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王瑞杰,杨世洁,汪柯柯(甘肃省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多数老年疾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明显退化,多项器官功能下降,且伴随着一定的基础性疾病,导致手术风险升高[1]。手术的实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创伤,这就需要保证麻醉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多数患者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并发症,进而使心脏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波动,麻醉和手术风险明显提高。因此,临床致力于老年患者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的研究,旨在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锁骨骨折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临床使用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常规选择全麻,尤其是老年患者。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异丙酚与七氟醚是临床相对常见的两种麻醉药物,前者需要经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后者是可吸入型麻醉药物。相对来说,七氟醚具有刺激性小、起效快、苏醒快以及循环稳定等优势,在老年患者手术中运用可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在本次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症状、体征及X线片均符合锁骨骨折诊断标准,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②年龄≥60岁,符合老年患者的标准;③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进行评估,均介于II-III级[3];④患者无任何麻醉禁忌证;⑤患者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⑥既往无精神类以及镇静类药物服用史;⑦患者无其他脏器疾病;⑧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加。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或年龄>80岁的患者;②诊断为病理性骨折者;③伴有重度骨质疏松者;④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及麻醉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锁骨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9年2月-2022年2月,所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90±5.44)岁,体重57-70kg,平均体重(63.21±4.05)kg。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病17例、糖尿病13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20±5.07)岁,体重56-71kg,平均体重(64.39±3.53)kg,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4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两组患者术前高血压及糖尿病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评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患者年龄与体重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年龄与体重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性别与基础病比较
1.3 治疗方法
1.3.1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其面罩吸氧,并结合手术要求与患者状况为其开放静脉通路,做好基本体征监测,记录生命指标。同时,以靶控输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选取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4ug/kg,咪唑安定0.04mg/kg,依托咪酯0.3mg/kg。用药后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观察,确定其意识消失后,注射注射用维库溴铵0.1mg/kg。4min后实施气管插管,然后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异丙酚+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将氧流量调整到1.5L/min,选取异丙酚4mg/(kg·h)泵注,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以10ug/(kg·h)泵注。观察组选取七氟醚+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七氟醚以吸入的方式给药,其氧流量为2L/min,浓度为3%的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以10ug/(kg·h)泵注。
1.3.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沙滩椅位,常规消毒铺巾,所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切口为常规锁骨前侧切口,远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中外1/3处骨折、中段骨折及近端骨折采用常规锁骨解剖型钢板,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完成。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时间。同时,观察患者诱导前、诱导后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等生理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长,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
2.2 生理指标 在诱导前,观察组的HR、SpO2、MAP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诱导后,两组患者HR、MAP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Sp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HR、SpO2、MAP指标更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P<0.05。
?
锁骨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占成人骨折的2.6%-4%,占肩关节骨折的44%[4-5]。成人锁骨骨折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相较,老年患者骨折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心血管、肝肾代谢等方面。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机体会有明显的损耗,进而导致脏器与机体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免疫力低下、血管弹性变差等现象,使患者各种基础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且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6]。因此针对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必须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此之外,在麻醉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维持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从患者的机体状况来看,应当尽量选择对其生理影响较小、药物起效快、时效较短、作用完善且蓄积较少的麻醉药物。
既往临床多选取异丙酚对老年患者进行复合麻醉,这种麻醉药物具有快速、短效的特点,且为注射类麻醉药物,其在使用后麻醉效果较强,麻醉时间短、起效快,患者苏醒也相对较快,可及时通过患者的肾脏排出,效果理想。同时,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作用,降低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7]。但这类药物使用时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提高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虽然部分研究中指出,异丙酚可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率,让外周血管有所扩张,但在实用性上还是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质疑。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物,其具备刺激性较小、溶解度较低、诱导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8]。在以吸入的方式进行干预时,对气道刺激相对轻微,麻醉深度可控性较强。且多数患者在麻醉中血管的稳定性良好,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呼吸功能基本上不会受到限制。同时,该种药物具有较快的清除和吸收速度,在使用时能够快速达到麻醉状态,有助于手术的实施[9]。但需要注意的是,七氟醚具有遇到碱石灰发挥不稳定的缺点。部分研究指出,七氟醚也对循环系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外周血管扩张为主要表征,但对老年患者的心率影响相对轻微[10]。尤其是在患者本身具备心肌功能缺失时,可对其进行保护,进而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等现象[11]。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异丙酚复合麻醉、七氟醚复合麻醉,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从麻醉时间上看,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长,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七氟醚复合麻醉可使机体快速地达到麻醉状态,以便于手术的实施。且在术后患者苏醒速度相对较快,这也能够减小麻醉对患者的影响。诱导前两组患者的基本体征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无差异(P>0.05)。诱导后,组内均存在明显的变化,但观察组的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七氟醚复合麻醉相较于异丙酚复合麻醉可更好地保证患者基本体征的稳定性,有助于手术的开展,降低机体应激反应[1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麻醉对患者产生的效应也会受到体质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不同麻醉药物进行复合麻醉之前,必须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解释说明,使其明确不适感的正常性,在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的同时,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担忧。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予以七氟醚复合麻醉,相较于异丙酚复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更好,能稳定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可在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