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王 辉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 510800)
泥浆,字面意思是水和泥土的混合物。在陶瓷器物的成形和装饰中,泥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传统陶瓷艺术中,泥浆常被用作化妆土,涂刷在陶瓷坯体表面,遮盖坯体粗糙的外观,改善坯体的色泽,提高陶瓷的致密性,因此也被称为“陶衣”,这种工艺技法在陶瓷制作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应用。
然而,在现代陶艺领域,对陶瓷材料、技法和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释放了泥的天然属性。相较于传统的陶泥,泥浆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附着性,泥浆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决定了其黏稠度、收缩度和皴裂度等特性,使其能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面肌理和质感,这种多变性极大地吸引了现代陶艺家进行艺术创作和观念表达,他们通过探索泥浆的未知美学价值,推动了陶艺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1)流动性偏好
由于泥浆中含水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稀稠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泥浆从高向低聚集沉降。现代陶艺家常常会利用多变和偶然的流体运动特性,追求泥浆流动形成的不规则形态,从而获得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在泥浆流动过程中,通过控制含水量、改变流速、流动方向、流体形态等的探索,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欲,形成鲜明的个人作品风格和特色。
(2)附着力俱佳
注浆成型工艺就是利用泥浆在石膏模表面的极佳附着力,完整地把造型复刻出来,特别是在批量复制时,注浆成型工艺优势明显。除了常见的石膏坯体注浆外,陶艺家也实验运用过纸张、纤维、植物等有机附着体进行造型创作,高温烧制过程中有机物附着体气化挥发,泥浆作品保留其原有的肌理形态。通过不断改变附着坯体的平滑度、涂泥浆的厚度、干燥固化方式等,挖掘出泥性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成为装饰创新的重要手段。
(1)泥浆材料在陶瓷成型工艺中的直接运用
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张亚林教授创作的《春华秋实》系列作品(见图1)展现了泥浆材料在陶瓷成型工艺中的卓越应用,这些作品以淡雅简约的形式呈现,给人以柔美纤细之感。果实的表面玲珑剔透,泥浆模拟了布料的质感肌理,通过轻盈的褶皱将花朵、织物和香球等视觉元素融合在一起,瓷泥的精细和柔和营造出了轻盈而典雅的现代陶艺之美。“春华秋实”一词比喻文采和操行,暗含了超越象征的深刻哲理和情感思考,引发人们的遐想。整个作品形式及内涵兼具美感,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且难度极高,彰显了艺术家深厚的技艺,在对泥浆特性的驾驭方面游刃有余,可以说这一系列作品是泥浆艺术应用的典范之作。
图1 春华秋实
(2)泥浆材料在陶瓷作品装饰中的局部体现。
美国陶艺家Chase Gamblin 在陶瓷创作中采用分段轮制法,巧妙地将拉坯、泥条盘筑等成型方式相结合,并在作品表面运用泥浆和金水进行局部装饰,这一创新方法打破了传统陶器表面规整光洁的审美传统,为作品赋予了全新的视觉风貌(见图2)。泥浆装饰不仅令作品呈现出多样的肌理,同时也赋予其自然洒脱的视觉律动效果,这一创作方法在陶瓷装饰领域的应用为陶瓷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表现可能性,丰富了审美体验,进一步探索了泥浆材料在陶瓷装饰中的独特潜力。
图2 Chase Gamblin 作品
(3)泥浆材料作为笔墨原料的泥绘工艺
泥绘工艺是紫砂艺术中独特的装饰技艺,主要用于茗壶、花盆、文具和食具等制作。这种工艺通过毛笔蘸取稀薄细腻的泥浆,在半湿半干的紫砂坯体上进行绘画。在泥绘中,常使用白泥、黑泥、朱砂泥、本山绿泥等不同色泥,泥绘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博古、书法、诗词等多种题材。技法上,泥绘常结合雕刻、模印、模贴和刻画等技术,创造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呈现出浅浮雕和薄意雕的效果。此外,泥绘追求类似国画的笔墨韵味和意境,创造出古朴雅致、隽永意味的艺术审美效果。在泥绘工艺中,泥浆的特性至关重要,泥浆的稠度和精细度对绘画效果产生深远影响,泥浆过稠将导致运笔不畅,无法描绘精细部位,而泥浆过稀则使图案松散,缺乏立体感。因此,在泥绘过程中需精准控制泥浆与水的比例,进行研磨和过滤等步骤,以确保绘画的精细和流畅,这种精准的泥浆应用为泥绘工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了紫砂陶艺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体现了陶艺师对泥浆材料特性的精湛掌握。
(1)泥浆浇筑成型实验探索
作品《山乐》(见图3)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游览黄山后对其美景的赞叹,黄山独特的奇峰群聚,有的秀丽可人,有的险峻挺拔,云雾缭绕、青山起伏、苍翠欲滴,宛如一首悠扬的乐曲。该作品主要采用了注浆成型的工艺方式,单面浇筑完成,即把调配好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具中脱水干燥成型,首先设计好所需的石膏板厚度,本作品厚度仅为0.1 cm,然后将泥和水按2 ∶3 的比例稀释并搅拌形成稀泥状,随后通过过滤去除颗粒较大的粗糙物质,得到流动性更佳的细腻泥浆,接着将泥浆缓慢注入石膏板中,辅以木板帮助平整泥浆的流动和成形,基于石膏材料吸收水分的特性,作品被置于阴凉通风处,慢慢脱水形成均匀的泥层。在此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泥层表面的状况,由于泥浆的收缩可能会出现缺口,需要及时补充泥浆以保持均匀一致,最后当泥层达到理想厚度且均匀一致时,利用模具进行卷曲定型,这一步骤也是最困难且废品率较高的阶段,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由于该作品相对较薄,成瓷后的变形率略高,因此在展览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加倍防护。
图3 山乐
(2)泥浆与介质材料的结合实验
作品《甜蜜的诱惑》(见图4)以费列罗夹心巧克力为诱惑的象征物,华美的包装和多层用料迷惑人们收获丝滑口感和幸福的故事。然而,与这些诱惑相比,健康和营养的性价比却极低。现实世界中充满着各种诱惑,包括美食、诱人的外表、金钱、权力等。面对这些诱惑,我们作为感官和感觉的主体,容易被动地受到感觉、味觉和视觉等诱惑的影响。如果我们被这些感官主导,就会迷失自己,沦为物质的奴隶。作品的制作工艺主要采用了泥浆附着法,即把泥浆通过浇筑、抹、蘸、淋、喷等方式被附着到织物、纸张、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的表面,泥浆能够与所附着的材质肌理和形态相吻合,然后通过干燥成型后直接入窑烧制,或者可以脱模后单独烧制。
图4 甜蜜的诱惑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研究者进行了多次实验,尝试不同的材质附着和烧制方式。首先,我们使用轻薄的纱布来模拟“锡纸”的肌理,由于纱布较为透薄且易于塑形,作品在脱模后进入窑烧制后没有出现明显的酥松情况。然而,从视觉上看纱布的质感过于柔软,无法完全呈现锡纸的坚实质感,因此我们进行了改良实验,向泥浆中添加了一些白乳胶和纸浆,增加了泥浆的黏性,以替代锡纸作为直接附着物。经过干燥后,这些作品与泥浆一起进入窑中烧制,以更好地模拟锡纸的硬朗质感,达到满意形态后上釉复烧、镀金。陶瓷部分的最终效果相对还是比较满意的,每一个作品都成形稳定,没有酥碎,色泽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这些实验帮助研究者不断优化工艺,以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展现了泥浆材料的多样应用潜力,这种制作工艺旨在反思和探讨人们在诱惑面前的选择和自我认知。
通过对泥浆材料的实验探索,研究者基本掌握了泥浆成型的技术要求,包括造型、肌理、色彩等方面的融合,提高了泥浆造型创作的自由度,这不仅丰富了陶艺创作的表达语言,还为首饰制作领域开辟了新的材料创作途径,这一研究为陶艺与首饰制作之间的交叉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未来的研究可以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可以进一步研究泥浆成型的创新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其在陶艺和首饰制作中的应用潜力。此外,对于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也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关注点,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此外,可以探索与其他艺术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例如美术、雕塑和工艺设计,以推动创新和文化交流。最后,鼓励更多的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推动陶艺和首饰制作的进步,以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作品,并为这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