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措施

2024-01-24 21:16刘波
电脑迷 2023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职教育产教融合

刘波

【摘  要】 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国家都在发生着巨大变革,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真正助力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广大教师应积极与企业达成深层次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联动,优化建构课程体系,逐步搭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构建广阔的空间,促使他们掌握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并且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发展学生的专业化素养。

【关键词】 产教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新的社会变革趋势,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他们的应用性能力,广大教师需要将专业性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需要生成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打破以往背景下固有的局限,真正达成“企校联动”,把握企业发展的趋势,形成融通型人才培养的策略等,促使计算机专业教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性操作运用的过程之中,提升教育转型的质量,发展学生专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的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稳步进行和逐步探索阶段。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依然还不够成熟,在授課方法的选择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固化的模式之下,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与实践之间所形成的配合,都是相对较少的。因此,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操作技能,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在毕业之后,他们无法获取好的就业机会,或者说适应岗位工作。在此背景之下,充分研究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机制,搭建各种优质的课程体系成为重点。要想全面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助力学生的职业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中职院校就必须展开创新性的改革,将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方向,改变以往背景下单纯知识灌输的状况。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构建和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将实际操作过程纳入各种活动之中,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生成更多优质的教育教学活动,搭建实训平台,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通过应用技能的组合实现各种项目的设计、优化等。或是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打破以往背景下固有的局限,让学生彰显自身的主体作用,进入到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的应用,以及专业化能力的逐步提升过程之中,巧妙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提升进入岗位时的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有利的基础,打开中职教育的新局面。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企校联动”,设定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总体思路,遵循职业教育推进的客观规律,才能够突出IT行业总体的特色以及优势。因此,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将就业作为重要的导向,以单位的满意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目标,生成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联动的力度,使行业、企业、学校三方之间共筑合力,搭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真正贯彻现代化教育背景之下“产学结合、工学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化素质能力。

(二)线上资源库的搭建,丰富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职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在实践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智慧平台已经成为无法代替的手段。某种意义上来说,线上资源库的有效构建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在资源库搭建的过程中,一系列管理平台和移动教学模式也逐渐生成。这种智能化的方式有效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教学的流程变得巧妙、智能、高效,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性操作运用的过程之中,历经潜移默化的过程,获得层层的进阶与提升。

(三)推行差异化评价与培训机制,关注学生创新实践

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将评价的关注点放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往往可以综合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及其学习态度等。同时,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情况纳入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这样能引起学生对综合能力的关注并使他们提升自我意识,从而促进产教融合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学生实行差异化培养十分重要。

三、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强调产教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观念是决定中职计算机教师行为和设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够积极展开有效的统筹规划和调整变革等,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培育出更具有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人才。而从学校方面来看,要想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就要建立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更新,才能够联系校企合作,生成联动机制、创新教学模式,或是引进一些前沿性的工具、设备、手段,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应用操作实践,并且联系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特点来进行引导等。

(二)构建现代化师资队伍,优化培训计划

在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迎来了新的挑战。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更倾向于理论以及实践的融合,才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实训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综合性的运用能力。作为学生发展过程的引导者,各种活动推进的组织者,专业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尤为重要。所以,建设双师型的现代化教学队伍更是一个方向。有效贯彻人才培育的目标,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教师队伍自身的水平是否达标,他们渗透的专业化知识理论是否具有时代的前沿性等,因此构建专业化教师的队伍意义重大,决定了教育转型的质量,更是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其本身的更新迭代是相对较快,专业化建设也在不断变革。现有背景下,如果教师沿用固有的理念,照本宣科地进行授课,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往往都是过时的,会落后于整体的时代需要。因此,为全面打造优质的课程资源体系,教师可以与当地一些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打造共赢的机制,引导专业人才融入实训教育的过程之中,这样才可以将更先进、前沿性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建立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同时,院校层面也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设计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参与到培训或者是挂职训练的过程之中,把握企业发展的一些趋势,熟悉他们的一些先进设备、软件、技术等,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设置实训类融合发展平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加大实践型教学的力度,往往可以推动学生的应用能力成长,助力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因此,在全面实行组织教育变革的背景之下,广大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联系学校、社会、政府的多方面援助,与企业联合共同创办一系列的专业化产业园,或者是构建实训类型的发展平台,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的体系过程之中,作为培育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创造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性联系环境,促使学生不断迈入到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内化,积累实战经验,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学以致用的效果等等。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深化产教融合的理念、构建平台基地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引导学生在参与项目设计的过程之中,合理完成任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也是重要的方向。在变革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展开对教授学生的全面观察,追踪他们在参与项目或者是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成长动态等,从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角度,归纳出学生所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者是优势等,以此为依托,进一步设定更具有科学性的培养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中职院校要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型的供应关系,促进校园一些企业之间的联动,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性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去合作企业参与兼职实习,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相关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实战性经验,让他们的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有意义的提升,推动学生的专业素养成长。

(四)遵循“教岗赛”原则,以赛促学

所谓“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学”,指的是一种教岗赛之间的相互融通和辅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能大赛的全面推广是中职教学方向变革的重要方向,引导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开展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巧妙组合和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接触到相关企业与行业发展的动态,推动学生整体的专业性成长。因此,在全面构建新型人才模式的过程之中,广大教师必须遵循教岗赛一体化的原则,并且将其本身打造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等,引导学生在参与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就可以通过比赛获得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而作为教师,则需要积极开发一系列的比赛机会,带领学生参与到各类型省级组织的技能比赛,或是全国性质的项目之中,在更多类型的活动中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我国建设输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五)设置一体化课程体系,助力人才培养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社会、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而且教育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专业性实操能力,推动他们的综合性素质成长。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中,教师必须与实训工作的过程相融合。考虑到其中所涉及的四部曲,即社会调研、岗位群的构建、专业平台的设置,以及课程体系的搭建。通过有效的调查研究,广大教师可以积极分析各大市场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学生的就业导向等,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理论认知,才能够对专业化模教学达成有意义地分解。依据行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来生成一系列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确定专业课程实训的角度以及方向。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也需要随时关注一些单位所提供的信息,展开有意义地搜集,从更加客观和有针对性的角度,实现考察以及调研,并且联系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优化培育人才的方案细则等,使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综上所述,全面搭建更加完整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契合时代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新时期的教师应从更加客观和有针对性的角度实现考察以及调研,积极加大“企校联动”的力度,探索融通性人才培养的模式思路,要遵循教岗赛一体化的原则,设置一体化课程体系,对专业化模教学达成有意义地分解,把握企业发展的一些趋势,设置实训类融合发展平台,引进一些前沿性的工具、设备,实现教育转型,助推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烨龙. 新媒体视域下中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7):25-27.

[2] 龚成清. 面向社会生源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04):27-31+38.

[3] 韦昌贵.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广西教育,2023(11):104-107.

[4] 马瑞. “双主体、三融合、多通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58-61.

[5] 邵帅,倪燕梅.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研究:以新疆高职院校为例[J]. 山西青年,2022(18):130-132.

[6] 刘兴凤,贺书品,刘国成. 智慧城市背景下“思创、专创、科创”三元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3):53-57+61.

[7] 刘丽军. 1+X证书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8):148-150.

[8] 赵美花. 浅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9):46-48.

[9] 魏迎,史国庆. “双高计划”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书证融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22(04):59-60.

[10] 白君芬. 基于“1+X”书证融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3):154-155+15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职教育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工作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