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墓葬绘画中的升仙思想

2024-01-27 06:16马英明
书画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升仙成仙鬼怪

文_马英明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提要:在汉朝人的观念中,生与死是一种生存空间的转化。汉朝人会将死者生前的物品放入墓穴中,希望死者能在冥界继续生活。由此,死后生活成为人间生活的镜像。汉代人做了种种努力,他们希望重生,途径有两个:一是上天成仙,一是重新回到他所眷恋的世界。

引言

卡西尔曾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神话可以被解释为……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由于对生命的不中断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念,神话必须清除这种现象。原始宗教或许是我们在人类文化中可以看到的最坚定最有力的对生命的肯定。”[1]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死亡并不代表生命的结束,它只是一种新生命的延续。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仙人观念的表达才成为汉代绘画的主题。而汉朝神仙思想的中心内容则是道教信仰。

一、“龙”和“虎”作为接引的使者

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一座公元前4000年的墓葬里,在墓主人遗骸的两侧,贝壳排列成动物图案,东侧为龙,西侧为虎,头朝北,腿朝外。此外,墓主人脚部附近还有一个由蚌壳排列而成的三角形。巫鸿认为,由于“宇宙”以一种空间结构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想象,而西水坡墓的三个图案所构成的统一空间结构,将这一墓葬转化为宇宙的缩影。[2]在绘画方面,《人物龙凤图》(图1)、《人物御龙图》(图2)等战国时期的两幅帛画中也有龙的身影。在《人物龙凤图》中,一位女子侧面站立,双手捧着类似凤鸟的动物,在凤鸟的旁边,一条龙形动物向上攀升。在《人物御龙图》中,一位男子侧面站立,双手拿着缰绳;画的上方为华盖,三条飘带随风飘动;男子的脚下是龙的形象。龙的图像在汉代绘画中很常见,表达的意义有以下三种:第一,表示祥瑞;第二,作为升仙工具和神仙出行的工具;第三,起辟邪的作用。[3]其中,第二种含义能解释龙的图像在汉代绘画中为何频繁出现。《周易·乾卦》说“飞龙在天”[4],在古人的观念中,龙是可以骑乘和驯化的。《韩非子·说难篇》云:“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5]《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墓葬绘画中龙的形象作为“引魂升天”之用,表达了人们对成仙的一种追求。葛洪《抱朴子》记载:“凡乘跷道有三法:‘一曰龙跷,二曰虎跷,三曰鹿卢跷。’”龙、虎、鹿卢三跷是“通天”的工具。[6]

图1 人物龙凤图31.2cm×23.2cm湖南博物院藏

图2 人物御龙图37.5cm×28cm湖南博物院藏

虎的形象与龙一样,也有三种含义:第一,单纯表现动物;第二,表示祥瑞;第三,表示辟邪,在此类形象中,虎的形象更多作夸张变形处理,更加威严恐怖。《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云:“墓上树柏,路头石虎。……而魍像畏虎与柏。”[7]路头放置石虎雕像可以震慑危害墓主的魍像。汉朝时期,人们相信虎食鬼怪,驱邪除魔,并引导人们成仙;而鬼怪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在那个时代,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是不会消散的,墓穴最容易被鬼怪侵入,虎的形象可以阻止鬼怪打扰墓主的灵魂。为了让墓主升仙,墓葬绘画都会有仙人御龙的形象,而虎形象的存在则是为了防止亡灵在飞升的过程中被鬼怪影响,也是成仙的工具。《三辅黄图》引《神仙传·西王母传》云,西王母帮助黄帝打败蚩尤,“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在昆仑仙界中,虎更多地成为陪伴西王母的神兽。山东安丘董家庄汉墓西壁上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起伏的山峰间云雾缭绕,众多仙禽异兽飞翔跳跃,腰生双翼的仙人与龙、虎等神兽嬉戏。同时,骑虎升仙也是汉代人的理想选择。《焦氏易林》云:“驾龙骑虎,周遍天下。”

二、羽化成仙

“结合图像与文献,可以认为汉代羽人肩负三项神圣使命,即:一、接引升仙,赐仙药;二、行气导引,助长寿;三、奉神娱神,辟不祥。”[8]在汉画中,羽人的基本形象是人与鸟的结合。在陕西西安南玉丰村出土的青铜羽人,人物呈跪坐姿势,双耳极大,背部生有双翅,双臂弯曲,向前作抚摸姿势。孙作云认为,两汉羽人形象充满人间情趣,脱胎于《山海经》,源于山东夷族系的鸟图腾崇拜。[9]中央美术学院贺西林教授将羽人的形象分为四类:“第一类,人首人身,肩背出翼,两腿生羽;第二类,人首,鸟身鸟爪;第三类,鸟首人身,身出羽翼;第四类,人首兽身,身生羽翼。”[10]而在这四类中,第一类在汉画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上文提到的在陕西西安南玉丰村出土的青铜羽人就属于第一类形象。以下是羽人经常出现的场景:第一,翱翔于天,与雷公等诸神一同出现;第二,出没于仙境,与玉兔、蟾蜍等灵瑞一同陪侍在西王母或者东王公的周围;第三,在祥禽瑞兽中嬉戏舞蹈。[10]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郝滩镇新莽时期墓葬壁画中出现了羽人向西王母敬献物品的形象。在该画中,西王母端坐在画面左上方,两位仕女坐在左右,右侧仕女向前接过羽人进献的物品,一位羽人在左侧给西王母撑着华盖。

三、升仙途中的关键节点

伊利亚德认为,贯通宇宙的神圣突破点“是由一个‘开口’的象征所表现出来,透过这个开口,才使得一宇宙区域通往另一个区域成为可能(即从天上到地下、从地下到天上、从地下到底下世界)”[11]。门或者阙的图像在汉画中是用来隔绝或者统一人与地的。它既表示现世生活的终点,又表示来世生活的起点,生命的形式在此转换。[12]在远古神话传说中,神可以在凡间来去自如,人也能成神。王子今在《门祭与门神崇拜》中论述:“传说中天神境界的门户,就是所谓‘天门’。‘天门’的神话是和对于‘天’的神秘主义观念同时产生。”[13]《山海经》中记述,日月山是天界的枢纽,日月乃是天界神物,通过天门进出。“在汉代,人们普遍认为升仙是一种信仰,天门有三种含义:一种是星辰之名,一种是占卜的位置,一种是通往天堂的大门。汉朝道教的宗教信仰,认为人死后会有‘真死’‘托死’的说法。前者认为,死者生前修道有成,死后可以在‘太阴’境界修炼,完成生命形态的蜕变,再由天门进入仙境。后者认为,死者生前修为不足,作恶多端,必然会堕入地狱。”《玄都律文·章表律》云:“章消疾病,向鬼门。消灾,向地户。求长生,向天门。”

结语

在汉朝人的观念中,生与死是一种生存空间的转化,死者亲人会将其生前的物品放入墓穴中,希望其能在冥界继续自己的生命。他们希望可以重生,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上天成仙,一是重新回到他所眷恋的世界。

猜你喜欢
升仙成仙鬼怪
海绵“成仙”
高鹏矿业“升仙”
关于考古出土的东汉俑研究
自负的鬼怪
空间视角下楚汉葬俗中的凤凰演变
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
画鬼怪最容易
寻仙记
国画 久住山林半成仙
《聊斋志异》中的“红杏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