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业务素质和队伍建设研究

2024-01-27 22:33:39张立苹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任务,需要不断结合形势和任务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化解新的矛盾。为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内容及职责,全面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文章通过查阅文献、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辅导员队伍还存在若干问题,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不断提升辅导员业务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安全稳定长远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辅导员业务素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137-04

辅导员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工作标准,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精神,最大限度配齐配强学院、研究生处副书记、学办主任,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广大辅导员心系学校、安心本职、奉献岗位,主动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较好地完成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形势下,受国际、国内环境与形势影响,疫情过后辅导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时代、找到新方法、提升辅导员业务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落到实处,实现教育强国目标。

一、当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一)疫情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新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医护的卓越贡献,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胜利,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赢得了国际上的赞誉。随着人民生活进入新常态,大学又恢复了往日模样。面对线下教学、上课和人际交往,走出疫情封控管理的一些大学生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疫情期间从高校到中小学基本上都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通常会使用钉钉、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各类直播软件,这种线上对着屏幕的学习方式导致了学习观念上的巨大落差,现在恢复线下教学,需要让学生从习惯上尽快回归。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学生与社会认知和与人的交流方式也受到改变,封闭自我、抵触交往,并由此产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给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更多难度。过去三年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青年也呈现出奋发昂扬、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与爱国情怀,但在疫情期间,部分西方国家及政客利用网络媒体舆论对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和冲击,这些都是辅导员必须面对并解决好的新课题[1]

(二)社会消极因素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新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进步成果的同时,也被一些消极因素影响。就国内来看,“网红”盛行,金钱至上、利益至上观念存在,自我唯我的私利观念也有一定的市场,且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判断,甚至会起到不良的引导和示范的效应,一些诸如“北极鲶鱼”、裸贷、房地产欠款等消极案例会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和影响。另外,个别大学生校外参与不法活动,追逐物质生活、急功近利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都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难度。

(三)新媒体给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新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学生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自由沟通,虽然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但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新的问题。长期处于虚拟状态下,缺乏与人的自然接触和真实的交流,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沟通交往的欲望,无法适应现实生活,最终造成自我认知的模糊与困惑,使很多大学生的孤独感倍增,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出现[2]

二、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对辅导员角色认知、工作定位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和明确

一方面,辅导员对辅导员的角色认知、工作定位不够准确,对辅导员的职责认识比较笼统、比较肤浅,在工作中辅导员扮演了多种复杂的角色,很多边界不清的工作、临时突发事件等都由辅导员来处理,冲淡了主业,弱化了辅导员本应扮演的角色。

另一方面,经调查发现,为了评职称等原因,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也是一些高校的特色,这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分散了开展学生工作的精力,这种定位不准、不到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成效。近年来由于各高校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各高校副书记配备较晚,前无现成的经验,现无职责要求,使得一些同志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晰,工作责任履行不充分。

(二)对辅导员技能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此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和目标,对于提高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设程度具有历史性意义。目前很多高校大力培养辅导员的职业化技能,但大多数辅导员都希望学校加强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升,依托专门的机构及终身专业训练体系。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培养,通过系统培训措施,形成辅导员素质建设长效机制。近些年,受疫情影响,辅导员的培训较少,辅导员外出学习机会也不多,且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职业性。有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的时间不足、专业内容泛化,大多数培训是以报告、会议的为主要形式,以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工作成果等为主要内容,没有系统地培养辅导员知识技能的专业课程[3]

(三)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建设不完善,机制性建设的措施欠缺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复杂多样,多重身份并存,身兼教师、是辅导员、兼职组织员、团委书记等职务,承担工作任务繁重,事务性工作多,缺乏学术地位,发展空间有限,在访谈中,部分辅导员更倾向于转岗教学或行政管理,终身志向辅导员事业的较少,造成工作队伍不稳定。对辅导员“双重”身份价值认同不够明确,目前各大高校对辅导员的奖励、激励、劳动分配、均衡发展等举措不够明显。

(四)兼职辅导员日常考核需要进一步加强

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应进一步调动。大多数高校兼职辅导员为新入编教辅人员,按照学校的考核要求完成辅导员兼职任务,由于工作动机不同、承担课时量比较大,部分兼职辅导员“临时工”思想倾向存在,个别存在工作推着干,满足于“学生不出事”就行,在学生培养和教育上没有长远规划,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深化和悟化。对此,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兼职辅导员的培训与责任监督,细化、量化、强化日常工作的考核。

(五)辅导员心理建设需要重视

面对社会调整期,多重矛盾交织前所未有。师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较多,辅导员一方面要解决自身职业规划、家庭因素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对辅导员心理建设应进一步加强,打造身心健康的辅导员队伍同样重要。

三、新时代辅导员业务素质和队伍建设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角色定位

规范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要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要细化岗位职责,合理分工,从制度上明确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范围,使其真正扮演好三重角色。

一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求辅导员紧密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负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教育。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要求辅导员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求辅导员走进学生,跟学生做知心朋友,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对于非职责明确的工作有取有舍,防止过多繁杂的事务分散辅导员工作精力。抓好副书记角色定位,制订副书记工作职责,明确和量化工作内容,解决角色模糊的问题。将辅导员工作重心往学生的经常性管理、经常性思想教育和服务轉移,针对课时要求,把社会实践、劳动公益、年级会、班级会、实习培训和指导等与学生培养相关的内容作为辅导员课时量,使专职辅导员将工作重心转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上,减少精力外移的问题[4]

(二)进一步提升辅导员业务素质,打造过硬队伍

提升辅导员政治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能力。辅导员要与时俱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学生的思想先导者和引路人,帮助学生做到坚定理想信念、爱国爱党爱人民。辅导员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第一时间学习先进的政策、方针,了解当前形势下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时代使命,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辅导员要强化思想宣传引领,占领思想教育主阵地,将红色教育等主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提升辅导员思想道德素质。强化个人的工作作风与人格魅力。既要弘扬优秀传统,又要守正创新,将新思想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传承结合,发扬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宣传新时代抗疫精神,彰显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蕴含着追求卓越、练真本领的成长启迪。辅导员要凝练总结,培养有志青年、热血青年舍我其谁的担当与奉献,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社会公德的文明大学生。

丰富辅导员文化素养。网络的发达使世界文化不断交融,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与“西化”思想的侵蚀,辅导员要注重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了解教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原理、青年心理学等方面内容。辅导员要培养文学气质,腹有诗书,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娴熟的网络运用能力,与学生沟通无障碍,有方法,有途径,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宣传正能量过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辅导员培养自身健康、阳光、积极的品格感染学生,思想、教育、娱乐相融汇统一,既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要强化辅导员心理素质。辅导员多数为青年人,面对成百上千的学生,要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辅导员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遇到突发事件等情况,要体现出坚韧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性格、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的勇气[5]

(三)进一步抓好“传帮带”,确保队伍活力

老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宝贵财富,他们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决问题上有办法,要注意发挥老辅导员作用,建立“老带新”帮扶模式,制订帮带措施,着力解决新辅导员业务不熟、能力不强,以及兼职辅导员工作方法欠缺、标准不高等实际问题。一是传思想,教育新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作观,厚植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情怀,树牢国之大者,自觉担起培育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的责任;二是传方法,组织老辅导员将自己的知识宝库主动打开,将有用管用的培养学生的工作方法传授给新辅导员,使新任职的辅导员少走弯路。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对子,让老辅导员参与新辅导员的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起到“扶上马再送一程”的作用。对于确实经验不足的新辅导员,可以分配老辅导员帮助工作一个周期,手把手教方法[5]

(四)坚持高标准选配队伍,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的好坏。应该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专职辅导员按师生比1:200的标准配备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配齐专职辅导员,保证每个学院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一线专职辅导员。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坚持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结构。严把“入口关”,认真做好专职辅导员选聘工作。辅导员的选聘既要考虑具体岗位的需要,又要考虑辅导员队伍的性别、年龄及专业结构的合理性,要有计划地进行配备,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减少大出大进。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管理,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完善专兼职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健全专兼职辅导员评优评先的奖励制度,亮出尺子;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评聘、奖惩、晋级等挂钩。积极开展年度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向社会推出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先进事迹,亮出榜样。

(五)进一步强化能力培养,畅通培养渠道

规范辅导员日常培养工作,建立“走出去”培养机制,利用我国红色教育资源,进行“三定”培训,即定主题,根据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结合形势和任务要求,与培训机构联系,确定鲜明的培训主题。比如“新思想印航”“红军长征精神”等;定内容,即培训的知识点、学习内容、研讨形式等都要提前研究确定,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量体裁衣;定目标,培训不是走流程、不是放松,而是带着任务目标去,要求做到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激励、头脑得到充实、知识得到补充,结束后要通过体会交流、培训报告、案例实践等进行检验,并做好学习成果。建立“请进来”培养机制,聘请有经验的学生工作专家、思想教育行家等到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或现场答疑,用他山之石攻玉,引进先进的思想和工作经验,聘请的人员可以考虑高校教师、辅导员,也可以拓宽到教育系统的专家、部队思想工作行家、各领域的精英。要坚持职称单列单评,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把辅导员作为干部成长的摇篮,促进辅导员良性成长,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纪宏耀.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 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01):8-10.

[2] 田盛兰. 基于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20-03-25:215.

[3] 路成浩.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困境与突破[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7):80-83.

[4] 段雅君.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J]. 山西青年,2023(13):112-114.

[5] 张晓娜,周亚夫.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J]. 教育探索,2011(04):109-110.

(荐稿人:次春雷,吉林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张立苹(1981—),女,硕士,吉林体育学院学办主任兼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油田治安保卫工作难点及对策浅析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