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蕾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不确定性的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和弹性明显加大,我国涉外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明显上升。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及由此带来的汇兑损益,并在此基础上与公司业务相结合,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对涉外企业的稳健经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境内涉外企业在外汇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外币业务会计核算、外汇套期保值、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应对汇率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涉外企业;汇率风险;汇兑损益
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管理机制不断向市场化迈进,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进一步增强,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汇率波动幅度达到9.3%,2021年缩小至3.5%,但2022年进一步扩大至15.1%。
随着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我国涉外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有增无减,企业经营效益受汇率风险影响的程度日益突出。汇率风险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汇兑损益来体现,近年来涉外上市公司披露汇兑损益的情况越来越多,汇兑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来越高。2022年,432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汇兑损益,其中1169家上市公司产生汇兑损失,整体规模接近545亿元,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房地产、石化石油、电子、生物医药等板块。
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及其导致的汇兑损益,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研究制定汇率风险应对措施,进一步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涉外企业的稳健经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汇率风险及汇兑损益概述
(一)汇率风险及分类
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会产生以外币计价的款项收付、资产或负债,因此汇率变化可能给以本币记账的企业带来不可预期的损失,具体分为三类: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使外币兑换为本币的币值发生变动,从而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企业签订的各种贸易或金融合同,只要以外币作为计价单位,发生外币计价的合同现金流,就会面临汇率变动导致的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来自于企业的外汇风险敞口和汇率波动,一旦发生将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冲击。
会计风险,是指企业在制作财务报告时需要将外币折算成本币,一般是月末或年末的即期汇率,而这一汇率往往与入账时的即期汇率存在差异,因此汇率波动会引起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账面价值的变化,从而产生账面盈余或损失。折算风险来自于不同时间财务报表采用折算汇率的差异,是通过会计核算得到的账面变动,不影响当期现金流量。
经济风险,是指汇率波动对企业未来盈利和运营造成的中长期冲击。经济风险对涉外企业而言,是整体、长期性的风险,较难有效估计。
(二)汇兑损益构成分析
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为汇兑损益,一般由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和主营业务利润中的汇兑损益两部分构成。其中,会计折算风险体现为汇兑损益中的财务费用;交易风险部分体现为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另一部分体现为主营业务利润中的汇兑损益。
1.财务费用中汇兑损益构成
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主要來源于以下会计科目:一是资产科目,即外币银行存款、外币应收账款;二是负债科目,即外币应付账款、外币预收账款。
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在发生外币业务时均需折算为人民币,涉及的折算汇率有三个,即初始记账汇率、调整汇率(月末最后一个工作日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以及业务结算时的汇率。
(1)外币银行存款汇兑损益
收到外币银行存款时,确认外币收款金额,同时根据收款记账汇率确认人民币金额。支付外币银行存款时,根据外币支付金额及支付记账汇率确认人民币金额。外币存款汇兑损益是在月末产生,根据月末调整汇率以及月末外币存款余额,计算月末外币存款对应人民币余额,该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间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
(2)外币应收账款汇兑损益
进出口企业在出口开票时,对外币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同时按开票时的记账汇率对应收账款的人民币金额进行确认。月末,根据月末调整汇率及外币应收账款余额,计算应收账款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间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次月将冲回该笔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收款结算时,人民币金额按收到的外币金额和收款时的记账汇率计算,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科目。
(3)外币应付账款汇兑损益
进出口企业进口货物采购入库时,应当确认外币应付账款金额,同时应付账款的人民币金额应当按照入库时的记账汇率确认。月末,根据月末调整汇率及外币应付账款余额,计算应付账款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间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次月将该笔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进行冲回。支付结算时,若以人民币购汇方式支付,应支付的人民币金额按实际支付时购汇汇率计算,其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科目。企业在支付结算时,如以自有外币支付,支付的人民币金额按支付时的记账汇率计算,其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
(4)外币预收账款汇兑损益会计核算
在收到外币预收款项时,确认外币金额,预收款项的人民币金额按收款记账汇率确认。月末,根据月末调整汇率及外币预收账款余额,计算预收账款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间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次月将该笔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冲回。外币预收款冲抵时,冲抵人民币金额按冲抵的外币预收款金额与冲抵时的记账汇率计算,其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科目的财务费用。
2.主营业务利润中汇兑损益构成分析
主营业务利润中的汇兑损益主要是外币采购和销售环节产生的汇兑损益,销售价格中汇率与采购成本汇率差异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综合以上汇率风险和汇兑损益分析,涉外企业汇率风险本质上主要来源于交易币种与记账本位币的错配和交易结算时点的错配。当涉外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和交易币种时,汇率风险是没有的。或者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币计价结算,但如果采用现收现付结算,汇率还没有变化就已经完成了全程交易,也不会发生汇率风险。因此,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降低记账本位币与交易币种之间的错配,以及减少交易结算时点的错配。
二、现阶段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业财融合不够深入
由于汇率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费用汇兑损益中,不少涉外企业管理层认为汇率风险的规避和减少汇兑损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通过分析企业汇兑损益的构成,我们了解到汇兑损益不仅体现在财务费用上,也体现在主营业务利润中。汇兑损益的产生主要与公司涉外业务安排有关,因此汇率风险的规避需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全面深入的融合与沟通。围绕公司业务对公司汇率风险形成原因、汇率风险敞口以及对应产生的汇兑损益、相关会计核算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共同学习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掌握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二)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够牢固,套期保值占比低
1.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够牢固
部分企业未能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管理理念,存在利用外汇交易投机获利的错误认知。在实际业务中,过于看中对汇率市场走势的判断,而根据主观分析判断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操作,希望能够准确判断汇率走势,在具体操作中获取收益。这一做法与汇率风险中性的管理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2.企业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占比仍较低
近年来,随着涉外企业增强汇率风险意识,通过外汇避险工具控制汇率风险的企业逐步增多,但所占比例仍较低。根据中国避险网数据披露,截止2021年底,我国A股4495家上市公司中,参与使用套期保值工具的有891家,占比接近20%。外汇套保业务占比低的原因,一是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对套保工具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套保业务“风险较大”。二是在考核评价方面,主要是担心在到期日将衍生品合约价格与即期汇率进行比较会产生潜在损失,从而受到责任追究。
(三)未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目前,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但在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汇兑损益较大的情况表明,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基本没有建立起来,主要是看企业负责人对汇率风险的重视程度,如果不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关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而任其发生,出现亏损才意识到汇率风险。
三、汇率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业财融合
利用会计核算和业务安排,减少交易币种和时间错配来控制汇率风险。
一是优化外币业务核算的初始记账汇率选择方式。基于第二部分对相关外币科目汇兑损益形成的分析,会计折算的汇兑损益主要来源于初始记账汇率与后续交易结算汇率之间的汇差,汇差越大产生的汇兑损益越大。所以初始记账汇率的选择就非常重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和应用指南的规定,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应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记账本位币;也可采用按系统合理方法确定的、近似于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目前,大多数涉外企业的初始记账汇率选择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月初第一个工作日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中间价,即“近似汇率”。这一汇率在人民币兑外币汇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与交易日汇率比较“近似”,但当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该汇率会与交易发生日汇率出现较大差异,进而使汇兑损益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优化方案主要是按照准则要求,在外币业务初始确认时,按照交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中间价进行折算。这样可以缩短初始账日与后续结算日之间的时间错配,从而减少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
二是以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为出发点,在交易定价、合同签订、结算方式等安排上,尽量减少交易币种和时间错配。一是采购和销售业务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将不会产生外币兑换需求,不会形成外汇风险敞口,是企业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汇率风险管控手段。二是如从采购到销售环节很难避免币种错配,可在定价环节尽量约定折算匯率,尽可能使采购和销售环节使用相同的折算汇率。第三,如果采用外币结算,尽可能缩短发票开具与收款、付款的时间因时间错配造成的汇率波动风险。
(二)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加强外汇避险工具研究,加大外汇避险业务比重。第一,人民币汇率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涉外企业应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切勿豪赌汇率升贬、投机炒作。二是加强对外汇避险工具的研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层以及业务、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经营管理层运用外汇避险工具的动力,加大外航避险业务比重。通过合理运用外汇避险金融产品锁定成本或收益,进而有效锁定企业经营利润,降低企业经营利润因汇率大幅波动而受到的冲击。银行要指导企业正确看待套期保值产品持有期间的浮盈浮动,逐步形成成熟的外汇避险策略。
(三)搭建契合企业主营业务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使汇率风险管理机制规范化、系统化地运行,能够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汇率风险管理体现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汇率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企业应首先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制度中明确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架构和决策审批权限、套期保值业务管理要求、定期报告和汇率风险管理机制运行监督等内容。
汇率风险管理机构应包括职责分工和决策审批权限,设置时既要考虑科学性、制衡性,又要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和效率性。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包括风险暴露辨识和测算,套期保值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汇率风险的监管和报告等。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可以结合管理组织架构,将“年度总体套保计划”提交董事会审批,具体的汇率避险操作可以在年度计划下进行,不需要重复流程审批。汇率风险管理部门要定期提交汇率风险管理报告,同时监督部门也需要定期反馈汇率风险管理的监督情况,企业也可以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审查,汇率风险管理闭环由此形成。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不断增强,我国涉外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稳定性受到汇率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涉外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以及产生的汇兑损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从经营安排、会计核算以及套期保值工具等方面量身制定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毛静仙.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汇率风险因素管控探究[J].时代金融,2022 (11):35-37.
[2]王骏,刘崇娜.我国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现状、风险及建议[J].中国外汇,2022 (10):37-39.
[3]荣蓉,王亚亚,吴梦晗.企业汇率避险管理再检阅[J].中国外汇,2021 (12):7-11.
[4]蔡红波,颜陈胤.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探究[J].中国货币市场,2023 (08):22-26.
[5]张策,何青.上市企业汇率风险暴露及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22 (07):41-54.
[6]黄校徽.国有企业境外融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2 (0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