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敏斐
(扬州博物馆,江苏扬州 225002)
在扬州对外交往历史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如鉴真、崔志远、普哈丁……本文将探讨的是在元代游历中国、在扬州为官三年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纪念馆落户扬州的历程。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 年),中世纪伟大的旅行家,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 关于马可·波罗的出生地还有另一种说法: 认为他出生在克罗地亚的科尔丘拉岛。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当时的科尔丘拉岛属于威尼斯共和国。 2011 年4 月18日,克罗地亚刚卸任的总统捷潘·梅里奇专程到扬州参加马可·波罗纪念馆的开馆仪式, 他对公众说:“马可·波罗出生在克罗地亚的科尔丘拉岛,在克罗地亚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的故乡科尔丘拉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岛上还保留着马可·波罗的故居。”捷潘·梅里奇总统的这番描述增加了我们对马可·波罗的了解。
马可·波罗的祖父安德烈·波罗生有三子。马可·波罗是安德烈次子尼古拉的后裔。马可·波罗的父亲与叔叔马菲奥在去东方经商路程中, 偶然遇见了旭烈兀派出觐见元世祖忽必烈的使臣, 他们便随同使臣一起拜望这位雄视欧亚大地的东方开国大帝。 恰巧,忽必烈写信给罗马教皇,便委托波罗兄弟为元廷信使,归回时拜见教皇,请派精通教义的教士来华。当他们到达阿克拉城 (今巴勒斯坦北部沿海城市)时,却听说教皇克来孟四世去世,新教皇仍未选出的消息[1]。 于是波罗兄弟只好先返回威尼斯。 此时马可已15 岁,母亲去世,孤苦无依。他十分向往神秘的东方,于是便跟随父亲和叔叔踏上了东方的旅程。
1275 年,马可·波罗一行到达元上都。马可少年英俊、聪明机敏,通晓多种语言(波斯语、八思巴蒙古语、突厥语),对大汗恭敬,深得忽必烈的喜爱与赞赏[2]。 蔡美彪先生认为,当年马可在元廷的身份是色目商人中的斡脱商人。“斡脱”源自突厥语ortog 的音译, 为奉旨随处做合伙买卖的商人。 他常奉大汗旨令,前往特定的地方办理专项事务。马可便以亦官亦商的身份,游历了中国几十座城市,赚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3]。 1292 年,他们获得一个难得的机会:护送蒙古姑娘阔阔真远嫁波斯, 他从泉州出发, 离开中国,历时三年,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威尼斯,结束了在华17 年的生活经历。
马可返回故乡,本可以过上富裕、安定的生活。不幸的是,1298 年, 威尼斯与热那亚爆发了激烈海战。 马可将自己的商船改造成军舰,参加了战斗,却不幸被俘入狱。 他向同狱的作家鲁斯蒂谦讲述了自己在东方的游历经过,鲁斯蒂谦将故事记录下来,成书《马可·波罗游记》。 著作面世以来,风靡欧洲、全世界。
无论马可·波罗的真实身份及在扬州担任的职务是什么,他对扬州、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完全可被承认的。
《马可·波罗游记》 无疑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因它的传播面广泛,所以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书名。 在法国,它通常译为《寰宇记》;在意大利,它被译为《百万》;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书名是其英文名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马可·波罗游记》)[4]。
《马可·波罗游记》全书分四卷,229 章,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个地方的情况或一件史事[5]。 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地名多达一百多个,对各地的地理、物产、商贸、宗教、风俗及逸闻逸事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马可·波罗游记》出版后,在中世纪的欧洲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当时最畅销的著作,人们争相传阅。 该书先后被译成多国语言,出版过百余种版本,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书”。
正是这样一本旷世奇书, 引起了中西方众多学者的研究和辩驳,涌现出各版本、译文及学术论著。目前我国已有《游记》汉文译本7 种[6],介绍及研究性专册、论文百余种。 在马可·波罗新馆被扬州市政府列为2011 年文化博览城建设首个重点项目之后,扬州城再次掀起探究马可·波罗的热潮。其中有前扬州师范学院工会副主席彭海著《马可·波罗来华史实》、吴献中、韦培春《从扬州地方志印证马可·波罗在扬州的踪迹》、朱江《从〈从马可·波罗行纪〉联想到的三点》等。 虽然这些成绩与国际上研究“马可·波罗学”的成就存在若干差距, 但它们凸显了扬州地方的特色。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晓林在《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著作中,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意大利、法国、英语学界、德国、日本、韩国、俄语学界和中国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新近马可·波罗研究领域最为全面的梳理与汇总。
国际上,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讨论与研究持有热度。 尤其在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吴芳思出版《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著作后,引发了国际性的话题热议。 她明确否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并列出了4 项证据[7]。 罗依果《马可·波罗到过中国》针对吴芳思的结论一一给出了有力回击。 而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拉纳所著、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姬庆红翻译的《马可·波罗与世界的发现》,给予了学术界口水仗风口浪尖上的马可·波罗及其行纪较为公允而真实的评价:马可·波罗的无声胜于雄辩,他的个性、同情、正直及思想的宽容都彰显于它的无声和文字之中[8]。
无论是否定论者,还是信服支持者,我们都有理由相信《马可·波罗游记》将会继续推动国内外的“马可·波罗学”的研究与发展。
扬州市外办于1981 年在瘦西湖桂花厅内设立了马可·波罗展示馆,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全面介绍马可·波罗的展览馆。1982 年,美国吴定一博士和艾娜思·阿尔伯特夫人参观后表示愿意协助征集和丰富展品。随后,他们专程前往意大利和英国收集相关资料。在1983 年和1984 年的访华期间,他们与意大利驻华使馆和扬州市外办商定了展品交接的事宜。 经过扬州市领导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达雷里先生的确认,展览馆于1987 年迁至原扬州博物馆所在地天宁寺内(见图1)。
图1 天宁寺内的马可·波罗史料陈列馆
2005 年扬州博物馆迁移至明月湖畔,2008 年天宁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使用。马可·波罗史料陈列馆凸显出严峻的问题:展示面积小;内容不够丰富;难以全面展示马可·波罗的思想、生平及活动。鉴于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游记》对增进各国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继续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进一步挖掘扬州的历史文化内涵, 扩大对外开放,弘扬扬州开放城市特性,打造对意大利乃至欧洲友好交往平台, 扬州市政府研究拟址在古运河畔建立马可·波罗纪念馆新馆。
2008 年扬州市政府向江苏省政府提出新建马可·波罗纪念馆申请。 2010 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同意、国家文物局批准兴建。 2011 年4 月18 日新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2021 年4 月,意大利驻沪总领馆领事陈琪先生在参观马可·波罗纪念馆后,建议升级改造纪念馆作为2022 年中意文化旅游年的合作项目。 同年12 月,扬州市人民政府与意大利驻沪总领馆开展提档升级合作, 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2023 年5 月30 日,焕然一新的展览竣工并重新免费开放。
马可·波罗新馆位于美丽的古运河旁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的东首, 南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东门遗址。 展厅正门外有一座飞狮铜像, 它的灵感来自水城威尼斯的城市标志。这座铜像是意大利威尼托区为庆祝原马可·波罗纪念馆落成而赠送给扬州的城市礼物。 纪念馆的陈展面积约为500m2,经过提升改造后分为3 个单元:“远涉东方”“游历中国”和“嘉植后世”。
纪念馆序厅简洁开阔,优化展馆入口,增强导入性,呈现圣马可广场从晨曦到日落的景色。里亚尔托桥下轻盈的 “贡多拉”络绎不绝地穿行,14 世纪意大利盲人作曲家佛朗切斯科·兰迪尼的曲子奏响,让游客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当年的威尼斯风情。
“远涉东方”板块(见图2)以马可·波罗前往东方的旅程为主题, 展示了他从威尼斯出发, 途经欧洲、西亚、中亚等地,最终到达中国拜见元世祖忽必烈的历程。通过多媒体触控屏和环形屏幕,展示了马可·波罗途中经过的重要城市和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游历中国”板块则着重讲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17 年期间所了解到的宗教、地理、物产、商贸等方面的琐事。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对蒙元帝国的“上都”和“大都”赞不绝口。在当时,元大都是能与巴比伦城、开罗、雅典、君士坦丁堡等著名城邦比肩的伟大城市。因此,提升改造工程一比一建模制作还原了元大都的影片“壮丽都城”,以充分展现元大都都城的恢宏气势。 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期间, 居留扬州的时间仅次于大都[9]。《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扬州是他为官、生活三年的地方。 彭海著《马可波罗来华史实》 推测马可·波罗在扬任职时间为1282—1284 年[10]。因此,马可·波罗纪念馆在扬州选址,名副其实。 根据《元史·食货志》记载,扬州东关码头在元代是一个繁华的地方,商贾云集,人来人往。 展厅中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展示了那个往来如织的景象,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在“嘉植后世”单元中,展示了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向观众阐明了他的贡献和他的作品对世界的影响。展厅陈列出该书在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多种版本。重点陈列出马可·波罗遗嘱和羊皮卷判决书(均为复制件)。 马可·波罗遗嘱系本次提升改造中首次呈现,由威尼斯大学捐赠。 遗嘱所用材质为羊皮纸,晚期拉丁文书写,采用威尼斯纪年。 主要记录了马可·波罗的财产登记与分配情况。 刘清华曾对遗嘱内容做过全面解读。 羊皮卷判决书由威尼斯国家档案馆捐赠。判决书里列出马可·波罗遗留下来的从中国带回的物品清单,承认了凡蒂娜·波罗(马可·波罗大女儿)的继承权。 这两件展品从不同角度佐证了马可·波罗中国行的真实性, 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和意大利悠久的文化交流史。
图2 “远涉东方”单元
马可·波罗纪念馆是一个规模较小但独具特色的纪念馆。 尽管它没有大型场馆所具备的优势和先决条件,但在建设初期,纪念馆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并突破了一些限制,在选址和陈列设计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首先,纪念馆以《马可·波罗游记》为主线,打破了传统的常规形式设计,注重场景的还原,并巧妙地运用互动多媒体来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色彩选择上更注重中世纪欧洲书籍羊皮纸的质感, 为参观者营造了真实而厚重的历史氛围。与当前大多数新建场馆不同的是,纪念馆在提升过程中并没有盲目追求多媒体手段, 而是注重展示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在保留深受观众喜爱的项目——幻影合成“繁忙的东关码头”的基础上,理性新增多媒体项目,既控制了场馆提升改造成本,也满足了人们当下参观体验需求。其次,增加扬州元素,突出马可·波罗与扬州的深厚渊源。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扬州“城甚广大,所属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此扬州城颇盛大……”,因这里所指的“城”,是扬州历史上的“宋大城”,所以以“宋大城”概念模型展示元一代扬州城郭形象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 同时征集所辖城镇代表性的地方文物,对应《马可·波罗游记》的描述,直观且客观地将游客带入时代背景中。
马可·波罗纪念馆虽然规模较小且藏品有限,但是它提升后的展览方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广泛的,远远超出了自身狭小的物理空间。 2011 年开馆之初,先后有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的友好人士参观了马可·波罗纪念馆,初步体现出纪念馆在中外友好交往上的地位与作用。 开放至今,马可·波罗纪念馆已接待中外游客一百多万人次,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2 年7 月8 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一行来扬考察,参观了马可·波罗纪念馆,并欣然为纪念馆题词:马可·波罗是以扬州为桥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在开展面向社会的文化活动方面,纪念馆结合自身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丝绸之路》特种邮票暨《丝路华章》纪念邮册首发式”活动于2012 年8 月在马可·波罗纪念馆举行。 丝绸之路发展历史悠久,横跨欧亚大陆, 是连接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扬州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东西方交流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游历中国长达17 年,然后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 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马可·波罗纪念馆举办此次活动,具有鲜明的主题和重要的意义。 2015 年9 月, 庆祝扬州建城2 500 年, 纪念馆与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合作,举办《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中、美、韩及欧洲多国学者参与,汇集新世纪以来马可·波罗研究的前沿成果。 2023 年5 月提档升级后,纪念馆开展了多场社会教育活动。暑期纪念馆招募27 名新时代“小马可”志愿者,为场馆文化服务提供新鲜能源,深受游客好评。
近年来,以马可·波罗为纽带,中意两国也开展了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从20 世纪80 年代起,先后举办过扬州 “中美马可·波罗学术交流会”、 北京“国际马可·波罗学术讨论会”、 天津 “马可·波罗与十三世纪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2004年,为纪念马可·波罗诞辰750 周年,意大利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 出版 “马可·波罗750 周年” 丛书。2006 年中意两国联合举办 “中国意大利年” 活动,2008 年再次举办“走近中国”文化节。 2022 年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在国家博物馆展出……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马可·波罗纪念馆不断彰显出显著的社会效益。
马可·波罗是一位在世界交流史上广为流传的人物,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成了典范。对于“马可·波罗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马可·波罗的历史影响也在不断扩展和演进。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是一座古代名人纪念馆,它记录了马可·波罗非凡的人生和传奇经历,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国与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加强交流与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2020 年疫情防控期间,扬州向科尔丘拉、里米尼和威尼斯市捐赠了医疗物资。正是绵延至今的马可·波罗历史价值架设起扬州与欧洲、 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之桥。他将一直激励我们为人类的平等交往、和平发展、共同进步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