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根植于我国长久形成的农耕文明。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全球化,当前大众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有所淡化,这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受到冲击的表象及原因,阐明要通过推进国家层面的定位和保护、加强传承与发扬、多种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等具体措施,传承与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扬;冲击;挑战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概述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概念
节日是大家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以农业节气为基础,将岁月时节的循环往复变化比喻成竹子的竹节,由此而转意为“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流传而来的,包括宗教信仰、天文地理、祭祀礼法等自然与人文学科内容,不仅反映了远古先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劳作,还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由中国传统节日衍化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出仁爱友善、团结和谐、忠孝爱国、勤劳诚信等优秀中华民族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一直以来,我国将农耕文明作为社会基础,由于社会长期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中国传统节日里有着深厚的农业社会印记,饱含农耕文明的特征。古人恪守“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五谷丰登”的思想,在古代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每年收成的好坏直接受气候影响,因此古人经常祈求风调雨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古人通过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季收藏的运作过程领悟到自然时序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和四季的运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条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2.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是以血缘为纽带,多以家族、家庭为单位开展,非常注重形式,具有强烈的仪式感。节日里,家人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采用圆桌,在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共享的氛围,圆桌中央放置美味佳肴,是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大家情感交流的桥梁。家人之间相互敬酒、夹菜,体现出家人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多数节日蕴含大团圆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文化”。
3.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
每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其他节日区别开来,且不同的食物代表不同的含义。春节是个家庭团圆的日子,大家固有的观念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除夕晚上,大家一起守岁、熬夜,共同体会团聚的喜悦。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惯,吃饺子要先和面,就是和和气气。另外,饺子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寓意。南方过年有吃年糕的习俗,甜甜黏黏的年糕,象征着新一年步步高升、甜甜蜜蜜。元宵节有吃汤圆的习俗,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中秋节则有吃月饼的习俗。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类型和意义
1992年,《中国民族节日大全》一书将中国传统节日大致分为五类:一是以缅怀先人、祭祀神灵为主题的祭祀型节日,二是以农耕生产的过程和习俗为主题的农事型节日,三是以戏曲歌舞活动为主题的娱乐社交型节日,四是以庆祝收获、祝贺胜利为主题的庆祝型节日,五是以追念古代历史人物为主题的纪念型节日。目前,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分为农业生产类、祭祀类和生活类。中国传统节日常以农历时间为主线来划分,一年中主要有春节、元宵、龙抬头、社日、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下元、冬至、腊八、小年、除夕等一系列与节气相关的节日。每个节日都形成了独特的习俗,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例如,春节意味着旧岁结束新春复始,清明节意味着万物生长之时缅怀故人,端午节意味着爱国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中秋节全家团圆,重阳节孝敬老人。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受到文化全球化、现代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一)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导致不同国家节日文化相互碰撞。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节日的形成与文化有关,其影响力的扩大则与经济实力直接相关,好的节日必须有意境深长的历史渊源才能积淀并发扬光大。但是,节日文化在发扬光大的同时,如果没有经济相佐,则无法向外扩大影响。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国力,采取媒体传播、文化影视、科技信息等方式,向我国灌输其节日文化。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与形式未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导致大部分年轻人对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意识逐渐淡薄。
(二)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1.现代工业化对农耕文明的冲击
传统农耕文明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农耕文明的很多东西已经无法与现代生活相适应。以现代农业为例,现在的土地上已经很少见到农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情况,农户多选择较为先进的设备进行机械化农作,农业的变革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最为流行的大棚种植已经可以满足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果的愿望,生产方式的改变对四时、季节造成了冲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和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对以农耕文明作为基础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带来较大影响。
2.現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冲击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缺少传统节日传承的文化氛围。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生存奔走辛劳,很难有时间带着孩子去亲近时节、自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尤其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呈现出市场化、功利化、物质化倾向,导致传统节日中的深层文化内涵不断弱化。人们不再天天期盼过年能吃好、穿新衣,这些在平时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失去了期盼许久才获得的乐趣。中国传统大家族的生活模式也逐渐转变为以独立小型家庭为主的家庭结构,传统节日仪式也趋于简单和淡化。
(三)其他因素的改变带来的挑战
一些其他因素间接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不利影响,如安全环保方面问题。中国春节有放烟花鞭炮的习惯,出于环境、安全等因素考虑,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282个城市禁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庆贺新年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禁放烟花让大家觉得缺少“年味”,间接导致中国传统节日的淡化。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要吃饱到要吃好,再到要吃新鲜、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的健康食物发展,人们更加追求健康饮食。饺子、粽子、汤圆、年糕等节日食物也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不再有与节日相关联的独特性和应景性,这也淡化了节日的味道和仪式感。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面对传统节日文化受到的种种冲击和挑战,中国应加强国家层面的定位及保护,推进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多渠道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加强国家层面的定位和保护
1.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定位和策划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弘扬,积累和沉淀了民族优秀文化、民族传统、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公众道德修养。当前,中国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有机地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实现对传统节日内涵和外延的优化整合,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
2.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加强和引导
2006年,我国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我国出台《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于2008年1月正式实施;2011年,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传统节日的传承提供法律保障;2017年,我国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为传统节日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样一来,由政府牵头组织,将国家社会、社区学校等公共资源整合起来,全方位地宣传和普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共同加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建设。
(二)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要坚持批判传承原则,肯定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优秀文化内涵,摒弃落后的思想,保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精忠报国的价值观、仁爱孝悌的伦理观等积极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保持先进性与时代性,且富有生命力与活力。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
我们要尊重、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使传统节日习俗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合,进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我们要增加文艺晚会、露天表演、诗歌比赛等一系列节目,丰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博采众长,持续改进,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
(三)多渠道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1.提高国际话语权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经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通过传统节日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国际化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处于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与世界各种节日文化共同发展、和谐共存是必然趋势,只有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永葆青春。
2.在世界范围内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国家要提高民众文化保护意识,巩固具有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规划和保护,采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地方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优秀节日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文瀚.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回归刍议[J].学习论坛,2017(2).
[2]王萌.传统节日文化调查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8(4).
[3]王安中.传统节日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路径探析兼谈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黄永林,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J].民俗研究,2018(1).
[5]王文章.大力弘揚传统节日文化(代序)[J].节日研究,2010(1).
[6]李荣启,陈亦水.传统节日新形式、新载体情况的调研及对策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1(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安全视域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的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2GZYB121。
(作者单位:江西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