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悦 李 伟
莫扎特作为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奥地利作曲家之一, 对西方音乐乃至世界音乐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他虽然仅在世界上停留了短短三十五年, 但在这短暂时光中为世人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音乐遗产。 莫扎特的歌剧是集大成者, 因为很少有人在歌剧上写两种语言, 但他写了意大利和德国两种语言的歌剧, 共完成二十多部作品, 传唱至今的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便选自他最具典型的诙谐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年出生于奥地利地区, 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作涉及多个领域, 包括歌剧、 器乐、 交响乐、 宗教音乐等多种体裁形式。 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 (1756—1771)
早期因出生在宫廷音乐世家, 童年的他耳濡目染,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外, 还学习多国语言以及历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 小莫扎特对音符的敏感远胜过对文字的亲近, 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他5 岁就开始作曲, 此后十年期间跟随爸爸和姐姐一起到各国宫廷演出, 旅途期间既开阔了眼界, 还积累了不少演奏经验,丰富了他的创作热情, 开始独自创作声乐和器乐作品,幼年的莫扎特因此被称为“音乐神童”。
2.第二时期 (1772—1781)
中期因接触到当时风靡欧洲的曼海姆乐派, 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 内心更加愤懑不平, 创作内容上受到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 因此作品相对早期较为严谨, 反映了 “认为人的价值并不在其出身, 而是由才能和道德所决定” 的观点, 同时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 他的创作风格逐渐完善, 体裁也开始有了新突破, 于是莫扎特下定决心离开大主教, 即刻辞去宫廷管风琴师的职务来到了维也纳,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3.第三时期 (1781—1791)
莫扎特人生的最后十年是他在音乐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 在婚姻的滋润下他才思泉涌, 完成了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批作品, 并且总结了不同艺术体裁的创作经验。歌剧作为他的代表性成就, 创作的意大利喜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女人心》 《唐·璜》, 以及德奥歌唱剧 《魔笛》 《后宫诱逃》 等作品令他愈发名声大振, 后来在维也纳期间结识了海顿, 并与海顿共同创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 后于1791 年去世, 享年35 岁。
1.创作背景
面对当时分崩离析的封建专制制度, 启蒙运动主张并倡导理性、 自由和人权的核心思想内涵, 继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这对18 世纪的欧洲产生深刻影响。 博马舍则是这一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最后一位剧作家,“费加罗三部曲”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以柔克刚的戏弄手法创作而成。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的脚本是意大利诗人L·达·蓬特根据 “费加罗三部曲” 中第二部改编的, 随后莫扎特采用各种表现手法及音乐形式用一年时间为其谱曲, 最终成功在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进行首演, 一举成为最出名的喜歌剧。
2.故事梗概
《费加罗的婚礼》 是历史上第一部将平民作为第一主角的歌剧作品, 虽属于喜歌剧, 却没有更多哗众取宠的东西, 而是以革命的启蒙思想教育法国人民, 揭露并讽刺封建贵族势力的无耻, 赞赏下层民众的聪明机智。
该故事主要描写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即将与女仆苏姗娜举办婚礼, 生性放荡的伯爵对伯爵夫人不忠, 虽曾经宣布放弃奴仆婚姻的初夜权, 但因垂涎苏珊娜的美貌, 在费加罗全心全意准备婚事时, 伯爵奢想恢复初夜权, 后来苏珊娜、 费加罗和伯爵夫人三人共同商量密谋如何巧妙对付伯爵, 最终以幽默机敏的方式使伯爵受到应有的惩罚, 费加罗和苏珊娜排除阻难, 喜结良缘。
3.苏珊娜的人物形象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 这部歌剧以苏珊娜为切入点, 贯穿全歌剧的始终, 塑造了一个向往并勇于追求美好爱情的少女形象。 苏珊娜在得知被伯爵觊觎, 还千方百计阻挠自己的婚事, 甚至别有用心的送出婚房, 为此苦恼万分, 但在冷静思索过后仍不屈服于封建贵族的权威, 决心守护自己的忠贞爱情。 然而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封建势力无异于以卵击石, 为此以舞台为讲台, 表演出 “第三等级” 与贵族阶层的矛盾和斗争[1],即便没有完全被未婚夫费加罗信任, 仍能坚守本心, 同伯爵斗智斗勇。
在当时, 大多数女性面临如此艰难的处境, 也许会选择忍气吞声, 但莫扎特笔下的苏珊娜善良、 幽默、 有智慧, 仿佛这世间一切美好都集中在她身上, 这一角色很好地展现出女性坚强有骨气的一面, 不仅有思想深度, 更充满艺术活力。 尤其在歌剧的第四幕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中, 莫扎特以独唱的形式为她量身定做了这首咏叹调歌曲, 更能充分将苏珊娜的性格特征深入人心, 从而达到了戏剧冲突的高潮, 增强了歌剧抒情性。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这部作品是单三部曲式,全曲共74 小节, 旋律优美抒情, 富有歌唱性。 歌曲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组成, 每个段落都有鲜明的音乐特征, 具体分析如下[2]:
A 乐段前奏a间奏b间奏c 1-4 小节5-7 小节 8-11 小节12-15 小节16-17 小节18-24 小节C 大调a 小调F 大调
该图示为宣叙调部分的结构布局, 整体速度为生机勃勃的快板, 4/4 拍的节奏十分活泼。 宣叙调在歌剧中是展开错综复杂剧情的段落, 是一种具有叙述和吟唱性质的曲调, 歌曲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加入这段宣叙调来叙述剧情, 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苏珊娜对爱情的渴望,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该曲调性从C 大调开始,仅四小节的前奏, 钢琴伴奏巧妙采用了颤音、 连续八分音符和休止符构成的上行音阶, 以及十六分加附点八分音符等紧凑的节奏型, 好似苏珊娜的心在心爱之人面前真实的怦怦跳动。 和声织体主要以分解和弦和持续长音的柱式和弦构成, 将大调明亮的色彩基调很好表现出来, 帮助歌唱者稳定节奏, 同时腾出二度创作的空间,也能良好带动表演者的演唱情绪。 音乐旋律方面, 对比二度的级进与六度的跳进, 大跨度的起伏更好营造了女主角苏珊娜期盼约会时刻马上到来的激动心情; 间奏过后变化音#g 的出现暗示歌曲进行了转调处理, a 小调彰显了略微暗淡的小调色彩, 同时旋律上的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 烘托出苏珊娜心情由兴奋到紧张的转变; 接着又出现变化音bB, 使调性转入F 大调, 主旋律中向下递进的三度分解音程使音乐变得柔美温和起来, 最后伴奏织体的转换预示着宣叙调进入尾声, 终止在F 大调的主和弦上, 增强了主题动机, 也为歌曲后面的咏叹调部分作了铺垫。
间奏B 乐段间奏C 乐段d d'ef 25-30小节57-74小节F 大调F 大调31-33小节40-42小节g 小调 F 大调C 大调34-36小节37-39小节43-44小节45-56小节
该图示为咏叹调部分的结构布局, 速度由之前的“快板” 变为 “行板”, 节奏也由4/4 拍变为具有圆舞曲风格的6/8 拍, 摇曳感十足, 与宣叙调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更加突出咏叹调主要是为了表达歌曲的感情, 从而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苏珊娜在面对爱情时小鹿乱撞的内心变化。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伴随附点和一连串灵动的跳音音符正式进入歌曲咏叹调, 可划分为B 乐段和C 乐段两部分。 B 乐段延续了宣叙调A 乐段尾声F 大调的调性, 6/8 拍富有韵律的节奏型很好衬托出苏珊娜的俏皮形象, 伴奏织体则运用了柱式和弦跳音, 融入美妙的旋律后使听众不禁想与之一起翩翩起舞; 之后出现变化音#f 转入g 小调, 虽只有两小节, 但连续波浪式的旋律完美体现出少女娇羞扭捏的心情; 紧接着调性又重新转回F 大调[3], 音乐也回到了轻快明亮的大调色彩中; 随着变化音bB 的出现, 和声走向由属到主完全终止, 最终回到C 大调主和弦上。 这中间经历了三次转调过渡到C 乐段, 起承转合的结构十分明显, 旋律变得更加细腻流畅, 最后又转回了F 大调, 钢琴伴奏织体连接的十分巧妙, 用左手柱式和弦、 右手分解和弦一应一答的方式交替弹奏, 旋律以持续长音的线条为主, 加强了音符感染力。 整体来看, 咏叹调部分调性统一, 大小调性的反复变化增加了音乐的神秘性, 使剧情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乐句与乐句间的衔接恰到好处, 从中感受到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水晶一样晶莹通透, 又似暖风一般温柔平静, 这种美是古典主义风格清新典雅的美, 是节制自然、 秀丽且不造作的典范之美。
完美诠释一首声乐作品不仅需要演唱者掌握谱面上标记的音乐术语, 更高度要求演唱者对该作品的情感表达。 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 《礼记·乐记》 中记载[4]“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阐述了乐由声音而产生, 其根本是源自人内心的感动, 是从外物中所获得的。 而这种感动便是情感, 说明音乐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 优秀的音乐作品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丰富的情绪同样也能造就更出色的作品。 《美好的时刻即将来临》 是女仆苏珊娜假装成伯爵夫人即将与伯爵约会时, 发现未婚夫费加罗藏在一旁, 为戏弄费加罗而演唱, 希望通过以下两方面有助于演唱者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人声用气流吹动声带至震动而产生的, 自然离不开气息的支撑。 气息是歌唱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们要做到正确呼吸, 才能让气息保持流动, 气息在不断流动的基础上再巧妙控制、 加以运用, 会使作品具有鲜明层次感, 有利于推动演唱者的情绪表达。 宣叙调中, 钢琴伴奏几乎都是长拍子的柱式和弦, 这更加考验演唱者的音准, 如果我们没有稳定的气息支撑, 可能会出现演唱时声音偏高或偏低的情况, 所以在钢伴开始弹奏之前我们就要提前进入演唱情绪, 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苏珊娜的角色中, 每当伴奏弹到演唱的前一小节时我们更要集中注意力, 做好吸气的准备, 在正式开始唱时找 “打哈欠” 的状态, 才能将每一个旋律音保持在高位置上演唱; 这部分的节奏、 拍子、 速度都不复杂, 换气口也很容易找到, 但不能因钢伴织体单一而在演唱时过于自由发挥, 忘记这是首古典音乐作品, 不要更不能随意更改时值, 它的严谨性让我们必须保持原有的节奏和稳定的速度, 进而将莫扎特写的旋律原汁原味表现出来。 咏叹调部分则要有规律的进行胸腹式呼吸, 特别注意控制弱起小节的气息量, 要让歌声像拥在怀里一样悠扬地唱出来, 才能使6/8 拍 “强-弱-弱、 次强-弱-弱” 的旋律更富有弹性; 这一段落基本都是在高声部的长乐句, 也是情绪感染力最强的一部分, 所以需要找到并记住适合自己的换气点, 再迅速进行换气, 才能让嗓子不疲惫的同时让声音呈现得更加舒服饱满; “Qui mor-mo-rail-ruscel,qui scher-za l’ au-ra” 表现为苏珊娜身处舒适的环境感到欢愉, 中间最好不要换气, 先控制气息弱出, 维持气息的同时随着情绪递进慢慢渐强声音再收回来, 以情带声; 最后长拍子的音都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撑, 这些高潮部分的情感要激情与理智并行, 才会使声音达到松弛圆润的效果, 莫扎特还加了三处自由延长记号来表现苏珊娜内心对期待爱情到来的强烈渴望, 让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歌唱状况随时调整气息节奏, 增强了艺术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脑海里构建了什么思想, 便会通过歌唱语言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本作品的语言是意大利语, 因此我们要先熟读歌词, 掌握意大利语的吐字发音, 再根据中文意思理解故事, 字正腔圆的演唱才能让观众清楚地听到你所表达的内容。 宣叙调来自戏剧人物的念白, 所以本质是带音符的台词, 词要想说清楚,字就要咬的准, “Giunse al-fin il mo-men-tò,che go-drò…i fur-ti miei se-con-da!” 中, 比如il、 drò、 brac、 cu、mio、 ter 等语言十分强调演唱时的语气, 需重读, 而句尾的no、 o、 pet-to、 let-to、 se 等的辅音要轻读, 通过调节气息的长短表现声音力度, 感受苏珊娜追求幸福过程的情绪变化。 咏叹调旋律优美动听, 节奏欢快、 此起彼伏, 有律动感, “vie-nio-ve a-mo-re per go-der t’ appel-la!” 中, 字与字间的母音要犹如一串珍珠手链保持连贯的同时不丢失颗粒感, 气息推动的同时注意咬字以及变化音的准确性, 有助于统一转换音区的声音位置,让声音线条更加通畅, 最终才能声情并茂地演唱作品。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对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的艺术特征及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层次了解, 相信在之后的演唱过程中, 无论在内容还是理解上都能更好把握其风格特色, 表现出苏珊娜对爱情憧憬的甜蜜心理, 让演唱者在听觉、 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体验。 爱是莫扎特一生中贯穿整个灵魂的主题, 因此他的音乐是对纯真音乐的理想, 正如1779 年莫扎特给他父亲写的信中说的那样“在我的歌剧中, 音乐是雅俗共赏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