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破解

2024-01-23 08:11李佳
职教通讯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高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育合力有待提升、教育路径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根植本真,健全思政教学体系;追求至善,探索协同育人路径;崇尚大美,培育全面发展新人,以期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常州市第十九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表征、常州场域、现实逻辑与实践模式”(项目编号:CZSKL-2023B025)

作者简介:李佳,女,江苏理工学院炎培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12-0061-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强调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要求“聚焦德技并修的育人特征”,尤其是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思政教育是“高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对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厘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破解之道,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对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提质培优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聚焦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內涵。《意见》中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其德行养成。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任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关键性意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思想引导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力点,实现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一体化培养,落实好《方案》的相关要求[]。如此,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孕育出强大的灵魂。

(二)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职业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谈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谈职业教育时往往更强调前两者,但实际上,要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归宿。就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掌握技术、参与研发、促进技术进步,更要具备工匠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形成独立自信、负责任的人格[]。“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黄炎培先生凝练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高职院校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将德育贯穿到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中,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截至2022年,我国高职(含职业本科)学校1 521所,占据高等教育整个体系的半壁江山,招生546.61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社会形象,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加强内涵建设,增强适应性。长期以来,社会上和学校中存在的一些观念偏差导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的提升上,而思政教育依旧沿用传统模式容易造成其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是没有心灵的“机器人”[],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普通教育有着显著区别,必须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职业精神的养成。而职教师资队伍的教育理念倾向于普通教育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存在被动接受的现象。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认知上的偏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品行、素质以及就业等也存在偏见。这种对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认识的缺乏,是阻碍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合力有待提升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整体规划、系统布局,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育人合力提升的要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由于他们从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学习重点转向专业技能,对思政教育目的还认识不清晰,认为其与现实生活、行业发展脱钩,缺乏实用性。作为被管理者,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被动式接受,课堂效率低下,难以做到有针对性。二是教师。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但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研讨。调查显示,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反馈在道德、知识、技能学习上收获较大,在通用能力发展上的收获相对不大。例如,在学习迁移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等方面存在不足[]。这是因为,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而其思政教育技能的培养相对弱化[]。由于缺乏系统培训,教师队伍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缺乏有效评估,忽略了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影响了育人成效。三是企业。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技术人员兼任学校教师等[],虽然合作模式多样,但在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方面有待深化,企业往往在其中只是充当“旁观者”角色,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协同管理的模式。

(三)教育路径有待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讲授一门知识,也不是教授一项技能,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一体化培育。高职院校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差异性和真实需要,其思政教育的路径仍沿袭传统模式,因而实效性欠佳。教育路径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主课堂”渠道有待创新。作为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然而,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多采取“我讲你听”的模式,缺乏亲和力,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老化,且照本宣科多、因事讲解少[5],因而融入课堂教学的生活素材有待挖掘。另一方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还要进一步深化。思政育人缺乏渗透力导致其在职业选择、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学生的指引有所欠缺,缺乏实质性帮助。其次,“活课堂”阵地有待强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除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能大赛等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目标与实践活动目标、校园文化熏陶与日常教育管理、学校课堂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融合还有待深入,导致学生的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心理承受等方面的教育欠缺。再次,“云课堂”平台有待筑牢。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主要是“00后”,互联网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主战场。因此,学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思政的重视需要加强,不然难以充分发挥网络思政的优势,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关注点和需求,从而制约了思政教育效能的提升。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破解之道

(一)根植本真,健全思政教学体系

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关键。作为思政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精准发力,解决内容枯燥、方式单一、资源固化等问题,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效。

1.端正德技并修理念。职业教育同样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增長。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体系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并不高,原因之一在于设立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吻合度较低[]。人无德不立、无技不成。德技并修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更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定位育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导向;明确思想引领与技能培养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坚持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体现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方向。

2.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知识储备较差、学习兴趣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异化明显等特点,对其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教师是关键。“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方向和标准。一是组建一支专兼职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整合思政专任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导师等力量,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共同探索一体化教学,将思政教育贯穿到课堂学习、专业实践、课外活动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技能、锻造职业精神,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二是定期组织队伍培训,举办教学能力竞赛、优秀课堂风采展示等评选比赛,培育遴选示范课堂和教育案例,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提升思政教学成效。

3.调整思政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使命任务,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引领方向、提质增效。高职院校应把握好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路和定位,立足院校实际,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一是善于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本专业对应的发展史、建设成就、职业文化资源等融入课程内容,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可以通过职业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其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二是创新思政教学方式。一方面,可有效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云课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伴随网络成长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丰富线上教育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形成双向沟通模式。另一方面,教学思路要由“老师怎么教”转变为“学生怎么学”,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追求至善,探索协同育人路径

传统思政教育是以学校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模式,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要共同构建“大思政”格局,以学生为本,坚持上下联动、同向同行,推动“大思政”格局建设向上向善发展。

1.强化校际交流。近十年来,我国职业学校累计为各行业培养输送人才6 100余万,近几年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超过1 000万人,在劳动力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这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体化建设,加强院校间的交流联通是必然要求。一方面,加强横向层面的校际联通,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各高职院校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走访调研,开展教学研讨,促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的交流共建,推动互鉴互学。另一方面,加强纵向层面的校际联通,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一体化建设。加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校际合作,既可以汇聚思政教育合力,也可以共享一体化建设成果,将受益面拓宽,完善思政教育工作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格局。

2.深化校地融通。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力的实践教育,其培养输出的人才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建设应该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校地合作,依托地方资源打造实践基地,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探寻当地红色足迹、历史事件等,挂牌成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画好育人“同心圆”。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强化沉浸式体验,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红色基因入脑、入心,提升思想境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引领学生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内心感悟生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用所学理论去解答时代和生活赋予的课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作出贡献。

3.优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学生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主力军,这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育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渠道。一是提供保障。《意见》中对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校企合作形式内容提出了相应要求,因此要发挥校企育人双主体功能,双方共同制定合作目标、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训实施等方面内容,细化责任分工,共同创设有助于职业精神内生外化的良好条件[]。二是深度参与。即将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学校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校企双方共建集教学、生产、研发、创新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老师可以与企业指导老师结对授课、共同开展项目,以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道德修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工作氛围,加强合作、创新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需将企业文化融入育人元素,深化校企文化互动;挖掘典型案例,邀请企业先进分子、企业劳模开展专题教育,以榜样效应激励学生强化个人素养,塑造工匠精神。

(三)崇尚大美,培育全面发展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养成和思政教育一体化培育,成就学生,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多种选择。

1.激发主体作用。在构建外部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关键。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职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尽管高职院校学生带有职业倾向,但尚未完全定性,仍然处于探索期,需要在过程中逐步引导。激发学习兴趣的核心在于提升素质素养,启迪学生心灵。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学生兴趣开发课程,挖掘专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获得感、成就感,促进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二是加强反思学习,锤炼职业能力。除了衔接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要想学习效果持续深入,还需具备反思力。反思性学习旨在发现不足、持续改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会反思、有效开展反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索可行性解决方案,举一反三,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

2.优化育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高职院校要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引领,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物质载体,打造环境育人格局。一是系统设计校园文化体系,引入体现职业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大国工匠精神,接受正向熏陶。二是积极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邀请能工巧匠进校园,聘请劳动模范担任校外导师,联合企业举办技能竞赛活动等,以活动育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职业精神。三是精心构建育人工程,加大对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围绕专业特色,打造“一院一品”优质品牌,展现工匠形象,讲述工匠故事,表达工匠情怀。要加强对职业价值观的引领,推动匠心育人与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的有效融合,真切感受职业教育的光明前景。

3.推进多维评价。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及思政教育内容,制定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动态调整,优化教育实施效果。一是多主体评价。要对专兼职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开展多主体评价,如思政专任教师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整体评价,专业教师从知识掌握情况、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辅导员从其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进行评价,而企业导师则从学生的技能掌握、职业精神内生外化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多主体综合评价,可以提高结果的客观性。二是全过程评价。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成效在于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评价是关键。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社会实践、企业实训等进行多环节评价,对其价值观塑造、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获得感和成长值进行考量,以评促改,优化教学效果,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养成和思政教育同步提升,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新.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应对与路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54-59,79.

[2]欧媚.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N].中国教育报,2023-05-22(2).

[3]贺星岳,任聪敏.增强适应性 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23-04-18(6).

[4]周建松,陈正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定位与新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22(8):97-102.

[5]赵蒙成.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0):1.

[6]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多数学生学习心理积极乐观[N].中国教育报,2020-09-16(4).

[7]王立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要求、新问题与新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5):54-57.

[8]王湘蓉,孙智明,王楠,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J].教育家,2021(17):7-23.

[9]钱俊,钱琛.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19-20.

[10]王友明,张敬玲.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逻辑建构与实践进路[J].职教通讯,2021(1):109-115.

[11]邹宏秋.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多向度路径[N].中国教育报,2023-06-05(9).

[12]陈丽娜.工匠精神培育如何落细落实[N].中国教育报,2023-06-06(5).

[13]邹新宇,徐林.高职院校精准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80-81.

[14]王瑋,常立权,付帅.立足高职特色 培育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22-06-14(6).

[15]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28-33.

[责任编辑    曹   稳]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I Jia

Abstract: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for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som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needs to be updated, the educational synergy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educational path needs to be perfected. Based on this,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by rooted in the truth; pursuing the best and exploring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dvocating great beauty and cultivating newcomers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talents.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