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椿蒂,黄林海
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放射科,广西 南宁 530199;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骨外科,广西 南宁 530199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下腰痛[1]。峡部和椎间盘在脊柱稳定性的维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腰椎峡部发生断裂后引起腰椎不稳定及疼痛,椎间盘在躯干重力作用下,包括临近椎间盘所承受了较大的剪切力,从而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加重,滑脱进展及终板应力损伤并可能导致Modic 改变。骨盆与腰椎相关参数对脊柱的平衡以及滑脱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2]。本研究对资料齐全的106例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滑脱分度进行分组,观察L5 峡部裂不同滑脱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脊柱矢状位参数、终板Modic 改变情况、滑脱节段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评估滑脱进展、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6 年9 月—2022 年8 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6例Ⅰ度及Ⅱ度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6 例,女性60 例;年龄18~88岁;身高149~176 cm,体重35~89 kg。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 岁,L5 椎体峡部裂滑脱,影像及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先天性、发育不良性滑脱及退变性滑脱,两个及以上的峡部裂滑脱,有腰椎手术病史,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核、肿瘤等,临床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体重指数(BMI):根据公式测算。Pfirrmann 分级:按照椎间盘退变的标准对腰椎MRI 正中矢状位T2WI 图像进行评估。Modic 改变情况:通过评估DR,MRI T1WI、T2WI、抑脂像终板及终板下骨的信号改变进行分级。滑脱分度按照Meyerding 法进行测量分度;腰骶角(LSA):L5 下终板和S1 上终板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腰椎前凸角(LL):L1 上终板与S1 上终板垂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骶骨倾斜角(SS):水平线与S1 上终板切线之间的夹角;L5 楔形变:L5 椎体前后缘的高度比。相关腰椎参数指标结果均经过3次测量后取平均数。
由于收集的临床数据中患者滑脱情况为Ⅰ度或Ⅱ度滑脱,根据滑脱情况分为Ⅰ度及Ⅱ度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信息、相关腰椎参数之间的差异。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 Mann-Whiney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滑脱节段Modic 改变、LL、上方临近节段Pfirrma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相关腰椎参数情况
性别、年龄、矢状面腰椎参数等对腰椎滑脱进展、椎间盘退变起重要作用。同时,腰椎滑脱、椎间盘退变也会引起腰椎矢状面参数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滑脱进展及椎间盘退变。腰椎峡部断裂后,受到身体剪切力的作用,可能导致椎体滑脱、滑脱节段、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终板发生一系列改变。
从收集的病例中发现,性别、年龄在滑脱分度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发生Ⅱ度滑脱概率大于男性;患者发生Ⅱ度滑脱的年龄大于Ⅰ度滑脱患者,年纪大发生Ⅱ度滑脱的几率增加。过去的研究[3-4]发现,发生椎间盘退变的高危因素就包含高龄的女性个体。年龄在椎间盘退变、滑脱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髓核水分丢失、退变增加,对腰椎稳定性的维持能力下降,加上峡部断裂后,L5椎体局部前移滑脱应力增加,导致滑脱进展。另外,研究[5]发现骨盆入射角在腰椎矢状位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角度大的骨盆入射角患者滑脱率大于低角度者,而女性骨盆入射角较男性明显增高[6],增大的骨盆入射角往往伴随SS 增加,骶骨倾斜度增加的同时L5峡部发生断裂,椎间盘应力增加,加上重力的作用,导致滑脱进展[7]。由此推断,L5峡部裂女性、高龄患者更容易进展成为Ⅱ度滑脱。
椎间盘对维持腰椎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当峡部发生断裂后,椎间盘对腰椎稳定性的维持显得更加重要。腰椎峡部断裂后,相应节段不稳定,活动度增加,往往加剧了椎间盘的慢性损伤,增加退变,同时也导致了滑脱进一步发展。但在本研究中发现,Ⅰ度及Ⅱ度L5 峡部裂滑脱患者中,滑脱节段椎间盘Pfirrman 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既往许勇等[8]的研究相符。考虑在Ⅰ度及Ⅱ度峡部裂滑脱患者中,Ⅱ度滑脱的距离相比Ⅰ度滑脱差距不大,两组患者之间滑脱节段椎间盘发生退变的程度无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收集更严重滑脱分度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或是需要根据滑脱节段Pfirrman 分级情况进行分组,对比各椎间盘退变分级中腰椎滑脱情况。本研究收集的病例数较少,需要进一步收集数据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Ⅱ度峡部裂滑脱中发生Modic 改变概率较高,张金芝等[9]研究也发现腰椎滑脱中Modic 改变发生率显著增高。腰椎峡部断裂后,受机体重力、椎间盘退变等因素影响,椎体上下终板之间的慢性异常生物力学刺激增加,导致椎间盘退变、软骨终板慢性损伤等诱发Modic 改变[10]。Ⅱ度峡部裂滑脱患者从Ⅰ度滑脱发展而来,病程相对较长,椎间盘、终板受到的慢性刺激、损伤大,发生Modic 改变较多,也导致慢性疼痛。腰椎发生滑脱后,为适应滑脱、避免滑脱进展,腰椎本身产生保护性代偿机制,脊柱系列的矫直会增加滑脱节段终板的应力性负荷损伤增加,导致Modic 改变发生。Ⅱ度滑脱患者的LL 增加,Ⅱ度滑脱患者,往往由于病程长、应力增加、椎间盘退变严重、腰椎自身参数等因素影响,导致椎间盘软骨终板损伤、炎症刺激,从而发生Modic改变[11]。
本研究统计发现,L5Ⅱ度峡部裂滑脱患者LL 大于Ⅰ度,与马泓等[12]研究相符。以往研究[3]发现,与正常人群的骨盆入射角、LL 相比,L5峡部裂性及退变性滑脱患者显著增高。对于L5 峡部已发生断裂、滑脱的患者,其L5/S1椎间盘成为制约滑脱进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同时,骶骨上终板在骨盆入射角角度越大时,越趋向垂直状态,使得腰骶部承受的剪切力大增,这对L5/S1椎间盘退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3]。骨盆入射角与LL关系密切[13],较大的骨盆入射角为实现机体重力平衡会促使腰椎前凸增加,加重了腰骶部剪切力,易造成L5 峡部裂性滑脱进一步发展[14]。LL、骨盆入射角与腰椎矢状面平衡、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关系密切[15],进行滑脱手术时对于LL 要尽可能矫正[16]。但也有学者[17]认为,骶骨平面会逐步趋于水平化,从而将LL 缩小,以达到在腰椎峡部裂发生滑脱后阻止腰椎滑脱进展的目的。
L5 峡部裂上方L4/5 椎间盘Pfirrman 分级中Ⅰ度及Ⅱ度发生Pfirrman 4 级改变的患者多于3 级和5 级。Ⅰ度及Ⅱ度L5 峡部不连滑脱患者中,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Pfirrman 分级大部分为4 级,L4/5 椎间盘无Pfirrman 1 级及2 级患者,可能由于年龄及腰椎滑脱因素,上面临近节段椎间盘受剪应力作用产生向前向下的作用力增加,导致椎间盘发生退变,包括一些较年轻患者。在收集的病例资料中,Ⅱ度滑脱患者L4/5 椎间盘Pfirrman 5 级患者较少,考虑原因为滑脱引起的椎间盘退变主要集中在滑脱节段上,引起滑脱上方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因素较少。以往的研究[8]也发现,Ⅰ度及Ⅱ度滑脱患者中滑脱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局限性:缺乏峡部裂滑脱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于设备因素影像资料中的腰椎侧位片很多未能照完股骨头,不能测量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等参数,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究L5 峡部裂性滑脱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Ⅰ度及Ⅱ度滑脱节段Modic 改变上相关分型之间差异有待进一步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体力劳动因素、工种等也可能与滑脱进展有关;病例数较少且年龄分布不均,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病程长短尚未在统计中,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老年及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L5 峡部裂性滑脱进展,滑脱严重患者更容易出现Modic 改变,临床中对L5滑脱进行复位内固定融合时要重视LL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