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然,汪巧琴
(1.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北京 100084)
长期以来,学校对文化课关注较多,对体育课程关注较少,学生承受着巨大的文化课学习压力,其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同时,文化课程占据了大量学校课程的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这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在此机遇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优化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教育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一套新型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体育意识,调动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包括体质教育思想、技能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能力教育思想、竞技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快乐教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思想。其中,体育教育思想要求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学生的生理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教育思想同样要求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或两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全面教育思想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情绪健康和道德健康的发展。竞技体育思想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潜力,能够挖掘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自然体育思想要求体育教师运用自然手段进行教学,确保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认知特征。快乐教育思想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内在乐趣,侧重情感教育。终身体育思想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纲领。“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校教育服务效率和质量,要求学校围绕减少课堂作业、提供课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推进“双减”落地。因此,中学将体育教学目标应设定为:(1)“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2)“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并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3)“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4)“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学生形成较强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等。
教学内容即课程内容。中学体育课程内容既要体现传统性,又要体现时代性。体育课程的传统性须2 个方面:一是坚持设置我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要坚持设置基本运动能力的内容。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基本运动能力,才能进一步掌握各类体育项目的专项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实现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体育课程的时代性应该设置顺应时代发展特点的内容,如当代学生喜爱的拓展训练。为此,体育教师当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课程内容中,以满足学生的时代体育需求,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双向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特征充分融入课程中。
教学程序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教学步骤。中学体育教学要重点解决2 个问题:一是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布置体育作业?二是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体育课后服务?以下针对这2 个问题设计教学程序。
2.4.1 体育作业布置的程序(1)作业功能。体育作业是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不仅将作业看作检验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也将其看作学生学习新体育知识、提高基本运动能力与专项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体育作业的功能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应进一步凸显和增强。
(2)作业来源。体育教材是体育作业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体育教师还应当重视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从他们感兴趣的体育类课外书、影视剧、游戏当中选编或改编作业题目。
(3)作业设计。体育作业的内容、难度要尽量贴近每个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要关联课上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体育作业设计还要注意多样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完成作业。
(4)作业布置。体育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的内容,保证学生在15 ~30 min 内完成作业。为了确保体育作业的规范性,学校可建立体育作业统筹机制,设立体育作业每天公示制度。学校在校园网站、学生家长微信群公示每天的体育作业,实现全员(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对学校布置的体育作业进行监督与评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2 体育课后服务的程序(1)对象全覆盖。课后服务的对象包括学校运动队的学生、体育兴趣小组的学生,有体育锻炼需求的学生。中学体育教师应按照分层原则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体育课后服务。针对学校运动队和体育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以每日体育课后服务为主;而针对有体育锻炼需求的学生,可以以周末体育课后服务为主。
(2)主体全协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建立以中学体育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的体育课后服务队伍,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另外,体育教师利用体育教学平台、体育运动类小程序、微信、抖音、钉钉等新媒体平台,推出体育课后服务线上课程,打造体育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
(3)五育全融合。中学体育教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将体育课后服务作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锻炼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体育文化学习课后服务、体育精神培养课后服务、体育器材使用与维护课后服务、体育赛事观赏课后服务等。
(4)培养全链条。中学体育教师通过制订《全链条体育课后服务方案》,实现课后考核(筛选人才)、课后跟踪指导(培育人才)、课后活动安排(发展人才),进而培养全链条,促进体育课后服务见到成效。
中学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质量:一是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还能胜任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以及学生的健康指导工作。二是良好的教与学氛围。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三是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不仅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也是学生开展课后体育锻炼与休闲娱乐的必要基础。四是学生家长与社会专业人士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中学体育教学评价需要对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体育素养、运动习惯、思维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品德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让他们以轻松、自由、愉悦的心情进行体育锻炼。另外,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在课后体育服务中,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纠正,实现自我提高。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应当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环节中减负增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