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用理念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探索

2024-01-26 13:56:25徐建明
中国教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炼字指向文言

徐建明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1]4文言文课堂与中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是坚定认同的重要场域。同时,基于“用进废退”的知识建构常识和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多方面兴趣理论”—兴趣越多,越持久,学生心智活动的总量就越大,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课堂应该在教学评三个环节实践“趣用”理念。

一、词义积累之趣用

1. 教师趣用义理教

文言文课堂要重视词汇义理,树立“一个字是一个文本”的意识,让学生在语言的趣味运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1]5。比如,在学习《出师表》时,学生对“陟罚臧否”中“陟”的理解有困难,笔者就给学生展示图1,告诉学生“陟”的左边是“阜”,意为台阶或山丘;右边为两个“止”,是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两只脚,两相会意,表示人用双脚登上了山坡。趣用义理教,实际上体现了文言字词积累的美学价值,呼应了课标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1]5。

2. 学生趣用检索学

趣用检索学就是教学时完成一个追问:“请你找一个文言句子来印证这个字的意义。”目的在于夯实学生对文言词汇义理的掌握。笔者在课堂上通常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找到的句子拿出来交流。比如,为了印证“陟”的意思,学生会找出《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和《尚书·舜典》“三载,汝陟帝位”寻找印证,实质是学生针对某个文言词汇义理的微阅读过程,检索本身就是趣用的过程,因为在印证的同时,学生也拓展了对该字词义的认知。

3. 学生用词造句以求趣评

文言造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现代汉语表达的简洁、凝练、典雅有重要作用。学生会用文言词汇造句,词汇就能在“趣用”中入心入脑。在学习《出师表》时,学生用“陟”造句:“以其护驾有功,帝陟其上将军。”“东坡关心国事,不陟反贬,冤矣!”日常教学中,笔者还会让学生用文言词汇写小诗、作对联。这种短小的语言实践运用,常常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在义趣横生中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2]。

文言词汇教学中趣教、趣学、趣评是融为一体的。趣教,指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倾听;趣学,指向学生的检索能力;趣评,这一高阶评价指向语言的实践运用。三者的中心目标是有效有趣地积累词汇。

二、文白转换之趣用

1. 教师择其要句实现趣教

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句子翻译,如与中心相关的、具有特殊用法的、句式典型的,让学生发现挑战“要句”字字落实的趣味。择其要句趣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做减法,找出影响学生理解全局的“要句”,然后字字落实地趣教,从而达到“减”能增趣的理想效果。

2. 学生在裸译中追求趣学

“裸译”也叫“原初翻译”,指学生在不依据注解的情况下,凭已有的认知进行翻译。以《孙权劝学》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为例,学生常出现以下几种翻译:

学生1:“爱卿今天应当很糊涂地在执掌事情,你不可以不学习呀!”

学生2:“我亲爱的,你今天当然很糊涂,掌握着那么多的事情,不可以不学习!”

学生3:“吕卿今天当真很糊涂地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学生都译错了,且各有各的错,这些错误恰恰活跃了课堂气氛;继而,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下再结合教材注解翻译,就会发现翻译的关键在于对“涂”的正确理解、对“卿”的文化理解,从而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顿悟”是课堂最大的“趣用”收获;“裸译”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裸译实践会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而来。

3. 学生巧用文言句群实现趣评

用文言词汇造句,是文言表达的初始阶段;把白话转换成文言句群,则是“用”文言的中级阶段。在“零起点”教授《岳阳楼记》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试着把以下文字转换成文言句群: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做郡守。到了第二年,在他的治理下,巴陵郡政事通顺,人民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盛起来了。于是他就着手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岳阳楼原来的规模,在岳阳楼上刻了唐代和现代贤人诗词歌赋,他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情。

把现代汉语转换成文言句群,很有挑戰性、趣味性,其评价指向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能否贴近现代汉语不断回顾所积累的文言词汇—指向词汇积累。如学生在寻求表达时会用“谪”“具”等重要词汇,也学会了古人表达时间的方式,就可以认定为优秀。第二个层级:能否用所学过文言句式表达—指向句式积累。学生如果能够把“在岳阳楼上”用“于其上”以介词宾语后置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认定为优秀。第三个层级:能否达成段落语义的基本呈现—指向内容的完整度。能够把段落的内容尽力表达完整,就可认定为一般或良好。

一般而言,学生不可能实现与课文完全重合的文言表达,学生彼此欣赏白话转换文言的成果,常常笑声不断,课堂温和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文言文。

白话向文言的转换,可不必拘泥于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把自己平时的小练笔改成文言句群,让学生体悟文言表达凝练、简约的独特之美,这对学生驾驭现代文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三、读写融合之趣用

1. 以炼字为抓手趣教

从炼字入手训练学生文言表达,是学生写“句”

“段”“篇”的基础,巧设炼字教学环节要不失其趣,也不失其“用”。为了让学生体味《天净沙·秋思》画面里的逻辑关系,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请在括号里加一个文言词汇,使诗歌蒙太奇的艺术更便于读者理解。”经过讨论,最终形成了以下补充内容:

甲:枯藤老树(栖)昏鸦

乙:小桥流水(枕)人家

丙:古道西风(鞭)瘦马

丁:夕阳(欲颓)(正)西下

戊:断肠人(伶仃)在天涯

甲句:学生交流时有“有”“居”“住”“留”

“停”“寄”“栖”,最终一致倾向于“栖”更富有文言味,也更富有诗意。

乙句:巧妙地用“枕”,因为那名学生读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丙句:學生讨论时主要在“吹”“抽”“鞭”之间发生争议,通过讨论辨析,大家觉得,“吹”太直接,更接近现代汉语,“抽”尽管有拟人的修辞,但还是不如“鞭”,“鞭”字名词活用作动词,似乎能让读者听到嗖嗖的马鞭声,细细的马鞭在空中划过的声音与西风的声音很接近。

丁句:学生借用了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戊句:学生受文天祥诗句的影响弃“孤独”而用“伶仃”。大家一致认为,在文言表达中“孤独”和“伶仃”尽管都是双声词,但“伶仃”更有音韵感,人的“伶仃”与马的“瘦”骨伶仃也能产生呼应关系。

炼字让阅读由“言”的修炼向“文”的认知挺进,是极富审美趣味的语言修炼过程,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大用。在趣教环节把字“炼”好了,在趣学环节句子表达就有了根基。

2. 以创意仿写为抓手趣学

文言文课堂读写融合,实现写的“倾吐”要求不宜太高,所以起始目标设定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创意仿写。在教授《岳阳楼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笔者设计了写作训练:“读了范仲淹结尾的抒情和议论,假如你是迁客骚人,试着结合前面两处‘登斯楼也’的感慨抒发你的感受。”

这样的创造性文言写作,有支架,即有范式的参照,学生的热情很高,表达输出也比较令人满意。

3. 以类文写作实践趣评

文言写作实践对中学生而言,难度很大,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可供参照的类文。类文写作对中学生而言是一种趣味性写作训练。学了《湖心亭看雪》,笔者让学生模仿张岱,写一段小品文。有学生写出这样的短篇:

西历2021夏历辛丑十月,余住姑苏山塘。雨漫漫洒洒,三日不休,河中游人寂寂,街肆店铺半掩,飞鸟栖于高林。午睡苏醒,余独自出行,遥望雨中虎丘,天与树与山混为一谈,山一堆、塔一竖、树几抹、几线小径,点点墨迹,许是如予之无事者,行于天地之间。

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会有可喜的收获。

类文写作评价指向“趣教”层面,考查学生会不会炼字,“山一堆、塔一竖、树几抹、几线小径”中的“堆”“竖”“抹”“线”足以证明炼字的成功;指向“趣学”层面,考量学生句子表达是否合乎法度,以上小品文,学生的文言表达句式简约,基本合乎规范。

以类文写作实践趣评,关键是要找到适切的文本,教学不能忽视课标要求初中生只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教师适时开展适度的文言写作,进行适切评价,对学生学好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趣教、趣学、趣评均是以“趣用”贯通在一起的,课堂教学目标清晰,活动设计适切,评价指向集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4):16.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读写融合创意训练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LX/02/228/06)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炼字指向文言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中华诗词(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6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传媒评论(2017年8期)2017-11-08 01:47:36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中华诗词(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8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教师·上(2016年9期)2016-10-08 13:13:26
辨别词性,分类作答——例谈如何解答“炼字”题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6
长凭剑气舒联韵 不吝琴心炼字功
对联(2011年6期)2011-09-18 02: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