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2024-01-24 03:40许将翟铄藏宇晨
中国标准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

许将 翟铄 藏宇晨

摘 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通过一套标准体系方法来对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进行梳理和升级,以应对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本文从安全是前提、流程是基础、数据是关键、集成是方法、协同是保障和降本是目标六个维度阐述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和必要性,解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在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理念创新中面临的问题,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流程构建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9.01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System

XU Jiang ZHAI Shuo ZANG Yuchen

(China Coal Aerial Surrey and Remote Sensing Group Co., Ltd.)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t is necessary to sort out and upgrade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management mode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 enterprise through a set of standards system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risk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enterprise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oper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necessity of building a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system from six dimensions: process is the foundation, data is the key, integration is the method, collaboration is the guarantee, cost reduction is the purpose, and safety is the premise.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enterprise at the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and executive levels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management concept innovation, optimiz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 ciency of enterprises operation.

Key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system, process construction

0 引 言

《“十四五”推進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中指出规范引导部门信息化规划同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衔接,鼓励顶层设计与迭代建设相结合,优先支持统筹强、框架清、投资小、见效快的建设需求[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部分企业产品竞争的差异逐步缩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运营模式和管理效率上,比如一些全球化企业通过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科学的流程保障来支撑业务全球运营,这就是信息化时代带给企业运作模式最直接的变化。如何通过内部经营效益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来实现转型升级,成为众多企业探讨的重大课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三者的实现不可分割,并相互支持、彼此补充,从而达到融合又相互制约[2-3]。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如何通过构建标准体系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收益最大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必要性分析

1.1 集中管理的需要

随着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各类资源业务的配置难以从组织架构的宏观规划落地,往往仅在单一环节堆砌工具,工具底层的业务数据难以流通,导致组织内部的数据孤岛始终存在,容易造成管理分散化的问题。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为了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竞争,需要一些内部运行数据作为决策依据,支撑企业不断的创新发展,企业信息化就是解决企业集中管理的有力抓手。

1.2 数字化经营的需要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生产过程、物流数据、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数据往往分布在不同的系统或者掌握在不同人手中,在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统一数据过程都会滞后,而且数据状态本身会随着企业的经营过程发生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是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汇聚加工信息资源,并将汇聚的信息按照指定权限提供给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以便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整合优化的决策,实现经营过程数字化[4]。

1.3 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管理者通常是通过听取汇报的方式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这种方式很容易掩盖经营风险,造成过程管理不可控。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一系列过程管理系统、方法和工具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对涉及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五要素进行精益管理,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

2 构建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是每个信息子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项性能指标[5]。因此,标准体系构建过程需充分考虑生产环节、保障环节和辅助决策环节的各个节点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先后次序和必要性,应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总体设计要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配置为出发点,深度融合各业务子单元和管理子过程中的每个流程,把业务需求当做第一要素进行规划设计。

(2)技术方案采取总体设计、分布实施的办法。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实施过程中优先完成业务执行层及管理中的底层管理,逐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数字化过渡,保障体系建设始终与实际需求一致。

(3)过程沟通机制应结合管理机制考虑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特别是执行层的功能设计要充分考虑操作的简便实用和分析统计的直观明了。

2.2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系统设计考虑的第一要素,管理信息化亦是如此,标准体系构建应充分考虑业务最大制约因素和性价比。首先,企业要通过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须重视自己最短的“板”,特别是与生产环节强相关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充分论证制约短、中、长期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实现资源利用经济最大化;其次,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整合利用已有信息化资源,实现管理数据的汇聚和共享;第三,硬件选型应尽可能选择成熟且性价比高的设备,以便节省投资;最后,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且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2.3 可维护性原则

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系统维护在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6]。因此,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是提高管理信息系统性能的必备措施,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体系架构采用分布式结构和模块化构造,充分考虑移植性和维护性,对于某些功能模块和流程的修改,需提供对应的工具来达到快速配置的目的。

(2)管理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配置、删减、扩充,以及端口配置等可通过参数设置完成,部分功能可采用参数定义及生成方式以保证其具备普遍适应性。

(3)数据结构更改可通过第三方通用工具完成报表及部分数据模块的组装,能够快速地支撑业务的变更。

3 构建方法

3.1 流程是基础

流程是企业各个业务环节沟通的基础,流程重组是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基础[7],标准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是对流程进行梳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和生产效率问题。首先,业务流程实现电子化,管理数据实现系统化,旨在提升业务流转效率和处理速率;其次,业务流程实现可追溯的过程管理,将流程流转每个处理环节自动记录,便于对处理过程进行溯源;再次,完成流程全过程可控制。流程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管理信息化能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部门职能重疊、中间层次过多、流程不闭环等缺陷,通过管理矩阵与流程关键节点的结合实现业务过程的管控,保证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由一个固定要素(组织、部门、个人等)完成,对每个过程节点进行监控,做到工作不重复、人员不冗余、过程可控制、结果可查询;最后,实现流程可配置和分析统计。企业运行总业务流程需顶层设计,兼顾各个分子单元的业务效率,但分子流程需根据业务发展进行适当配置,便于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能够对流转过程的数据进行统计以及流转效率分析,进一步优化流程审批效能,确保流程再造能够夯实标准体系构建基础。

3.2 数据是关键

“用数据说话的企业管理才有效”,这句话深受众多企业家的认同,可见数据在管理中心的关键作用。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解决了数据采集和可视化问题,但数据赋能才是企业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数据标准需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维护”的建设原则,实现整体规划、统筹建设,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包括数据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业务管理标准等,避免形成数据孤岛[8]。同时从方法上通过给数据进行赋能,挖掘关联数据,解读关键数据,应用数据决策,给管理者提供一份详尽的数据辅助决策报表。

3.3 集成是方法

集成是多个技术、系统、业务和流程的集合总成,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环节(MES系统、SRM系统、WMS系统等)、保障环节(CRM系统、OA系统等)和辅助决策环节(ERP系统、PDM系统等)的协同效应问题,是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方法。按照业务和类型分为硬件集成、数据集成、软件集成、业务集成和组织机构集成。通过集成方法的应用解决互联互通、工作不一致等问题,最终生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沟通协调机制,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3.4 协同是保障

协同应当从整体视角出发,以企业价值链为准绳,打造贯穿企业全线数字经营主线,实现跨专业、跨部门、跨组织的高效沟通,是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保障,也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环节。现代企业管理不再要求管理工具大而全,而是根据使用场景的变化和作业需求转向模块化、轻量化,同时能够实现业务间的“松耦合”,让结构复杂的异构数据高效流通,实现各类工具、人员、业务高度对齐。企业运作方式也不再是点线面式结构,而是网状结构,通过一个点能够拉出所有这个信息点的关联信息,实现业务、办公、流程、数据管理一体化。

3.5 降本是目标

企业成本有多种不同分类,比如财务成本与管理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人力成本与沟通成本等,所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流程重组以及协同集成,核心是解决生产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降低运营成本。因此降本增效贯穿标准体系构建始终,是每一个体系方法构建的主要目标。

4 结 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管理跟业务发展再平衡的有效方法。决策层通过标准体系的构建透视各类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作为决策的支撑信息,同时可实现透明且规范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决策水平。管理层借助管理工具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销售、研发和制造之间有效衔接与沟通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业务协作,实现部门与业务单元间的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避免重复性工作,提升事务管理能力。执行层通过标准流程体系构建能够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和资源,在事务处理过程中有规可循、有据可查,极大地提升办事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工作技能,享受工作的成就和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1(10):4.

[2]孙吉超.基于精益管理的重汽集团配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邹尽韬.宁夏A银行信息化管理应用分[D].银川:宁夏大学,2012.

[4]李玉华.吉林老工业基地股份制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09,74(36):30-31.

[5]董兴涛.基于WebGIS的油田电力线路管理系统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6]程硕.基于EAM的特钢行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研[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7]宋婕.标准数字化:未来发展新趋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数字化战略综述[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10):51-54.

[8]刘冬.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5(1):49-51.

作者简介

许将,硕士,工程师,西安煤航遥感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主要从事企业改革与管理研究。

翟铄,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数字化项目管理研究。

藏宇晨,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袁文静)

猜你喜欢
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
浅析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发展
浅谈目前我囯船员结构状况的改善方案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对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浅析(一)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
关于商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