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晖,谢振宏,韩志远,李海苗,夏煜华,吴文辉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武警医院心内科,广州 510507
高血压是全球密切关注的慢性病之一,老年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相关资料显示,在全球心血管疾病谱中,高血压所占比例已经高于60%[1]。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的心脏、脑及肾脏等器官会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症[2-3]。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对高血压患者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产生抑制,使患者血管平滑肌充分舒张,促进抗血小板凝集,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4-5]。本研究对马来酸左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进行比较。
选取收治的1 361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5~97 岁,平均(74.08±6.21) 岁。根据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将其分为左氨氯地平组(n=604)和氨氯地平组(n=757)。左氨氯地平组:男309例,女295 例;平均年龄为(73.67±6.11) 岁。氨氯地平组:男355 例,女402 例;平均年龄为(74.42±6.27) 岁。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高血压;②年龄≥65 岁;③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无法完成临床基线资料收集者;②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例如肾血管高血压或者由服用其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者;③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氨氯地平组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规格为5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次5 mg,每日1 次,共治疗24 个月。
左氨氯地平组患者服用马来酸左氨氯地平(规格为2.5 mg,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5 mg,每日1 次,共治疗24 个月。
(1)对2 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2、3、6、12、18、24 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包括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为患者测量血压时,先让患者于坐位安静休息15 min,之后用电子血压计对患者同一侧上肢血压进行测量,测量2 次,取平均值。观察2 组患者在访视过程中2 种药物对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130/80 mmHg;脑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及慢性肾病患者<130/80 mmHg[6]。
(2)统计随访期间2 组患者的终点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终点事件定义为不管与治疗药物和剂量是否有因果关系,研究对象在临床研究中使用某药物制剂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的医疗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累积MACE=本次随访MACE+以前各次随访MACE。
(3)统计2 组患者随访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下肢水肿、面部潮红、恶心、头痛和头晕等。
采用SAS 9.4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用Shapirotest 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描述,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1,Q3)]描述,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计数资料以“例(%)”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s 精确概率法。
与氨氯地平组比较,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偏小且基线SBP 与DBP 较高(P<0.05);2 组患者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调整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后,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服用左氨氯地平对各个时间点的血压控制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力衰竭的例数后,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服用左氨氯地平对各个时间点MACE 的发生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 组基线资料的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
表2 左氨氯地平对结局的影响Tab.2 Effect of levoamlodipine on outcomes
第1 次随访时,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第2~7 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situa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第2~3 次随访期间,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第4~7次随访期间,2组患者的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endpoint events between the 2 groups
左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为4.30%,低于氨氯地平组(5.42%),但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2 groups
老年人高血压是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且患者年龄>65 岁的高血压,是由老年人大动脉柔韧性降低导致SBP 升高所致,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升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7-8]。
左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二者的作用机制基本相同,但在药理作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9]。陈根[10]指出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与其他降压药相比,氨氯地平降低患者SBP 的效果更好。同时氨氯地平对血管的选择性更强,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降压效果平稳,持续时间长。
左氨氯地平可以有效阻滞高血压患者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平滑肌,从而发挥降低血压和保护患者靶器官的作用[11-12]。且左氨氯地平可以通过扩张肾脏的出球小动脉,调节肾小球的血管内压力,使其恢复正常,从而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肾损伤。此外,左氨氯地平可降低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并有助于改善颈动脉内皮功能。左氨氯地平对糖和脂肪的代谢没有明显作用,更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13-14]。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2 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发现,进行降压治疗1 个月后,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达标率逐渐提高,左氨氯地平组的增长速度快于氨氯地平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间服用左氨氯地平可以改善其血压达标率。张起顺等[15]研究发现,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调节血压的能力也随之降低,故老年人极易出现血压波动和体位性低血压。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心脏、脑、肾脏及其他器官的损伤,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体内环境新陈代谢和平衡会相应出现生理性退化,影响体内药物的新陈代谢和排出[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左氨氯地平在短期内的新陈代谢较好,表明对于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可用左氨氯地平降压。
本研究还发现,第1~3次随访期间,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短时间服用左氨氯地平可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与张万义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刘福平[19]认为老年患者应用降压药时应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降压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氨氯地平的临床安全性更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左氨氯地平不会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且不会损伤患者的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及心脏泵血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该药物作用于患者的肾小球内动脉,通过控制肾小球内的血管内压,从而起到降低患者下肢水肿发生率的作用,避免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出现[20]。而在第4~7 次随访期间,2 组患者的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和左氨氯地平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可以通过扩张患者血管周围小动脉和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心脏工作量并降低患者出现心悸和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短时间服用左氨氯地平可降低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长时间使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