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浩,张亚妮,冯祯根,陈泽莉,方艳,林艳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浙江 金华 321017
髂腰肌劳损可引起腰痛,常伴随有腹股沟区酸胀疼痛、大腿前侧疼痛、感觉异常等[1]。因女性多坐位工作、生活,故此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临床上西医治疗本病多使用止痛药或肌松药,但起效慢、易复发。刃针是在针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具,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后动态平衡失调产生的疼痛。刃针疗法结合中医经筋“以痛为腧”理论,针刺疼痛好发点(即结筋病灶点)治疗疼痛性疾病,能快速松解肌肉痉挛,解除局部组织高压,缓解疼痛,具有疗效优、见效快、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2]。本研究以浙江省名中医冯祯根教授的筋结点疗法为指导思想,采用刃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西药治疗髂腰肌劳损,观察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制定髂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腹痛、背下部痛、腰痛、腹股沟和大腿上部痛;从坐位站起时疼痛加重,甚至起坐困难;可有腰椎侧弯;患侧腹股沟中外1/3 处、腹直肌外缘、股骨小转子压痛,胸12 至腰5 棘突叩击痛;髂腰肌紧张试验阳性。
1.2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75 岁;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评分)≤20 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 分;未接受其他与本病相关的药物治疗;可耐受本研究所用刃针和药物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有凝血障碍或严重基础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患者;发热、休克、皮肤溃烂等疾病患者。
1.4 剔除标准研究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反应、人身意外等不良事件者;自行中止研究者;受不可抗拒事件影响退出研究者;依从性差者。
1.5 一般资料本研究样本量估算以治疗总有效率为指标,通过查阅文献及预试验,预计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与对照组纳入患者比例为1∶1,设定双侧α 为0.05,把握度为90%,以PASS15.0 软件测算出样本量为56 例,考虑5%~10%的剔除率,最终设定总样本量为60 例。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12 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治疗的60 例髂腰肌劳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2 组均无剔除。观察组男9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51.30±10.98)岁;平均病程(7.47±4.05)个月。对照组男1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3.20±11.77)岁;平均病程(7.10±4.58)个月。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审批号20210126004)。
2.1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塞来昔布胶囊(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国药准字J20140072)口服,每次0.2 g,每天2 次。盐酸乙哌立松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75]口服,每次50 mg,每天3 次。治疗6 d。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刃针治疗。采用北京东方研究院研发的RZ 系列一次性刃针,针具规格为0.5 mm×60 mm。取穴:府舍次、五枢次、髀关次、腰1~4 横突。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或腰部,医者用拇指或其他四指指腹按压上述常见结筋病灶点,辨别正常与异常组织的触感,结合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确定结筋病灶点,用标记笔作标记,以碘伏消毒棉球进行常规消毒。①针刺府舍次时,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左手尺侧四指指腹向内上方剥离股动脉,在其外下方与皮肤呈90°角进针30~50 mm,不做切割摆动。②针刺五枢次时,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左手尺侧四指指腹向内上方下压腹部,充分暴露髂前上脊内侧,右手持刃针进针,直刺达髂骨内面,达到病灶层后行纵行切割3~5 下,调整针刃以90°角行横行切割,摆动2~3 下。③针刺髀关次时,患者取仰卧屈膝屈髋位,医者右手持刃针垂直于局部体表进针,达到病灶层后向膝关节方向行切割3~5 下,不可向内深刺,防止伤及股神经及动静脉。④针刺腰1~4 横突时,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将刃针自局部体表垂直方向进针,达到病灶层后行轻微横纵行切割,摆动2~3 下。不留针,用无菌干棉球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用医用棉签稍按压后贴创可贴。查体时,上述4 个部位中有任意1 处存在压痛即需治疗。每2 d 治疗1 次,共治疗4 次。
3.1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腰椎功能。采用JOA 量表,从症状、体征、生活影响3 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29 分,分数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③疼痛程度。以VAS 作为疼痛评分标准,分值0~10 分,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给出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④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JOA、VAS 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疗效标准治疗6 d 后,根据文献[3]制定疗效标准。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腰痛症状减轻,腰椎功能基本恢复;未愈:腰痛症状、腰椎功能均无明显改善。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 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前,2 组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JO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 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分
?
4.4 2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
4.5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4。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髂腰肌劳损常伴有大腿前侧疼痛和(或)感觉异常,患者活动、行走后腰痛症状减轻,久坐后加重[2]。髂腰肌包括腰大肌和髂肌,是维持脊柱和骨盆稳定的重要肌肉,其主要功能是屈髋[4]。长时间屈髋使得髂腰肌持续处于挛缩状态,突发暴力扭转或长期的拉伸挛缩,使肌肉处于缺氧状态,新陈代谢受到影响,易导致急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发生[5-6]。这种无菌性炎症反应易见于相邻肌肉、肌腱聚合处及肌腱与骨骼相接处,且分布区域与髂腰肌的循行区域基本一致[7]。目前西医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肌松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可抑制环氧化酶-2,进而抑制前列腺素产生,具有消炎、止痛作用[8]。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乙哌立松能松解肌肉强直,减轻肌肉高肌张力、高应力[9]。两药合用可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和痉挛引起的疼痛,但疗效仍有待提高,且易复发。针对髂腰肌劳损,针刺、推拿等中医疗法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10-11]。
浙江省名中医冯祯根教授推崇以中医经筋理论指导治疗软组织疼痛性疾病,指出髂腰肌劳损实质就是经筋病变。经筋结聚部位即肌肉起止和交汇点局部发炎、水肿,筋膜张力增高,筋肉结聚形成病灶点,最终影响经筋主束骨而利关节的功能,导致腰椎、骨盆动态平衡失调,发为本病[12]。经筋的痹痛好发点称为结筋病灶点。《灵枢·经筋》有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指出治疗髂腰肌劳损的选穴原则,即应对压痛的结筋病灶点进行治疗。本研究选取的府舍次在下腹部,腹股沟中外1/3 处,髂腰肌下行通过腹股沟肌腔隙处,易触及痛性挛块;五枢次在侧腹部,正当髂前上棘内缘处,是髂肌的起点,常可触及痛性结节;髀关次在股内侧部,股骨小转子上缘处,是髂腰肌在股骨小转子的止点,也常见压痛点;腰1~4 横突是腰大肌在脊柱的起点,损伤时可触及硬结和压痛点。从中医经筋学、西医解剖学角度出发,选取以上病灶点作为髂腰肌损伤的治疗部位均有理论依据。刃针是由中医的九针演变、发展而来,既有针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又有刀对病灶进行切割、剥离的作用。刃针治疗髂腰肌劳损的结筋病灶点是在髂腰肌的起点、止点、肌腹与腹股沟间隙的接触点,刺激结筋病灶点能松解紧张的肌肉,释放局部组织高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力学平衡恢复,缓解疼痛[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刃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西药治疗髂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治疗期间,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刃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西药治疗髂腰肌劳损安全性较好,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