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彦
一
传神,是一种主要流传于天水地区民间祭祀活动的称谓。天水传神祭礼大致可分为请神、传神、送神三个阶段,天水各地举行时间、具体的形式不尽一致,但羊皮鼓都是每个地方传神的主要道具,羊皮鼓舞贯穿于传神仪式的始终。
天水市武山县有回、蒙古、苗等少数民族,但当地民众的宗教信仰并不复杂,以信奉道教和佛教为主。传神所传之神也多以佛道儒掺杂,数量多达几百位,主要有玉皇、菩萨、老君、雷神普化天尊、周朝闻太师、泰山爷黄飞虎、万天做寿、黄杨二郎等。在车岸村的传神祭礼举行时,神庙正中间是“车家爷神”,两边是山神和土地神,这是车岸村传神的主要对象。
天水境内的传神祭礼存在地区较多,流传地域广泛,因此在具体的程序上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以天水市武山县车岸村为例,具体论述祭礼举行时的主要程序及过程。
车岸村的传神祭礼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初六至 初八的-三天。
首先是请神,就是将神请到神庙,接着是招神等仪式。招神即把神的灵魂招到神像中来,法师面对神像拍打公鸡,轻念咒语。八月初六傍晚,会长和法师一行20多人去老庙遗址请神。众人到了地方,要保持安静,听见山野间第一声动物的鸣叫声,便开始打鼓鸣炮,打鼓鸣炮具有为神开道和驱邪避鬼的含义。
法师用法器表演退喝神,即驱赶邪恶之神。紧接着演唱喜神调,迎接正神的到来。会长和法师一行人击打着羊皮鼓把请到的各路神灵迎回到神庙,法师打着羊皮鼓唱诵着咒语,拜神并宣布神灵登殿。八月初七早上10点左右,会长和法师带领村民去将邻村“大王爷”神请来,和自己的神一起敬奉。当法师带领着请神的队伍回来后,村民便燃放鞭炮,迎接神的到来。安席意为请神上坛入座,供奉食物和水果。待法师把神咒唱诵完毕,就将“大王爷”抬进神庙,落座于神桌上,然后进行伐神,法师演唱完毕,请神到此结束。
八月初八是整个仪式中最热闹的一天,也是传神祭祀的高潮阶段。早上8点,会长在神像前烧香,法师击打羊皮鼓的同时面对着神像左右分别转三圈,跪拜击鼓后起身鞠躬,传神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法师通过敲打羊皮鼓、演唱神曲、变换队形、耍鼓表演等程序来破纸。然后是要卦,法师跪在地上敲击羊皮鼓,与此同时嘴中念诵着咒语,随后把八卦放在羊皮鼓的正面,让八卦滚落在神像面前,法师会观察此次卦象是不是吉利,如果卦象是吉利,要卦仪式就可以结束。抬神是村民在庙院抬着“大王爷”同时伴随着羊皮鼓舞的节奏一退一进、左右摇摆,按照S形、8字形路线在神庙前的场地进行的表演。
耍鼓是传神祭祀中最为激昂的表演场面,表演时,法师们伴随着舞蹈动作进行踢腿、转身、摇晃羊皮鼓、翻转鼓面,伴随着村民的呐喊声、掌声,场面十分热闹。
伐武道是仪式中最为刺激的表演环节,仪式举行时,在神桌上放有两把二郎神刀和一把菜刀,两位法师站在庙院中间,头戴道冠,拿起二郎神刀,唱诵神谱,约10分钟后,把头和胳膊都靠在桌面上,开始砍自己的胳膊。法师表情狰狞,像是真正受到砍伐一样,持续10分钟后,两名法师起身,拿着二郎神刀摇晃,演唱神调。演唱结束后,将二郎神刀供奉于神桌上,伐武道表演结束。
武朝是为了驱赶村里和附近的邪神恶鬼,以保平安。表演时,扮演黑虎玄坛的法师,手持神鞭和总旗,脸上用黑色油彩全部染黑,戴着五方佛的头饰,挂着胡须,披着黑红相间的披风,从桌子上跳下来,在空地上甩鞭。法师在旁边击鼓伴奏,黑虎玄坛说一些大意是为众路神仙下达保佑村民的命令,以及驱赶邪神恶鬼。打鞭结束后,鞭炮齐放,传神表演到此结束。
从初八晚上8点开始,将各神请来赴宴,法师拿着二郎神刀,口中念唱伐神咒,以此来劝神、酬神。法师要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神谱,面对着神庙中所请到的一众神灵诵唱,从晚上8点一直到初九早上五六点,这个时间段多位法师轮流诵唱,一夜不停。
初九早上5点左右,用“扳斗”来检验神灵满意程度,“斗”就是古时量粮食的器具,两条红线绑在“斗”的两端,由两个人进行拉扯,若斗可以稳定不动,那就是神灵已经满意今年的传神祭祀仪式,可以送神归位;若“斗”左摇右晃,摇摆不定,则为神灵不满意,需要法师继续击鼓演唱神调,直至斗可以平稳。“扳斗”结束后,鞭炮齐鸣,会长带领法师以及一众村民前往老庙送神。到了老庙,众人下跪叩首,一年的传神祭祀仪式到此结束。
二
关于传神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但没有文字记载,而羊皮鼓舞作为其典型代表性的表演舞蹈的记载为这一祭礼的初步形成提供了依据。羊皮鼓舞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法师所保存的“神单”中,最早的一份为道光年间,神单上有关于传神唱词的文字,可以证明,至少在道光年间,传神祭礼的唱词基本有了固定的词句,祭礼逐渐发展成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活动中止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传神活动再度兴起,举办规模宏大且参与者众多。
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民涌入城市,这一现象体现在传神祭祀活动上即为参与人员的持续减少,大批人员外出务工,致使这一传承悠久的文化正在逐渐地衰败并消失。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地方文化的重视,天水地区的武山旋鼓和秦安羊皮鼓舞都相继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对这一文化进行保护。然而如今传神仪式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还是老一辈村民,传神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正面临着衰落的趋势。
三
天水地区流传的传神祭礼和羊皮鼓舞表演,仪式怎样进行、神曲怎样传唱、羊皮鼓怎样击打都没有特定的教材,法师也只有流传下来的神谱,而现今传承下来的表演,都是农闲时师傅凭借自己的记忆传授给弟子的。
民间信仰源于百姓对自然和先人的敬畏,凡是与超自然性、神灵性与巫术相关的信仰活动都可以归属于民间信仰范畴。天水传神所敬之神数量较多,佛道儒掺杂,而且包含着祖先崇拜,凡是存在于民间信仰中的神,皆有信奉。
车岸村传神所祭祀的对象主要是“车家爷神”,这个村庄绝大部分人都姓车。在车岸村,村民每月都会去神庙里烧香、献盘,敬奉神灵,有时也会通过夸赞、祈求的方式对神灵诉说自己的愿望。
由此可以体现出祖先崇拜对于当地村民的重要性,人们共同信仰这位神仙,而这种信仰也凝聚了村民,让大家在同一个信仰文化下更加团结。同时,整个祭祀仪式的过程不是一个人单独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共同的信仰下,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共同参与传神祭祀的各种事务,大家协力共作,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满足了自身的需要。
在天水的各个区县几乎都有羊皮鼓舞的存在,从羊皮鼓舞的表演、形制中都可以追溯到古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在游牧民族羌族的文化中产生过很多以“羊”为符号的艺术文化,而贯穿传神祭祀活动的羊皮鼓和鼓槌都为羊皮所制,现如今,羌族举办祭祀也会跳羊皮鼓舞,含有很多与“羊”有关的元素,这就折射出传神祭礼与放牧有关的牧业文化的紧密联系。
◇村民观看传神表演
根据羌人的习俗,在祭祀活动中,巫师们击打羊皮鼓并且表演舞蹈,羌人把这叫“跳经”,是否可以认为传神这一祭祀活动来自羌族,渐渐演化成了天水地区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
天水地区是农业种植地带,武山县是一个农业县,以种植业为主,以小麦、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农耕文化在天水地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从传神祭祀举行的时间来看,农历八月正值秋收之时,对于农民来说,生存的希望就寄托在好的收成上。农耕时代,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农民就产生了对神灵的依赖。在秋收之际进行传神祭祀活动,祈求神灵庇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这就是古时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在无力与自然做斗争的情况之下用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