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理念的英语名著导读初探

2024-01-20 07:00李诗佳
校园英语·月末 2023年2期

摘 要: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探究了基于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理念英语名著导读,提出引导学生从“阅文本”“悦文学”“乐文化”三方面学习英语名著,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多元目标;英语名著;导读;阅文本;悦文学;乐文化

作者简介:李诗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一、引言

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当前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更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教师侧重对词汇、语法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对文本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多亦或是粗浅带过,错失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机会。基于此,笔者尝试以多元目标英语课程为基础,从“阅文本”“悦文学”“乐文化”三步走,以黑布林阅读《绿野仙踪》为例探究英语名著导读。

二、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理念与英语名著阅读

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理念强调中小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 “三个世界”出发,即内心世界、知识世界、未来世界。内心世界指学生自身希望通过英语学习习得人生哲理、表达内心情感、解决生活难题;知识世界指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挣脱语法的桎梏,获得生活、思维、人文等方面的间接经验;未来世界即学生今后想要达到的“理想自我”境界,包括与其他英语使用者的思想品质交互碰撞。英语学习应该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与水平,满足学生的自我要求,而不是成为成人的人为枷锁。因此,多元目标英语课程涉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以及社会文化目标。语言交流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的语言知识、技能与交流沟通,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语法,提升听、说、读、写、看五项基本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会并善于与人沟通。思维认知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社会文化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包括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以及对世界优秀文化的汲取,而不是简单地了解中外文化差异。

鲁子问认为,阅读无外乎三个目的,即获取信息、提升审美和建构意义。

获取信息: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可以直接知悉语意,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运用语言知识。

提升审美:审美是人的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价值的审美是当前初中生缺乏的一种审美。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审美。教师可在和学生互动时传授审美技能,最后创造美。在英语阅读中,教师也要强调英文阅读本身对语言运用的审美,这一点在“读后续写”这一教学过程中体现颇深。

建构意义:教学前,教师要明确想引领学生读到什么。学生要以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自行判断是认可还是否定作者预设的意义,尝试自主建构意义。

综上,笔者将英语名著导读分为三部分:阅文本、悦文学、乐文化。

英语名著阅读恰能实现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的三大目标。首先,学生所读到的英语名著是经过专家精心遴选并改编的,语言简洁优美,并不晦涩难懂,有利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积累常用语。为了减少阅读障碍,书中附有精美插图,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与中国名著相似的是,英语名著同样拥有起伏的情节、隐藏的深意,学生阅读后可引发的情感共鸣。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再次欣赏名著,例如广播、电影、读书笔记、交流会等,加深对其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的理解。因此笔者将名著导读分为三部分:阅文本、悦文学、乐文化。

三、《绿野仙踪》阅读教学课例

(一)阅文本

英语名著中信息量巨大,所以对学生的信息感知、提取及阐释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名著时,教师需带领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提取主要信息,提升学生整体阅读感知与提取信息的能力。笔者在学生阅读名著前制定了名著导学案,包含单词预习、情节梳理以及初读体会三方面。《绿野仙踪》中的人名和地名较多且复杂,导学案中列出了重点单词,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其含义。该书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多萝西在风暴后来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路上遇到了铁皮樵夫、稻草人和胆小狮子,他们相互帮助,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各自的愿望。因此在梳理情节时最明显的两条线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主人公行动的路线。时间分为Before the adventure (Chapter1-2)、During the adventure (Chapter3-12)、After the adventure(Chapter12)。教学开始时,笔者提出“Where does Dorothy live? Who does she live with? And why? How does she like her life? What hAppened to her then? ”四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女主人公多萝西的简要信息。接下来涉及场景的转换。场景1:“At the land of the Munchkins”,让学生列出描写女主人公家乡与Munchkins不同之处的句子。场景2:“On the way to the Emerald City”,在这一场景,多萝西遇到了三个伙伴以及三大困难,导学案要求学生找出三个伙伴的愿望及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场景3:“In the Emerald City”,笔者运用选词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这部分内容,由于时间有限,无法让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内容,因此学生可借助书中插图进行理解,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理解文本的能力。场景4:“On the land of Winkies”,四人遇到了四种动物的阻挠。学生根据“How did the four travelers fight with them?”这个核心问题完成对应的表格,即谁用何种方式对付敌人以及是否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是中心环节,因此为了加强理解,扫除阅读障碍,笔者播放了动画视频,通过视听双感官的辅助让学生快速找出填入表格的内容。场景5:“On the land of Emerald City”,探险接近尾声,四人要求男巫兑现承诺。学生需要找出男巫是如何帮助他们四人的且是否成功。场景6:“On the Land of Quadlings”,重点信息在于多萝西是怎样回到家乡的,因此學生需要提取信息找出答案。最后,时间与场景转移交汇,时间来到探险结束后,场景转移至多萝西家乡的小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经过艰险之后的快乐团圆景象。笔者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续写多萝西之后的生活并大胆展示。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找到关键信息,导学案的每一个时间点和场景都标上了对应页码,同时设计不同的活动,包括主观设问、思维导图、选词填空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书本插图以及动画短片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以外,笔者还通过角色扮演、配音等形式帮助学生归纳出人物性格及品质,训练了学生归纳、总结、提炼及深化信息的能力。读后让学生先用简单的言语表述作品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教师适时给予帮助。课后让学生将其书面化,续写情节,进行深层次阅读。

(二)悦文学

在初步解读文本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欣赏名著的文学表达形式。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学习最初的步骤是观察与模仿,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赏析佳句,再在充分输入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综合输出。比如在对主人公的家乡Kansas以及Munchkins进行描写时,作者使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Kansas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作者多次使用“grey”这个词来展现这里的枯燥与毫无生机,而在描写Munchkins 时,作者运用了 “beautiful”“green”  “brightly coloured”“pretty”  “clear” 等词来展现这个美妙神奇的世界。进行对比后,笔者提出问题 “While Munchkins is such a beautiful place, why does Dorothy still want to come back home?”,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讲解场景4时,笔者列出以下句子“1. She had only one eye, but it was as powerful as a telescope. 2. powerful them to pieces. 3. She was even angrier than before. 4. 'Fly at once to these strangers' She ordered them, 'and peck them to pieces'”,引導学生赏析其中的 powerful、powerful、angrier、peck等词,体会敌人的邪恶以及主人公的机智勇敢。语言赏析与思维活动交相呼应。文学作品中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的使用很值得推敲与琢磨,这种推敲和琢磨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品质。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渗透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与佳词佳句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赏析名著的文学性,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名著阅读树立良好的范例,也助其积累写作素材。笔者在读后环节布置了续写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修辞手法,多样化运用词语,开拓写作思路。

(三)乐文化

对文本及其文学性的解读,是为最终的理解其文化性服务的。“乐文化”要求学生从名著特有的文化背景出发,对人物、事件进行评鉴,形成自身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判断。名著体现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因此阅读英语名著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汲取其文化精华,开拓国际视野,同时结合语文等其他科目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绿野仙踪》被称为西方的《西游记》,而《西游记》是学生熟悉的中国名著之一,将两者对比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绿野仙踪》的文化背景以及西方崇尚的智慧、力量与团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相关表格,让学生将两本名著中的人物及人物性格进行归纳比较,同时在读后环节提出 “During your growing up, which quality do you need most? Have you had such kind of experience to get it? How did you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等思考题,升华主题,引起共鸣。

四、实践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通过书中插图、思维导图、视听结合等多种途径迅速找到文本关键信息,提高了信息提取能力;通过文本赏析,深入探究了主人公的性格品质,掌握了多种写作手法,将语言的输入和综合输出紧密结合,提高了对英语语言的模仿、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导与导学案为辅助,学生在每一场景中选择自己心仪的人物或情节进行精读,五到六人一组分享展示阅读成果,多方面接收不同思维方式下的文本信息,提高了阅读效率及理解能力。最后,学生比较相似主题的中外名著,通过“阅文本”“悦文学”“乐文化”三步深层次理解文本,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鉴别中,做到尊重文化差异,培养“和而不同”的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五、结语

不论是为了让学生有效理解阅读语篇中出现的名著片段,还是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及文化品格,英语名著阅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语名著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还能对课本进行有效补充补足,为学生构建起中外文化体系,让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促进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肖建芳,欧楚莹.重构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对《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的评述[J].教育教学研究,2019(1):2-5.

[3]沈奥.在小说阅读中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Z1):35-39.

[4]赵勇,魏宏君.英语教学中塑造学生文化品格的原则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0):12-16.

[5]高洪德.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J].英语学习,201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