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生活动”设计策略

2024-01-31 12:32贺敬斯
甘肃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

贺敬斯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在目标指向、内容组织、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根据不同课堂需求进行了不同尝试,总结经验并设计了带领型、竞争型、交互型、合作型等类型的有效学生活动,设计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期改善学生学习状况。

【关键词】学生活动设计;带领型活动;竞争型活动;交互型活动;合作型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4—0084—05

新课改特别强调了素质教育,不是低层次的知识灌输,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标中强调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不谋而合,它们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学生活动旨在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教师绝对的主导性,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关于学生活动设计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意味着从教到学的转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范围内取得更多的教学实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反观近些年的教育探索、教学改革,均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这个共性我们也发现了不同教育探索中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学生活动[1]。当课堂上有了学生活动的时候,课堂将不仅仅是老师的讲堂。好的学生活动,会让课堂灵动起来、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交流变得“立体化”。这会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天地”。

(一)改变课堂单一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单向的,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活动处于静态,不能很好地反映学习成效,尤其是班级人数较多时,讲授型课堂,课堂上只有老师在演讲,在思索、进步;问答式的课堂,个别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此类课堂上得到长足发展,但不能积极投入互动的学生会慢慢沉寂。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学生,教学围绕开展有效学生活动进行设计才能够改变课堂单一模式。

(二)改变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再止步于课本知识层面。新课改以问题为导向,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更加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提升教学育人价值[2]。

(三)教学过程多元化

新课堂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不同能力与认知的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模式,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搜索、实验探索、认识经验、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提供了平台,预留了上升空间。

(四)丰富多维评价

过去的教学中,以教师口头评价、作业书面评价、考试成绩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新课堂注重引导、梳理、诊断、促进与整合,其目标定位是学生合作、创造、交流、认知、批判等高维度的发展[3]。评价不再仅仅限于解决课堂问题,而是构建民主、向上、求真的学习氛围。

二、内驱型学生活动设计策略

以促成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我们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能够利用的设计点,依托教材设计贴合教材的学生活动。同时将早午读时间作为自由设计空间,基于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了解,精心创设学生活动,作为教材的补白。不同类型的学生活动有不同的着力点,从提升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考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带领型

带领型学生活动是以一个或几个学生为主要活动策划人和执行人,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展开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常见于低段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中。

例如,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前安排好所承教的课时内容,指导如何做教具,如何带领大家学习,怎样做好学习评价等。以复韵母教学为例。请承教学生提前做好复韵母的认读大卡,卡片可以根据他提前预习的需求自己做成想要的样子。我班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做了一个可以转动的花朵装盘,其中一片花瓣是空的,其他花瓣上写了学习过的声母,复韵母大卡是可以折叠的,大卡正面除了有复韵母,折叠线上还有帮助识记这个韵母的图画,大卡背面有使用这个复韵母的字词。教学开始后他带领孩子们借助图画识记复韵母,折叠后,开小火车巩固识记,然后又进行了拓展字词。最后,将复韵母大卡放在花朵转盘后面,让挑战拼读的孩子随机转动,转到哪个声母和复韵母就进行拼读。在这个活动中,承教的孩子动手动脑,提前预习,并在学习活动中展现了个人风采且获得认同,激发了他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再例如早读、午读期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开展带领型活动。领读员尽量不要固定,可轮流进行。教师只需要提出要求,由当天的领读员自己去设计领读内容、领读方式即可。

带领型学生活动,一般根据教学需求,由教师制订活动主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策划与准备活动,最后独立或几人协作完成。这一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重点提升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化理解,是一个自我输入的过程。当学生们自主设计活动,准备所需要的学习用具、活动道具的时候,这一过程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汲取,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率,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更能让设计主持活动的孩子获得成就感。

(二)竞争型

竞争型,顾名思义是通过设计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积极向上的竞赛活动,促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在竞争过程中相互学习,扩大知识储备。

在过去的教学探索中,我们看到过有些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分组。教学过程中,对几个大组在回答问题、听课纪律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加减分,以此来督促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这种形式仅仅是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在传统课堂上认真听讲。这种没有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较流于表面,对提升学生能力方面沒有好的成效。

语文教材改编到最新的部编版的时候,有了一个趋势,那就是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我们借助了这样的教材趋势、借助当下的流行节目,组织学生在学习完每册语文书都有的古诗词内容后,组织一次微型班级诗词大会。四年级以上学生可以由学生担任策划、主持等,决定比赛方式,评价方式等。

有感于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我班学生效仿组织了一次“飞花令”,就属于竞争型学生活动。策划人精心准备了口令,划分了组员,设计了比赛规程评价方式、奖惩方式。各个小组自己起好参赛组名,收集常见口令的各种古诗词,并下功夫背诵积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在学生评委的监督下,尽情展现自我。

参与竞争型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升。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升了能力,这样的活动才是好活动。

这种活动的组织需要学生之前活动的经验积累,那么一开始如何训练学生,让学生慢慢具备这种能力呢?我们在低年段,就可以组织竞争型活动,但要注意把控参与难度。一是延长准备时间,我们可以以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为限;二是鼓励主动参与,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活动;三是活动内容简单化,我们可以设计简单可操作性强的小活动,锻炼学生慢慢积累经验、积攒胆量。如,一、二年级,每个学期我们都有一个主题小比赛:讲寓言故事、讲成语故事等。学期开始就由教师安排布置,并将活动方式告知学生,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报名后出参赛安排表,每节课课前一位同学展示,并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活动最后,评出“小小寓言家”“成语小达人”等数名。这些小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语言表达锻炼机会,也是激发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很好方式,更是为后面慢慢放手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参与的提前模拟与演练。

竞争型学生活动如果设计得当,坚持应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拓展学生学习内容,良好而向上的竞争更是对孩子心性品质的浸润。

(三)交互型

交互型活动,是指所设计的活动需要学生思考、实践、接受评价、进行修改,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群体性活动。所谓“交互”也不是单一层次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还有可能是与教材、与人物之间多维度的交互。

我们借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来讨论如何设计交互型学生活动。这是一个阅读古典名著的单元,四篇课文分别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单元学习要求中,对阅读提出的要求明确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表达方面的要求是,学习读后感。口语交际还安排了《怎么表演课本剧》这一内容。老师在上课前备课,要从单元角度入手,充分考虑整个单元的需求,把单元内容看做一个整体。不仅仅如此,还要把之前的相关学习内容、之后的相关学习内容都纳入备课。在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学习阅读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初步解决读古典名著难、不愿意读的困难,敲开古典名著阅读的大门。

1.生与教材的交互。教师提前制作好课文阅读交流卡,内容涉及:你的阅读困难、解决方法是什么?对文章中的某个人物你有什么理解?你的阅读收获有哪些?你做了哪些相关资料的收集等。组长组织组内学生开始自学文章,根据要求学习、交流、讨论并完成交流卡内容。在课堂上,我们的交流主要呈现的方式就是小组汇报,在这些汇报中一些问题被解决了,比如,我们的阅读困难是什么?半文言文中出现了很多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还有不同于我们现代文的一些说法,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区别。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影响不大的字词跳过去、借助前后文或者语境猜一猜、查古汉语词典等方法。大家在这种交互中获得了比普通课堂更多的学习内容。

这一步骤的设计意图就在于学生对于教材的自主研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读教材、学教材。每个学生在教材中获得的也许是不同的内容,但都是完全主动获取。这就是一个生与教材的交互。

2.生与生的交互。当学生较好地解决了节选内容的阅读问题后,那么就应该进入下一阶段了。每组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课文筹划课本剧表演。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与以往的课本剧是不一样的。小组成员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比几篇文章,根据成员的特点及喜好讨论选择篇目并分工協作,分派演员、制作道具、进行排练……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生们思想的碰撞中完成的。如,其中一组选定了《红楼春趣》,组员们推选一名学生来表演贾宝玉。该同学性格温婉,君子如玉,从形象上、气质上都最为贴近贾宝玉。这种在选角过程中的认定与思考就是对人物的再次深入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设计、安排、交流、准备等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得到了不同维度的训练与提升。不论哪个环节都需学生协同完成,恰恰体现了生与生之间的交互。

3.生与名著的交互。选演《草船借箭》的一组学生准备的道具——蒲团,足以体现学生与名著的交互。虽然课本上没有提到这个细节,没有明确说当时进帐后是坐在凳子上还是蒲团上,但学生在表演前都会组内共读原著并进行研讨。在学生读名著、交流解惑的过程中,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又进行了资料收集与整合。一个偏僻而有趣的知识就进入了课本剧。据他们认真地研讨发现:东汉末年是没有椅子的,当时凳子才刚刚传入中国,且并不普及,比较常见的就是蒲团。因此特意准备了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道具——蒲团。

虽然只是一个细节问题,但是却展现出了学生在筹备阶段精读名著,了解历史,交流探讨的过程。使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不仅仅止步于课堂上,这是一次有深度、有宽度的学习活动。这就是生与名著之间的交互,是超越了教材的与名著和历史的一次对话。在此学习活动中,能很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与素养,也能促使学生对有限文本的主动思考与学习。

4.生与师的交互。这里是指师生之间的交流不是往常课堂上教师引领式的、纠正总结式的交流,而是完全平等的交流,甚至更多是学生输出的交流[4]。所以是生与师的交互,而不是师与生的交互。

在这一环节前,教师做了教学预估,由于《红楼春趣》情感细腻不好表演,情节起伏小,故事性不强,不适合做课本剧表演,学生可能不会选择这个片段。《猴王出世》容易理解,有很多动作描写,便于表演,学生应该偏向这个片段进行表演。实际情况是有一组选择表演《红楼春趣》,无人选择《猴王出世》。在接下来生与师的交互中,师生都有了新的获得。学生在筹备过程中认为《猴王出示》场景不好布置,更无法体现文章中描述出的神奇魔幻,而且只有一个主角,不利于团体性表演。另外故事简单,表演没有挑战性。《红楼春趣》组,表演前读名著环节中,做了林黛玉进入贾府时年仅九岁,比五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寄人篱下,心思敏感,还要周旋于这么多小姐丫鬟中,实属不易等这样细致的人物画像。如此细细体会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即使只有一句词的丫鬟也力求着装打扮、动作语言的表演尽可能地贴近人物。呈现出的表演可以看到他们对名著更进一步理解。在这一环节时,看似是教师引导的交流与探讨,展现的是学生的前期学习积累,同时也是与教师的一次平等对话。师生均有收获,也是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除了课本剧,其实交互型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主题辩论赛也是很好的活动依托,只要用心设计都能成为好的交互型学生活动。交互型活动比之前两种学生活动更具灵活性、思辨性,在设计上也更具艺术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了更高要求。

(四)合作型

合作型学生活动,是教学活动中开展最多的一种。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三年级下册中第一次出现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后,四、五、六年级的下册依次出现“轻叩诗歌的大门”“遨游汉字世界”“难忘小学生活”,明确借助教材向老师和学生们传达了合作型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合作型学习要特别注重分组,可以依据兴趣爱好进行自由分组,促成较为统一的学习表达模式;亦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认知层次搭配组合,有效达成学生之间的互帮互补。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设计的“姓氏”主题活动,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调查与整理。首先各小组调查统计本班学生的姓氏,用不同的统计方式呈现出来,紧接着就是更大范围统计,并做初步整理。第二阶段是质疑与梳理。经过第一阶段学生已经留存了很多的疑问:用小范围的数据来估算大范围的数据情况,无法真实展示实际情况,那么这样的统计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姓氏会有多少之分呢?为什么分布不均匀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针对这些疑问,每个小组自选角度与学习模式,尝试解决。在第二阶段汇报展示课上,我们看到的是各小组独具一格的展现。小组一追溯了一些大姓氏的起源,例如,“王”姓目前是全国最大姓氏,但这些王姓人并不像俗话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其实是不同王孙贵戚流落民间或隐匿民间后形成的,因此分为:临猗王氏、王城王氏、汲郡王氏等;小组二针对为什么用动物做姓氏这一问题做了功课,大家得到的结果也很有意思,很多姓氏来自远古时期,人类面对残酷而又无法掌控的大自然产生了对神秘自然和动物图腾的一种崇拜。当然也有一些其他情况,周代职官羊人的姓以官职为姓、靠海打鱼的人以鱼为姓等有趣现象;小组三读了《百家姓》,在里面也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姓氏,甚至为这些姓氏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在第三阶段的思考与总结中,有的小组用活动阶段流程图展现了他们的活动过程,畅谈收获;有的小组做了一个姓氏完整的追根溯源,并用小故事的方式记录了它的发展与变迁;有的小组做了几个有趣的姓氏比对图,从地理位置的分布、人数、古今异同等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变迁发展;有的小组则是把班级里所有姓氏都做了簡单分析,哪些同学有可能是谁的后裔,哪些同学有可能是少数民族汉化的后人等。

在这一活动设计中,教师要保证围绕主题设计的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延展性。作为教师明确自身的角色,在学生活动中做好引导者,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思维品质,如何探讨核心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品格观念。教师要关注可能导致学生观点转变、态度偏移等环节,在关键时候做好引导者,更多时候要做倾听者,辅助、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提升核心素养。

以上提到的四种活动并不是孤立而行的,只要展开学生活动,就有可能就涉及两种甚至更多类型的活动,因此在组织和开展的时候不必专门固定类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活动,其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核心素养早已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而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是一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只要我们设计的学生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就是有意义的学生活动。

参考文献

[1]孙莹.挑战性学习:破解高阶思维发展难题的一把“钥匙”[J].人民教育,2020(12):60-62.

[2]朱永新,约翰·库奇.技术如何释放学习者的潜能?——朱永新,约翰·库奇关于未来教育与学习升级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3):01-15.

[3]廖哲勋.论新型活动课程的构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05):71.

[4]刘新阳.教学设计领域教师地位的历史嬗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9(12):42-56.

编辑:阎韵竹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
学情分析下的有效语文课堂
创设有效的低段阅读教学课堂活动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教科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功能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
一样的舞台异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