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劼 徐莲薇
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第一日,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在数九寒天里,万物闭藏,人体阴阳二气也均深藏于内,此时是养精蓄锐的最好时机。大家可以从起居、情志、饮食等方面进行调护,以达到藏精护阳的养生目的。
冬季昼短夜长,阴气盛而阳气潜藏。在日常起居方面,大家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即尽量早睡,等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睡眠时长以养护阳气。晴朗的冬日,大家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时段外出晒太阳。晒太阳不仅可以驱散寒意,还可补益阳气、温通经脉。
《素问·四氣调神大论》指出,冬季为封藏精气之时,应“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素问·痹论》言,“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冬季,大家要使情绪、精神沉伏下来,静心少虑、凝神聚思,与冬季的闭藏特点相适应。
“动则生阳”,运动是养阳的绝佳方式。冬季可适度运动,宜选择快走、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和缓的运动方式。此外,冬季运动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二是避免大汗淋漓。冬季以固护阴精为本,汗为津液所化,汗多则耗津伤阴。
所谓“冬令进补,春来打虎”。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要注意根据不同体质、不同证型,选择“补冬”食材。平素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者多为阳气不足,这类人群宜温补,可选择红参、龙眼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平素口干多饮、大便干结、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者多为阴虚内热,这类人群应清补,可选择鸭肉、西洋参、麦冬、百合等滋阴清热之品。平素面色无华、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女性见月经量少、月经延期、闭经者,多为血虚,这类人群宜选择当归、核桃肉、黑芝麻、龙眼肉、阿胶等补血养精之品。
此外,冬季肾脏当令,养肾是养藏的重要方面。黑色入肾,大家可以适当食用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以滋补肝肾。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20 克, 生姜12 克,羊肉300 克,胡椒粉、花椒粉、盐各适量。
做法:将羊肉焯水、洗净、切条备用。在砂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入羊肉、当归、生姜。大火煮沸,撇去浮沫,转小火炖1.5 小时。炖至羊肉熟烂,加入胡椒粉、花椒粉、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补血养血。
银耳百合枸杞羹
材料:银耳20 克, 百合20 克,枸杞10 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银耳、百合、枸杞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煮成浓汁后,加入蜂蜜,再煮5 分钟即可。
功效:滋阴生津、滋补肝肾。
黑豆筒骨汤
材料:猪筒骨300 克,黑豆90 克,红枣5 个,生姜5 片,盐适量。
做法:把所有食料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 ~ 3 小时。煮至肉豆熟烂,加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艾灸穴位 艾灸具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活血助阳等功效。小腹冷痛、痛经的女性和遗精、阳痿的男性可艾灸小腹部以温经止痛、温肾涩精。寒性腹痛、腹泻患者可艾灸上腹部以温中和胃。腰部冷痛、颈椎僵硬不适患者,可艾灸疼痛部位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此外,大家还可经常艾灸神阙、气海、关元三穴。此三穴均在腹部,人体前正中线上。神阙穴位于脐中,气海穴位于脐下1.5 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 寸),关元穴位于脐下3 寸。艾灸此三穴可养肾补虚、补气温阳。
推按后腰 腰眼穴为经外奇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 寸的凹陷处,左右各一。搓揉腰眼穴可起到温煦肾阳、调畅气血的作用。操作时,将双手搓热,掌心在腰眼穴上按压片刻后,向下推至长强穴(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再由长强穴推至腰眼穴。每日反复推按50 ~ 1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