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蒙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特点比较明显,教学形式自主和灵活,教学资源开放多样,教学互动交流频率较高。 高校需要结合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及育人目标调整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衔接,科学设置课程,完善教学体系,着力开发软件平台。 在高瞻远瞩、理性分析中协同规划英语课程内容,全面加强线下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适应力,实现兼收并蓄和扬长避短,确保数字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提升整体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水准。
中外合作办学以中国教育机构与国外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为前提,以中国公民为招生对象,通过协同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准,保障最佳的育人质量。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双方会主动学习对方的优秀教育经验、教育内容、管理模式和培养手段,实现优势互补。 对高校英语教学来说,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活动时需要科学评估具体的项目内容,主动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综合考量社会效益和办学质量,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行为,稳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教学管理能力[1]。 在数字化大环境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多元,英语教学改革进程逐步加快,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利和深入。 为了将数字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学校需要在顶层设计、宏观规划的过程中科学定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动为社会培养优秀合格且具有国际视野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首先,有助于整合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思路和方向。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普及,人们的信息检索查询越来越便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了优化升级,合作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动明显。 在共享信息资源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中外合作双方能够实现平等共赢和共享互联,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英语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优质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及管理经验开始在中外合作双方中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其次,有助于引进国外优秀的英语管理经验和教学课程经验。 数字化时代下的信息资源基本不受时空限制,开放性较强,能够实现国外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的强化应用。 语言和文化的交流障碍逐步被减弱,跨文化学习和交际成为大势所趋,能够为高校英语教学注入活力。 学生也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出色完成英语学习任务,逐步习得语言学习技能,实现“学英语”向“用英语”的顺利过渡[2]。
最后,有助于为跨国远程教学提供便利,实现线上互动教学。 在英语中外合作教学中,我国教师的汉语基础相对扎实,熟悉中国文化,国外大学教师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在线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学习指导。 英语专业学生能够同时接受双方的教育,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学习思路更加开阔,能够接触更多优秀的学习资源,实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个人的英语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入人心,网络时代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更加严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合作模式备受诟病,弊端日益凸显,难以适应新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要求。 高校需要立足数字文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趋势及新标准,主动探索新的英语教学路径,从多个视角着手,实现与时俱进和多措并举。
中外教学模式理念策略和手段各有不同,从课程设置层面来看,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相对完善,内容细致全面,同时以教材为先导,实现课程与教材的无缝衔接。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十分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和交互性,在数字化环境下,在线交流和学习成为主流,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习惯了自主学习和线上学习。 因此,在着力开发英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高校需要结合中方学生的思维习惯、课程设置传统以及外方学生的思维模式及课程体系灵活开发英语合作办学项目,全面满足双方的学习需求[3]。 首先,高校需要设置英语教学大纲。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性较强,学校通过引入外方合作项目的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英语学科及英语专业。 在合作办学时,高校需要综合考量英语学科的发展规律以及市场需求,依托大数据技术了解就业现状和市场发展态势,将前沿的英语学科知识融入合作办学项目中,主动为英语学科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助力。 其次,英语教师需要灵活调整学科授课模式。 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模式亟待改进,教师应尝试国际化的授课方法,借助互联网线上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主动与国外大学语言授课模式接轨,将分组讨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小班授课融入英语课堂,在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中国学生与国外教师交流沟通,打造多维互动课堂,让学生能够参与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有效扫清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和跨语言学习中的各类障碍。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高度关注英语课堂中中外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双方互相分享各自的语言学习经验,了解彼此的逻辑判断和思维方法,加强文化交流及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形成国际化视野。最后,学校需要打造英语教师队伍,提升整体的英语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直接反映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在中外合作办学时,高校应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并保障独立性和系统性。 在与国际院校合作时,国外合作方所提供的英语师资非常有限,极具保留性。 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师既需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还应灵活教育网络技术,熟练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带领学生探索新知,因此线上教学非常有必要。 英语教师需要利用专业权威的线上平台,掌握多种教学技能。 在聘请外籍教授及专家时,高校需要综合考量对方的网络教学技能水平和经验,确保线上线下教学能够发挥必要的作用,实现双线并行。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提和基础,软件开发和建设非常关键,只有打造立体成熟、功能齐全的网络平台才能够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快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并构建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4]。 首先,学校需要结合基本学情教情以及终极育人目标开发教学软件平台,合理规划英语课程,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科学分配、高效管理及合理排列。 网络学习平台的打造非常有必要,学校需要以此为起点,全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硬件条件,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英语教师能够利用在线课堂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及沟通,学生也可以直接与外籍英语教师分享经验和想法,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障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 教师也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沟通调整教学思路,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 与其他合作办学项目相比,英语办学的难度系数偏高,学校应主动引进慕课教学系统,结合中外英语教学特色及优势设置跨文化及跨语言教学模块,促进英语教学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确保中外合作办学能够满足我国英语教学的本土化发展需要。 其次,高校需要打造英语课程管理平台以及学生管理平台,建设教学质量督导预警系统、英语课程管理平台及学生管理平台,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提升英语教学水准,实时监控和管理学生的在线英语学习,确保学生能够自主登录软件注册,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长、作业完成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实现全过程管理。 最后,学校需要整合利用多种线上平台加强网络宣传,丰富英语合作课程内容,加快英语课程的建设和进程。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相对严格,语言文化课的难度系数较高,部分英语专业和英语学科的合作范围较为有限。 学校需要加大英语学科建设力度,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和对外吸引力,将英语打造为优势学科及前沿学科,全面落实合作办学目的,设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以及极具时代意义的合作办学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师资力量,打造办学硬件优、科研实力强的国际学校。 在提升英语课程国际影响时,学校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外界,与外界交流及沟通,主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借助对外联系以及网络宣传,与世界知名学校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互换英语留学生,科学设置多种合作项目,促进英语学科的全面发展及改革转型。
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尽管非常便利,但是竞争力越来越强,要求更加严格。 高校需要结合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全面改革固有的教学理念,在开展线上教育的同时,积极落实线下培育工作,逐步提升英语教学的跨文化调适能力,实现兼收并蓄和齐头并进。 首先,学校应立足英语教学环境和条件,适当调试英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文化碰撞。 英语中外合作办学符合大势所趋,但是由此所带来的中外文化差异不容忽视,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各种合作冲突频频出现,极大地阻碍了中外教学发展,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不佳[5]。 要想在数字化背景下克服文化差异,高校需要逐步加强线下教育,适当调试文化之间的碰撞。 英语教师跨文化表达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必要,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高校需要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着手,主动按照国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习惯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但是学生存在诸多的理解困惑,学校需要在引进外籍教师时综合考量教师对中西方文化以及对中国学生的了解程度,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海量数据,选择合适的英语教师。 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强化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6]。 在英语授课时,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带领学生学习外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觉规避西方文化的侵蚀,做到兼容并蓄。其次,学校需要重视英语教学内容的文化适应性,适当优化教学方法和教材。 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各种教学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学校可以利用时代发展产物优化英语教材,综合考量教材的文化适应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学校引进的教学方法、教材以及课程极具开放性,但是“水土不服”的问题比较明显。 学校需要了解中国学生的英语基础,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文化适应性。 英语教师需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尝试通过开放式教学和小班授课,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文化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来指导学生探索新知。 最后,学校需要加强与中外合作办学双方的交流及沟通,促进学生的双向互动。 在组织英语教师学习本土及国外教学文化的同时,高校还应组织英语专业的学生及外籍教师进行学习和实践,提升文化的适应性以及语言交流的频率,邀请中方英语专业的学生及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师共同组织教学研讨会,结合当前的教学文化冲突,调整合作办学的思路,全面优化英语教学管理方式以及课程体系,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拉近双方距离。 将更多的新鲜血液和时代色彩注入英语合作办学项目,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能够走向世界,大放异彩。
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数字化环境,高校需要转变固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科学设置合作办学项目,立足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主动与国际接轨。 从线上与线下的紧密融合着手,灵活调整教学模式,科学设置英语课程,着力开发教学软件平台,实现英语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协调统一及齐抓共管。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加强线下培养,稳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跨文化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能够做到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