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宁
[摘 要]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讲解基本的管理学理论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了达到管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创新发展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从课堂教学着手,多措并举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确保管理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正确角色。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STEM理念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1.05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1-0204-04
1 STEM教育理念概述
1.1 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1.1.1 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
STEM教育是以结合实际的科学与工程问题为主线,系统地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的项目学习。它为学生提供应用相关知识的实践环境,强调的是一种知识融合性、实践性的学生学习方式或者教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由STEM教育发展出来的STEM教育理念理解下,不仅仅把是否有跨学科活动作为评判依据,而且重点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应用过程,旨在通过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实践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育核心是核心问题提出、知识模块应用,这种教育具有整合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特点。
1.1.2 STEM教育理念的特征
首先,STEM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1]。STEM教育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大学科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四个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生以所学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灵活地把所学的知识转移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其次,STEM教育理念强调真实的问题情境。STEM教育是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项目。把学习的内涵扩展到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有意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STEM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STEM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亲身实践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不同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参与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1.2 STEM教育理念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管理学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缺陷。首先,一些管理学教师述而不作,教育观念有待更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很少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按照书本循规蹈矩地直接讲授,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掌握书本上所提及的内容,导致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差。其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僵化,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流程,这种陈旧的教学流程导致管理学课堂十分单调,降低了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兴趣。
因此,在管理学科学教学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首先,STEM教育是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基础,将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执行项目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STEM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管理学课程,可以弥补这一课程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其次,STEM教育大多数都是以“项目/问题”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教师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被动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基于STEM理念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2.1 调查设计
基于以下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如祁玲,杨夏丽和兰小梅(2020)将教学效果评价分为“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兴趣”“实践操作技能”四个维度[2];管博阳(2020)把教学效果研究分为“教学适应度”“学生接受度”“学生满意度”“学生学习主动性”四个维度[3];李平等(2021)把教学效果评价分为“知识获取”“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4];黄可欣(2017)把教学效果研究分为“认知”
“情感”“动作技能”“兴趣”“挑战”“享受”六个维度[5]。
根据以上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管理学课堂教学现状设计了管理学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和“管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两个部分,其中后者选取“管理学课堂教学现状及STEM教育法在管理学课堂的使用情况”两个调查内容,包括14个具体问题。并以此完成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写。
2.2 管理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中,“管理学课堂教学现状”总体均值4.96,介于“一般”(4分)和“比较认可”(5分)之间,其分数不算太高,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课堂参与度”(4.91分)、“课堂互动性”(4.93分)、“教学环境”(4.77分),均低于该调查内容总体均值。该调查内容的均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课程教学效果”(5.09分)、“课程学习效果”(5.06分)、“课程教学法”(5分)、“课堂互动性”(4.93分)、“课堂参与度”(4.91分)、“教学环境”(4.77分)。
2.3 STEM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的使用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中,“STEM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使用情况”均值是5.45,介于“比较认可”(5分)和“认可”(6分)之间,中等偏上水平。其中“STEM教学法总体认可度”(5.85分)、“STEM教学法教学效果满意度”(5.96分)、“STEM教学法参与度认可度”(5.78分)、“STEM教学法教学效果认可度”(5.89分)、“STEM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5.72分)、“STEM教学法操作技能提高度”(5.7分)均高于总体均值,可见STEM教学法对于管理学课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STEM教学法使用频率”(4.46分)及“STEM教学法了解程度”(4.25分)低于总体均值,说明存在不足。
2.4 差异分析
2.4.1 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态度差异情况分析
在对STEM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使用现状的差异分析中,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学习态度对于STEM教学法操作技能提高度(F=2.998,P<0.05)呈现出0.05水平显著差异性;对于“STEM教学法总体认可度(F=6.020,P<0.01)”、“STEM教学法教学效果满意度(F=6.274,P<0.01)”、“STEM教学法参与度认可度(F=5.336,P<0.01)”、“STEM教学法教学效果认可度(F=5.616,P<0.01)”、“STEM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F=4.358,P<0.01)”5项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差异;对于“STEM教学法使用频率(F=11.145,P<0.001)”、“STEM教学法了解程度(F=12.299,P<0.001)”2项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表明STEM教学法使用程度随着学习态度的端正而升高。
2.4.2 不同课程成绩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态度差异情况分析
在对STEM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使用现状的差异分析中,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不同课程成绩学生对于“STEM教学法使用频率(F=1.605,P>0.05)”、“STEM教学法了解程度(F=1.039,P>0.05)”、“STEM教学法总体认可度(F=2.236,P>0.05)”3项均表现出一致性(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STEM教学法教学效果满意度(F=2.945,P<0.05)”、“STEM教学法参与度认可度(F=2.481,P<0.05)”、“STEM教学法总体认可度(F=2.652,P<0.05)”、“STEM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F=2.701,P<0.05)”、“STEM教学法操作技能提高度(F=3.105,P<0.05)”等5项呈现出0.05水平显著差异性,说明课程成绩不会影响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态度。
2.4.3 是否接触过其他管理课程的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态度差异情况分析
在对STEM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使用现状的差异分析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可知,不同管理课程学习情况学生对于“STEM教学法使用频率(T=1.372,P>0.05)”、“STEM教學法参与度认可度(T=2.935,P>0.05)”、“STEM教学法教学效果认可度(T=2.123,P>0.05)”3项表现出一致性(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STEM教学法总体认可度(T=3.173,P<0.05)”、“STEM教学法教学效果满意度(T=2.436,P<0.05)”、“STEM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T=2.886,P<0.05)”、“STEM教学法操作技能提高度(T=3.749,P<0.05)”4项呈现出0.05水平显著差异性;对于“STEM教学法了解程度(T=2.083,P<0.01)”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差异,说明有管理课程基础的学生STEM教学法使用度更加高。
3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3.1 改进原则
3.1.1 坚持科学探究和课程价值相结合
STEM教育理念指导的管理学课程设计,首先应遵循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其次注重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求教师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更要求他们能够将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和当今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时刻思考课程的设计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遵循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否促进学生个人的思维发展和知识迁移应用。
3.1.2 坚持实践操作与思维发展相结合
管理学课程以学生实践操作和思维发展为培养目标之一,这一点与STEM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所设计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要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引导学生发掘情境中的核心问题进而学习知识、迁移应用。只有坚持实践操作与思维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搭建知识和生活的桥梁,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1.3 坚持多学科知识交叉整合
大学阶段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机会,培养他们迁移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管理学教学活动课的开发是课程安排中的重要部分,把握管理学活动课结合STEM合理设计,就能帮助学生感受知识整合的魅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整合解决问题。综上所述,STEM教育理念指导的管理学课堂教学应当坚持以知识整合为原则。
3.2 改进对策
3.2.1 创设良好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管理学课堂现状并不理想,学生在管理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互动性都存在问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一般的教学环境过于沉闷、普通,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从学生的现有认知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实践证明,新颖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更高水平知识的兴趣,促进积极思维的产生,并形成较强的能力。
3.2.2 找准课堂角色定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普通的教学法通常以“讲授法”为主,此类教学法更多适用于理论课程,而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典型的实践课程,普通教学法并不适用。STEM教学法则打破传统教学法“教师为主”的模式,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找准课堂角色定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迎合学生的求学需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严肃又不失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其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
3.2.3 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更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技能目标。“小组合作”采用的是异质分组,这表明组内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知识都不一致,可以帮助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因此加強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讨论、启发,引起思维的变动,使其更具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4 结束语
管理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是大学中不可或缺的。针对当前管理学教学的理念、方法等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贯彻以STEM理念为主的全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要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4):13-22.
[2]祁玲,杨夏丽,兰小梅.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及效果评价[J].经济师,2020(9):177-178.
[3]管博阳.新冠疫情下新疆地区高中化学线上教学效果研究:以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李平,文福安,谷文忠,等.边远地区基础教育实验教学信息化实践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滇西边境地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111-116.
[5]黄可欣.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游戏的理论沿革、质量评价与教学效果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