到激发,使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通过术中制动、麻醉,可以使周围静脉舒张,而术后长时间卧床和抬高患肢均会降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如果医疗器械使用不当,会直接或者间接损伤患者的血管壁功能,进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造成影响,如果血栓脱落,则会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进而影响预后效果,最终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包括:血管发生损伤、血流速度过于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发病部位在单侧下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的会产生肢体疼痛、肢体肿胀等情况,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出现肺栓塞等疾病[3]。研究表明,下肢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约40%,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概率高达8%左右[4]。

手术的成功是治疗下肢骨折的基础,围术期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抵抗血栓形成,不会明显影响血液凝固效果。研究表明,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分析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速度、血管壁弹性、血液性质等因素息息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于长时间卧床或骨折手术患者中[5-6]。人体腿部肌肉的静脉窦较多,静脉血基本上只能靠肌肉泵的作用回流到心脏,术后长期卧床会降低肌肉的强度,对组织氧化能力及肺功能造成损伤,进而形成血栓[7]。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血药,与血管内皮细胞亲和力较低,代谢速度慢,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并且不会对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产生影响,抗凝效果明显。复方丹参注射液属于纯中药制剂,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抵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提升临床疗效。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属于纤维蛋白讲解的小分子产物,其可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研究表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后,其D-二聚体水平会明显升高,由此可见,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增加D-二聚体的水平,原因为小腿肌间的静脉瓣较少,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率,进而会导致肺栓塞[9]。下肢骨患者术后一般会采用被迫体位,小腿深静脉会受到强烈的压迫,从而形成深静脉血栓[10]。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14、30 d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丹参注射液属于中成药制剂,丹参素可将脂肪代谢速度加快,降低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反应,除此之外,丹参注射液还可起到良好的抗血液凝固效果,使纤溶酶原激活,增加纤维蛋白的裂解产物,进而对血小板的形成产生抵抗作用[12]。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肢体肿胀,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二聚体丹参肝素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