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标准”的创新基因

2024-01-24 00:40周晓峰许钦祥周竞艳张佩玉
中国标准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武汉市武汉知识产权

周晓峰 许钦祥 周竞艳 张佩玉

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全国中心城市武汉市近年来大力推动标准化工作, 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构建了涵盖制造、服务、建设、农业、生态、文化和治理等7大方面的新型武汉标准体系。2022年,武汉市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1项,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中部地区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全国首创建设城市发展标准研究中心和团体标准发展促进中心,全国率先开展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全国率先建设一体化的基层标准化服务站所,成立中部地区首个标准化技术服务事务所……这是武汉市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3年来取得的部分成绩。

“武汉标准”缘何能叫响全国呢?相关负责人说,武汉市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3年来,标准化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全市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贯彻实施力度显著加大,标准支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作用更加显著,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武汉标准”的四个“创新”

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同意武汉市开展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为全国首批获批创建的三个城市之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赋予武汉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使命,是希望武汉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国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暨质量提升行动动员大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部署讲话,推动以四大创新打造武汉新型标准体系。

创新标准化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标准化管理体制日益健全。

创新“武汉标准”体系。支持制定一批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严于和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基本建立涵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武汉标准体系。

创新标准提升路径。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在重点领域实施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实施企业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

创新标准服务体系。搭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新型标准化服务机构,培育各行各业标准化高端人才,建设标准化骨干队伍等。

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全方位推进标准化改革创新,有利于武汉市加强质量、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在四大创新工作中,武汉市各行各业竞相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案例。

案例一、小公司参与国际电信联盟5G标准制定

武汉瑞盈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国家新基建重点领域的网络通信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面对全球通信巨头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全球标准竞争,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难题。2016年开始,公司一方面以中国代表团观察员身份,联合湖北大学、中国信科等参加国际电信联盟会议;另一方面积极申请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SME计划,2019年成为国际正式成员,获得以国际电信联盟独立成员名义参与标准活动资格,是国内首批获得国际电信联盟成员资格的中小企业。

公司在5G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技术和专利布局,提出多项通信网络人工智能专利,2017年主导、参与的多项基于机器学习的ITU-T 5G网络服务质量保障标准(Y.3106/3107/3170/3175/3109/3117)获得正式批准,实现了公司在国际标准上的突破。公司核心专利“一种保障5G网络服务质量的人工智能设备及部署方式(202022063727.8)”完成标准必要专利申明,成为ITU-T Y.3175国际标准的必要专利,将5G技术拓展到工业互联网等垂直领域。

案例二、“武汉名品”首个团体标准诞生

“武汉名品”是代表武汉制造业和服务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是武汉市产品高端质量的代名词。

2020年7月,武汉发布了“武汉名品”的首个团体标准——《智能型低压成套电力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该标准由盛隆电气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作为参与起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代表了行业、政府对盛隆产品的认可。该标准对武汉电气行业来说,非常具有引领性、前瞻性,为“武汉名品”认证提供了一个有专业高度的依据。

2020年12月,由盛隆电气自主研发的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低压柜iPanel,通过“武汉名品”国际认证联盟的严格审查,正式获得“武汉名品”认证。认证的主要依据是“武汉名品”首个发布实施的团体标准——《智能型低压成套电力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Panel智能低压柜有三项关键智能化技术位居行业第一,两项关键安全参数达到行业最高水平,产品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及IEC标准要求。

案例三、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武汉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推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具体到“怎么算节能、怎么算不节能”这一基本问题,一直没有一套相对科学、精确、规范的标准。同时,各区、各部门、各类建筑物、各种用能设备的能耗也有差别,如果“一刀切”地下达节能目标任务,既有失公平,也缺乏可操作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和难点,截至2022年初,通过调查摸底,武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掌握了全市2486家和市本级442家公共机构的用能基本情况,形成了《武汉市公共机构名录库》《武汉市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名录库》《武汉市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信息库》《武汉市节水型公共机构信息库》。同时,在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武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制定《武汉市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市地方标准,为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使用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引领和支撑。经过共同努力,全市313家党政机关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授予“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全市共建成国家级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1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7家、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1家。

直面“痛点” 突出“亮点”

标准化改革创新,重在直面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探索有效解决之道。武汉市先行区创建工作中,针对标准及标准化具体工作的难点痛点问题,探索了7项亮点经验。归纳起来包括“1+3”项新型体制机制、2套特色基础体系和1项特色工作模式。

亮点经验1:以党委领导为核心构建标准化统筹协作新机制。武汉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方案》,强调要构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覆盖的新型武汉标准体系。在市委支持下,成立全市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各重点区、重点部门均成立了标准化领导协调机构。

市委领导提出要将“武汉标准”打造成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市级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考核及各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内容,出台了《武汉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励办法》。将标准化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培训内容,国际标准化专题纳入武汉市干部教育“名家讲坛”,并将标准化纳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课程,在全国率先举办了“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

亮点经验2:以“四同步”为重点协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武汉市印发了《协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与标准化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现知识产权培育和技术标准制定的同步规划、部署、实施和提高;构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首批制定《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规范》《知识产权服务规范一般要求》等5项市地方标准;分类开展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开展企业试点、产业园区试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试点;培育发展专利和标准联盟,组建13个技术标准联盟,在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相关技术标准联盟中开展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融合工作;开展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融合专业性研究,重点开展标准必要专利、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互动支撑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运用;建设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通标准化专家库与知识产权专家库,建立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一体化专家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亮点经验3:以完整的团体标准培育发展工作链增强标准有效供给。武汉市针对标准供给不足的难点,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作为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三年新增团体标准177项,重点集中在公共安全、创业创新、民生服务、特色产业、终端消费品等领域。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及优化已成为武汉市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实现“优标优质优价”的重要途径。

亮点经验4:以多措并举构建标准有效实施机制。针对普遍存在的“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武汉市探索建立多措并举的标准实施机制。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加大对相关领域强制性标准和自我明示执行标准的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自我声明公开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开展事后监督抽查,推动将地方标准纳入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和行政文件中。《武汉市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报批地方标准时,必须同时报送相应实施方案;《武汉市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加强旅游地方标准的实施。对市场供给的团体标准,指导相关团体,采取行业内达标认定或者第三方认证的方式促进其有效实施。

在企业中积极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领先标准,培育标准“领跑者”企业。开展国家及省市标准化试点示范,对标准实施效果好的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予以总结宣传推广。

亮点经验5:以系统化思维科学构建各领域全覆盖的新型标准体系。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深化,对标准供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前在标准供给上普遍存在碎片化和交叉重叠的现象,为纠正这种问题,以先行区创建为契机,进行了系统化顶层设计,对标准体系重构,针对系统布局不全的问题,构建了涵盖制造、服务、建设、农业、生态、文化、治理7个方面的新型“武汉标准”体系。

亮点经验6:以一体化服务为核心构建基层标准化服务网。中小企业是标准提升的主要薄弱环节,针对目前基层标准化服务站点少、能力弱、神经末梢不畅的难点,武汉市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机构支撑、主体多元、服务叠加、资源共享”的基层标准化服务模式,形成了运转有效的基层标准化服务网。

先行區创建期间,全市已建成涵盖标准化服务的质量技术基础基层服务站16个,累计开展现场指导1800余次,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1万户(次),帮助中小微企业节省检测、咨询等各项费用近亿元,全市中小微企业对市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

亮点经验7:以有效服务中心城市市域治理开创标准化有为有位新局面。中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武汉市以先行区创建为契机,坚持“一流城市一流治理,一流治理一流标准”的理念,基本建立中心城市市域治理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武汉市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市域治理相关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和重点布局,并推动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组织对相关部门标准化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推进“平安武汉”、智慧社区、“微邻里”等领域标准化。

先行区创建过程中,引导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标准化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标准化治理格局。在全国首创建立城市发展标准研究中心,吸纳在汉各高校院所智力资源,在先行区创建期间,为全市近20个部门、单位提供了标准供给、实施和咨询服务。作为(全国)标准化信息共享战略联盟核心成员,研究中心与国内各大城市开展标准技术研究,并积极动议,力争打造中部城市的标准创新高地、人才培养基地、交流合作平台和成果展示平台。

巩固成果 踔厉奋发

2022年,武汉市标准化改革创新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由中信科等制定的等5个项目获得2022年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其中,ITU-TG.8113.1:2016国际标准获得标准项目奖一等奖,武汉一批先进标准的制定实施显著增强了武汉市行业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总则)》《武汉市民码编码与应用规范》《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有效服务了全市的重点工作。将领先(先进)标准采用、团体标准培育与对标达标提升工作有机结合,武汉市探索形成先进标准引领重点行业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进入2023年,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行遠自迩,笃行不怠。武汉作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标准化工作将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湖北省相关实施意见的要求,以高标准、新标准、好标准为支撑,切实推进“四个转变”。

据悉,武汉市今年将围绕全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心工作,明确标准化年度工作任务,拓宽深化标准化领域,强化具体工作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标准化基础。推进质量标准研制行动。重点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绿色环保、基本公共服务及重要民生等方面,研制一批重要先进标准,其中,国际标准和团体标准新增数量力争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5名,进一步完善全市标准体系,推进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标准建设工程,制定一批特色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推进行动,推进“两个战略”融合工作,指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重点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国际标准和先进团体标准,形成标准必要专利。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选择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现代制造行业和现代服务行业,深入推进对标达标工作,培育一批“标准领跑者”企业,以领先或先进标准引领助推行业整体质量提升,促进行业“优标优质优价”健康发展。扎实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行动。加强对在建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组织基础条件好的单位,申报新的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加强标准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团体标准发展促进中心建设,推进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规范一站式质量服务站相关标准化建设,升级完善全市标准化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标准有效实施路径。推进标准纳入产业发展、社会治理、行业规范等相关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中,积极开展标准创新贡献奖励。加强重要标准宣贯,开展各类标准化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标准化氛围,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和国内重要标准化学术及工作交流活动。

后记:武汉市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创建是武汉市标准化全面工作一个缩影,它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武汉标准”的时代气质。“武汉标准”是独特的,它闪烁着创新的光芒,当成绩成为过去,未来犹可期待时,在奔腾的时代潮流下,“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大武汉又将绽放新的风采……

猜你喜欢
武汉市武汉知识产权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