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任务群,探究小古文实践教学策略

2024-01-31 05:39杨方春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课程标准

杨方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大特色,就是借助任务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助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提升。针对小古文,课程标准的划分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更多是阐述一个观点,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学生通过文白对照学习,能够感受学习小古文的乐趣,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其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究任务群背景下小古文实践教学的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小古文虽然言语深奥、句子难懂,若按照常规阅读教学策略,最终只会增加学生负担。因此,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故事平台,丰富学生过程性体验,激励他们以积极心态参加小古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组织故事导入,感知小古文

虽然小学统编教材中涉及小古文篇幅较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成语、名言警句很多都源于文言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占据中学语文教材中较多篇幅,也是中高考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学习小古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而且能从中培养语感。具体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营造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感知小古文创造条件。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磨针》这一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先从李白古诗导入,然后通过微视频播放相关动画,接着告诉学生:“其实李白小时候也比较贪玩,不好好学习,他是怎样转变的呢?现在就来学习《铁杵磨针》这篇小古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拉近了学生与小古文之间的距离。

2.创设故事情境,理解小古文

相比白话文,虽然小古文字数偏少,但在词义表达上与学生的实际表达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将小古文中较深奥的词语、句子置于故事情境之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小古文。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一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借助注释初步理解相关字词,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其中寓意。接着,组织学生结合小古文故事内容,通过分析农夫想法、做法以及结果制作示意图,并根据这一示意图用口头语言说说这个故事,再用文言文描述这个故事。如有可能,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想一想“农夫错在哪里”,在“自我检讨”中明白寓意。

诵读是学生走进小古文的最佳路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古文教学最根本的还是兴趣培养,而不是机械理解。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搭建诵读平台,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集体读、个人读,分男女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在感知文言文音韵之美的同时,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1.划分节奏,抑扬顿挫读

古人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习断句。现在教材中选编的小古文,为了便于理解,虽然都已经添加标点,但一些较长的句子依然较为拗口,直接让学生进行诵读是有难度的。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據句子意思划分节奏,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诵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能读懂意思、读出情感。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一小古文时,由于学生才接触文言文,直接让学生进行诵读,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教给学生用“/”划分停顿节奏,教会学生断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能激发他们诵读小古文的兴趣。可以先出示文字:“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然后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节拍诵读,在节奏中读通小古文。

2.发挥想象,融入情感读

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针对小古文诵读,不仅仅需要积累相关字词,还要借助诵读,发挥想象与联想,从中融入情感,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障碍,在更深层次与小古文进行对话,将中华智慧及其传承融入其血脉之中。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这一小古文时,楚国人的言语尤其是介绍“矛”与“盾”,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扮演楚国人,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夸夸其谈向别人推介。然后让其他学生发挥想象,怎样反驳楚国人,还有楚国人哑口无言的神情。最后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融入情感,再次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小古文,而且能为背诵小古文做好铺垫。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于小古文学习来说,教师要充分搭建学生拓展平台,并以小古文为中心,对作者、字词还有相关知识点等方面进行拓展,以便突破时空限制,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1.进行文学拓展,发展人文素养

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针对小古文拓展,首要的是注重人文性,可以围绕主题或作者,或拓展一些名言警句、故事,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较好地拓宽学生眼界,发展人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拓展,教师要把握度,注重新旧联系,不能无限制拓展。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这一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围绕校本教材,通过网络搜索、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诗句拓展,如“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流水伯牙今已矣,世间那复有知音”“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等诗句。学生在积累背诵时,也许不太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照小古文进行诵读,必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进行学科拓展,发展科学素养

语文课程可以跨越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并融入小古文学习,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小古文的同时,也能有效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一些小古文进行知识拓展,如《司马光》这篇小古文可以融入浮力、压强等浅显的物理知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可以拓展与兔子眼睛相关的生物知识,等等。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一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尝试借助表格梳理两小儿相关观点及论据,同时,可以拓展太阳与地球距离,地球自转、公转等知识,帮助学生尝试用科学知识“反驳”两小儿观点,继而讨论总结文本特点。

总之,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应任务群,搭建各类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诵读比析,继而感知、走进、理解小古文,在领略小古文魅力的同时,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茆圩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金灿)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