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探索及思考*

2024-01-27 07:07梁力汉姚梦迪钟泽培毛钰蘅田泽众
黑龙江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本科生公共卫生

梁力汉,姚梦迪,钟泽培,毛钰蘅,田泽众,杨 燕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广东 深圳 518107

在推进“健康中国2030”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战略背景下,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对现今公共卫生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育符合公共卫生领域发展要求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公共卫生教育的核心问题。

国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教育部提出的以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教学模式转变的教育计划[1],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一环,“大创项目”是培养公共卫生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应用与实践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然而,目前高校在“大创项目”过程中,学生创新实践的氛围尚不够浓厚,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仍需增强,创新创业支撑保障体系和成果转化机制亟待健全[2]。基于以上问题,结合学院实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要求[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对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校内外教学资源等方面全面梳理了目前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改革的方向,从创新实践氛围的营造、教师端与学生端的创新意愿和能力的培养、激励机制和政策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锐意改革,在培养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科研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1.1 营造创新氛围,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驱动发展,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前往20余家用人单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管部门、教学医院等,针对原培养方案,尤其是实践教育部分进行广泛调研,并向全体教师及在校本科生征求意见,最终细化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创新素质能力的要求,完善了创新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安排,旨在让“崇尚科学,追求创新”成为学院本科教学的一部分。

由于医学的专业性、知识性强,目前本科教学还是以讲授课程为主,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学院优化课程设置,更多地在低年级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PBL)、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等新型教学模式,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利用文献综述、科研设计的课堂展示等考核形式,培养学生检索文献、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参与和执行“大创项目”打下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和方法学基础。

1.2 动员全院师生,让本科生尽早接触科研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和每学期院长第一课、书记第一课等机会,在入学时就开始唤起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学院积极开展院长午餐会、学术午餐交流会等活动,邀请优秀学生作为科研创新之星分享经验;此外,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的党团会议上开展“大创项目”策划实施经验交流。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的科研优势,形成全院科研育人的创新文化,学院领导班子带头,培养一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专任教师队伍,并通过新教师培训等机会,鼓励教师以科研促教学,在课堂讲授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入学术研究前沿知识,并结合自身的科研专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院还形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惯例,所有教师常年招收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安排其参与导师课题,使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团队。学院还鼓励本科生在富有经验的导师指导下,依托导师课题组平台,积极申报并开展“大创项目”,在实践中系统地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同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院积极鼓励和带领本科生参加导师课题组组会,使得本科生更早接触科研,激发其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另外,学院定期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并向本科生开放,加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使本科生了解科研指导教师及研究生研究的内容,开阔了本科生的视野,也能够增加他们参与到真实科研项目的可能性。

1.3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要想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本科生,就必须配套长期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学生端,为了鼓励综合表现良好且实验能力突出的个人或团队,学院会在各类评优评先及对外交流机会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同时,学院设立各类科研创新奖学金,如融创奖学金中,学院设立了本科生学术创新奖,以此来激励在科研中崭露头角的优秀本科生同学。在教师端,学院将教师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果纳入学院本科教学奖惩管理办法,在“大创项目”中提供指导并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在绩效评定和年度考核中将予以奖励,以提高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4 优化政策制度,为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保障

近几年,学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培养符合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保驾护航。一方面,学院加强学生科研目标政策导向,实施教学改革计划,在每年的“大创项目”中积累素材,不断完善案例。另一方面,学院实行班主任管理制,聘任国家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定期培训班主任,加强教师间交流,强化班主任对学生科研的启蒙和引领作用。为提高创新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学院给予参与项目的带教老师经费支持等鼓励政策,从而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实施效果的分析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自开展本科生科研项目以来,围绕公共卫生专业知识领域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学院通过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施行长效激励手段、优化完善政策制度等多项举措构建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本科生“大创项目”、科研训练参与情况

从2019—2021年,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情况连续3 年超额完成学校分配的指标名额,参与学生人数呈十倍增长,立项级别也稳步提升。2023年6月,学院对2018级的78 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有关“大创项目”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 名同学(65.38%)在本科期间参加过“大创项目”,其中有近一半的同学(32.05%)参与了至少两个项目;参与过“大创项目”的同学中有30 人(58.82%)在本科期间进入过导师课题组参加科研训练。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度显著提升,见表1。

表1 本科生“大创项目”、科研训练参与情况

2.2 本科生“大创项目”、科研项目完成情况

2020—2022 年,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全部通过答辩,顺利完成结题,完成质量可观,不少论文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以共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7篇。本科生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大幅提高。

2.3 本科生通过“大创项目”、科研训练能力提升情况

在参与“大创项目”或科研训练的2018 级本科生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收获,28 名同学(54.90%)认为自己的能力提升较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认为自己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学最多,占总应答人次数的14.90%,其次为团结协作能力(14.51%)、科学研究能力(14.12%)、统计分析能力(14.12%)、沟通交流能力(13.33%)、汇报展示能力(10.98%)、专业素养(10.59%) 和实验操作能力(7.45%)。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见表2。

表2 本科生通过“大创项目”、科研训练能力提升情况

3 展望与思考

3.1 加强本科生导师制与“大创项目”的融合

参加“大创项目”是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4],然而仅依靠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很难单独完成大创课题。基于这种现状,参考其他学校的经验[5-6],学院将在未来采取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职导师,以导师为桥梁促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和拓展学生的课题来源,导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为学生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学习基础科研方法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

3.2 加强科教融合

人才培养不仅是依靠教学,科学研究也是重要一环。学院会在之后的课程中更多地结合学院教师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把这些研究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同时增设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前沿讲座、科研技能训练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参与从关注学科前沿、研究讨论科学问题开始,到查阅科学文献、确立科研选题、申请立项,再到研究过程、发表论文、成果鉴定,最后到成果转化和科学普及的完整的科学研究流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3 搭建学科交叉特色的科研能力训练平台

单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形势下,需要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学院将积极推广交叉协作的新文化,创建多学科教师合作创新和学生跨院系培养的新模式,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项目团队、指导教师团队和项目研究平台,在自我管理与教师指导中推进跨学科的合作学习,加速多学科交叉的高校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公共卫生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升公共卫生事业的水平和质量。“大创项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和交流能力,是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育要求的体现。本文基于学院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以科研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合作交流、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今后,学院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指导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科研创新型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本科生公共卫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