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 于铁峰 高凯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YB2022031);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YB2021024)
第一作者简介:郝凤(198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牧草营养与栽培管理。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39
摘 要:该文主要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在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中的融合应用,使草业科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根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充分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构建教学案例,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以期对该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草业科学;栽培学;牧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157-05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orage and forage crop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mak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rataculture sci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cultivation of forage and forage crops is a highly practical core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prataculture science.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prataculture science,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forage and crop cultivation, as well a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each chapter, this paper fully excavates the potent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structs teaching cases and, through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en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is field.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prataculture science; cultivation; forage grass
大学阶段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接触事物宽泛,知识涉及面广,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也是各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政教育与专业领域结合担负着重要的使命[1-2]。课程思政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可以完善教师教书育人需求,提升教师综合素养[3-4]。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传授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更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草业科学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6]。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作为草业科学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耕作、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种子生产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在过去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7]。因此,将思政内容融入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势在必行。内蒙古民族大学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团队教师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根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充分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构建教学案例,在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合实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 课程概况与教学环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着重于牧草及饲料作物生物学特性、土壤耕作、区域特点及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理論知识,针对各种牧草及饲料作物制订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人工草地建植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予以解决,生产出高产、稳产、优质,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饲料粮安全的优质牧草。为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强农,服务“三农”意识,满足牧草产业人才需求,结合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团队教师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生产实际和科研现场,不断对理论授课内容和模式进行探索,努力使理论联系实践。从课堂到田间,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田间进行实际操作,在生产实践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从田间再回到课堂,将发现或遇到的问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讨论解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利用课程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观察和操作来解决相关科研问题。这种课堂理论、室内实验、室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所学的科技知识螺旋升华,从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主体意识。
1.1 理论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内蒙古民族大学(简称“我校”)农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共设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8学时,另设实习20学时。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订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应用到理论授课中,并按照单元知识点分解成模块,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新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互动、问题为先导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提前预习,课堂讲授(主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课后布置作业、讨论等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与信息的双向流动。在教学方法上,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线上与线下并用,线上教学主要采用视频教学,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的四川农业大学的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进行线上学习,线下教学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基础上构建“引、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以“引”代“讲”,让学生以“做”代“看”,以此来代替传统的“讲、学、看”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看”向“做”进行转变,并结合田间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课程实验中进行科研探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将产、学、研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1.2 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授课相辅相成,特别是专业课的实验,是理论授课与田间实践沟通的桥梁,不仅可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養,强化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知识、技能和方法认知的培养,更是对团队合作、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培养。实验在教学中最具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各种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8]。实验教学共8学时,设置4个实验内容,分为课前预习、实验、实验报告和劳动心得总结等环节。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主要步骤、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和结论。通过实验与教学结合,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与实践结合可以巩固加深基础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产实践打好基础。
1.3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可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及理论知识的获得感[7]。本课程另设20学时,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与实验课同时开展,整个实践环节涉及从整地、平地等种床准备、播种建植、浇水、中耕等田间管理到收获后生产性能测定全过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学生能够了解牧草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熟悉人工草地建植和管理技能,从中体验到书本与田间的不同,感受到小草大业的使命感与团队精神。另外,在科尔沁沙地设有自主产权的农业科技园区2 000亩(其中牧草栽培试验基地200余亩,1亩约等于667 m2),还有与本专业长期合作的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实践能够与生产一线对接,并升华至科学研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服务于生产,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采用“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法,在生产实践中,鼓励积极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并向自主创新方向延伸,以满足草产业和社会的需求。
2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案例构建
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10]。我校组织了针对课程思政的各种培训讲座,帮助教师解读课程思政的意义,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思考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践行课程思政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且每年会举行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以赛代练,开拓思维,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草业科学专业涉及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1-12]。
1)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从课程形成背景、发展过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等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让学生明白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强调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从科学家及重要人物事迹中挖掘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和科学素养等元素;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多种科学方法和技能,如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栽培技术要点等。此外,不同科的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喜好和性质,植物之间如何搭配种植才能达到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3)关注生态文明,具有危机意识: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工草地的建植与管理,可修复天然草地退化,增加饲料粮缓解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对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强调危机感,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4)团队精神与法治意识:从专业理论知识、观点及教学实践挖掘其中蕴含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元素;从职业素养方面挖掘其中蕴含的职业道德、法治意识、工作作风等元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敬畏法律的道德观。
5)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可着重介绍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以及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此外,还可构建教学案例,如通过中国农业的发展史,以时间为主线,阐述犁的历史演变,总结人类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草学领域的院士及学者的研究经历,如任继周院士创立的草原分类体系,让学生关注学者实现从无到有再到精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通过改变农业结构,实施草田轮作,间混套作的配合施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快速精准的分子检测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增强学生对前沿高科技技术的了解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美国黑风暴”事件,国家土层的流失并结合内蒙古地区每年的沙尘暴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理念和小草大业的责任感。
本文以王建光主编的《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为蓝本[13],从以上思政内容入手,结合各章节重点和难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教学案例,具体见表1。
3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实施
通过以上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案例的构建及与课程知识点的融合,旨在实现以下三个思政育人目标。
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让学生从课堂讲授的“听”向实践中的“做”转变,实验和实践操作中逐层由大到小设置分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求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站位。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创新为魂”方向培养。通过开展实验操作,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激励学生们参加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强化实践教学,设置田间作业,分配田间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做促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参观实习,拓展实践教学内容,“产-学-研”协同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采用参与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走进草原,亲身体会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带来的幸福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剖析问题,关注民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始终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己任,为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中国作出贡献。
4 结束语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深度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持续更新研究成果与教学案例。每一门课程,都有独特的思政元素、思政内容,在专业知识中凝练思政内容,要找到内容与理念的契合点,且要遵循体系化和简约化的原则,同时实现专业内容的升华,真正做到专业与思政同向而行。最后将形成的体系内容在教学、实验、实践活动中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也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兆克.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J].智慧农业导刊,2023(13):153-156.
[2] 戴世英.铸造核心竞争力: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若干问题的思考[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1,41(6):794-795.
[3] 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4] 樊東,张鑫鑫,林志伟,等.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打造德才兼备一流专业人才——以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普通昆虫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2(2):96-103.
[5] 薛婷婷,张宁,李明,等.葡萄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8):263-266.
[6] 佘远富,许思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21(7):32-38.
[7] 刘庭玉,张玉霞,侯美玲.《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5):450-453.
[8] 李秋凤,李运起,徐敏云,等.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5):177-178.
[9] 刘香菊,刘在洲.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J].高等教育研究,2020(8):73-81.
[10] 方大春,裴梦迪.本科生导师制功能定位与育人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78-79,94.
[11] 尚红梅,田雨,徐博,等.“参与式”教学在《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5):153-164.
[12] 冯薇,赖宗锐,于明含,等.“草场经营与牧草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4):73-75.
[13] 王建光.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