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渊
2013年,北京保利国际春拍上,清朝杨季初紫砂泥绘“李白月下独酌”笔筒以586.5万元人民币拍卖,引起人们的关注,紫砂泥绘由此走进大众的视野。泥绘兴盛于清代,但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没落,而今又得以复兴,人们对这种以泥绘画的形式充满好奇。本文以“游鱼图”为例,通过对其工艺特色的剖析,阐述紫砂泥绘的工艺艺术,通过对其文化内蕴的解读,深入了解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紫砂泥绘作品“游鱼图”,以紫砂茶盘为载体,左侧几片荷叶,一枝莲蓬悄然胥出,右侧两条金鱼,一白一黄。上面小字题词,金鱼周围空白之处点缀海草几许。在创意上,以青灰色泥的茶盘为载体,如水底泥色,片片荷叶中胥出一枝莲蓬,荷叶硕大,莲蓬昂扬向上,有亭亭玉立之姿,茶盘淋上茶水,如水面上泛着波光粼粼之境,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构筑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荷塘雅趣图。就构图来说,荷叶写意,金鱼为写实,有虚有实;左侧荷叶片片铺满,右侧大片空白,有密有舒;荷叶与茶盘一色,金鱼一黄一白,有暗有明,布局匀称,富有章法。就工艺来说,在色彩上,荷叶是本色泥绘,金鱼、海草是异色泥绘。在技法上,荷叶采用推、抹之泥绘技法;莲蓬则是以塑为法精雕细琢;而金鱼、海草则用了抹、捺、染等技法,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完整的泥绘画面。荷叶用泥有薄有厚,莲蓬较厚,金鱼、海草较薄,用泥的厚薄、笔触的粗细、线的长短、面的大小等,来呈现事物的远近、虚实,非常具有层次感与立体感,以泥造境,以境传神,创造出画面的质感。
细数紫砂泥绘工艺,上文所提到的本色泥绘是以载体本身的泥作画,比如曼生十八式中的却月壶上的泥绘,就是本色泥绘。异色泥绘是用载体以外的其他泥色作画,比如上文我们提到的清·杨季初紫砂泥绘“李白月下独酌”笔筒就是异色泥绘。异色泥绘较之本色泥绘难度更大,本色泥绘与载体同泥,泥绘的时候更加服帖,烧制的时候也更稳定;异色泥绘与载体泥质不同,制作的时候难度大,烧制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风险,泥绘附载于紫砂生胚体上,要与紫砂生胚一起经过千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如果所用泥与载体烧制温度不同,那么在烧制的时候就会出现裂开脱落的情况。另外,颜色上的丰富多彩,并不是使用了颜色染料,而是不同颜色紫砂泥的调配,同理于绘画艺术中颜料的调配。所以紫砂泥绘不同于其他的紫砂装饰艺术,它的制成存在很多风险与不稳定性。
紫砂泥绘“游鱼图”,不仅展示了泥绘的工艺特色,涵盖了泥绘艺术多方面的工艺,极具典型性,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蕴。“游鱼图”以荷入画,荷在我国极具象征意义,纯美如女子,是花中仙子;高洁如君子,是花中君子。莲蓬不仅延续了荷的美好寓意,自身多莲子,有连生贵子之意;自身多孔,有事业路路通顺之意等。以鱼入壶,鱼在我国的民风民俗中有着重要的份量,鱼与“余”谐音,有年年有余的祥瑞意义,象征吉庆、富裕,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鱼头用红色点缀,红色在我国是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颜色,“中国红”为世界所知。红色点缀在头上,还有“鸿运当头”之吉兆。“游鱼图”融入荷、莲蓬、鱼、红色等祥瑞元素,饱含连生贵子、年年有余、事业通顺、鸿运当头等浓浓的祝福。“游鱼图”是凝聚了泥绘的工艺特色、中国画的美学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泥绘作品。
总结,紫砂泥绘作品“游鱼图”,在工艺上,采用了推、抹、塑、雕等多种泥绘技法;在色彩上,采用了本色泥绘与异色泥绘;在构图上,有疏密,有明暗,布局匀称,富有章法;在意蕴上,以荷、莲蓬、鱼、红色等祥瑞元素入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蕴,构筑了一幅完整的荷塘雅趣图,茶盘淋上茶水,如水面上泛着波光粼粼之境,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一幅荷塘雅趣中,自然的气息在缓缓流淌,意境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