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文化负载词是指象征中国文化独特特征的词、词组或成语。在阅读或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有很多中国文化负载词需要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有利于语言学的发展,对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五种中国文化负载词,并基于关联翻译理论、对等翻译理论提出了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通过实例分析,列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旨在使译者选用最佳方法来翻译不同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不仅让目标与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也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中英翻译;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傅连连(1983.10-),女,江西赣州人,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如今,中国文化得到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尤其是灿烂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特色,需要对中国文化负载词进行准确地道的翻译,才能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成功交流。许多学者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一些外国译者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者的责任是让目标语读者理解文本中的源文化信息。但奈达的功能对等只与归化策略有关,与异化策略无关。劳伦斯·韦努蒂强调译者从译语文化中带出源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类似于异化策略。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理论只与异化策略有关,与归化策略无关。另一方面,一些中国译者也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文化负载词包括颜色文化负载词、植物文化负载词、政治文化负载词、委婉语、寓意词等,对文化负载词的定义缺乏普遍性。本文将根据相关翻译理论,针对不同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介绍合适的翻译策略,从而更好地表达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中国文化的含义,让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避免误解。
一、文化负载词概述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文化负载词大量存在于具有文化特征的文学语言中,它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文学作品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系统探索,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本文关注的是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因此首先要明确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是多样化的。一般而言,文化负载词被认为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在其他语言中几乎没有对应的、充满丰富文化内涵的词。
(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1.生态类中国文化负载词。在新版《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生态”被解释为“植物、动物和人彼此之间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模式”。因此,生态类文化负载词反映了语言社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的气候特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种生态类文化承载词不断涌现,成为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如“泰山北斗”“有眼不识泰山”。
2.物质类中国文化负载词。物质类中国文化承载词与中国人创造的产品、物品、工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直接代表特定文化共同体中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以四合院为例。 四合院是指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这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因为没有英文对应词,英文读者也很陌生。一些量词(亩、里)、服饰类词(旗袍、中山装)、建筑类词(四合院、堂屋)、食品类词(月饼、龙井茶)、乐器类词(箭、琵琶)等也属于物质类中国文化负载词。
3.社会类中国文化负载词。社会类文化负载词是指特定语言社区中行为模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反映。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等。比如对于中国文化负载词“压岁钱”,有的将其翻译为赠送儿童新印制的现金作为压岁钱,是中国人庆祝农历新年的一种仪式。这样的翻译很准确,也很贴切,既准确表达了原意,又保留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又如颜色词“红”,汉语中“开门红”的意思是“开始得好”,而英语中“to see red”的意思是“火冒三丈”。
4.宗教類中国文化负载词。宗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宗教传统是这类文化负载词的来源。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众多的国家,宗教丰富了中国文化,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汉语中,“天花乱坠”“借花献佛”“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君子成人之美”等宗教类文化负载词被广泛使用。
5.语言类中国文化负载词。语言类文化负载词是指在给定的语言社区中对音位、形式和语法系统特征的表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它们在词汇、发音、句法和语法方面有所不同。与汉语相比,英语更具逻辑性、抽象性、流线型、象征性和理性,而汉语则更具综合性、直观性、象形性、审美性和伦理性。某种程度上,这些多样化的语言特性对翻译实践造成了障碍。比如“爱屋及乌”这样的成语,“哑巴吃黄莲”这样的双关语,都让译者难以理解。还有很多方言,比如“唠嗑”“干仗”等也为译者带来困难。
总体而言,中国文化负载词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它们在中国文化中是奇特的或独特的。其次,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联想意义。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若直译会造成文化损失。第三,它们很难或不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找到对等物。文化负载词与说该语言的人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表达由独特文化引起的事物的概念,因此很难或不可能找到恰当的对等词。
二、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理论基础
(一)关联翻译理论
基于格莱斯的关联原则,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古特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对翻译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古特提出,翻译是译者与目标受众之间的一种交流行为。根据关联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可以用图1来解释:
从图1可以看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包括两个过程,即过程A和过程B。在过程A中,译者应与原作者达成认知共识,体会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原作者的表达信息目的,进而推断出交际目的。在过程B中,译者要考虑原作者和目标读者的认知环境,以确保他们的认知环境是否兼容。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译者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也就是说,通过译者,可以实现目标读者与文化负载词原作者之间的间接交流。
(二)对等翻译理论
对等是翻译的核心问题。许多著名翻译家都认可对等翻译理念,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理论,如雅克布、尤金·奈达, 约翰·卡特福德、威尔森、彼得·纽马克、巴斯奈特等。尤金·奈达在翻译中区分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是对源文本形式要素的恰当再现,动态对等是指语言外交际效果的对等。完全自然的表达旨在呈现动态对等的翻译,不一定要局限于源语言的上下文格式。彼得·纽马克最重要的贡献是在翻译理论中区分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根据纽马克的说法,交际翻译试图对其读者产生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影响,语义翻译试图在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原文的准确含义。
三、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一)异化翻译
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他提出异化翻译的目的是“发展一种抵制主流目标语言文化价值观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明外国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异化翻译注重保留源语言的文化韵味,使读者有异国情调的阅读体验,从而培养读者的文化差异意识。异化策略通过将源文本的文化特征忠实地转移到目标文本中,可以获得较高的可理解度。因此,异化翻译策略应在翻译策略中居于首位。异化翻译可以通过四种实用的翻译方法来实现:音译、直译、音译加注、直译加注。
1.音译。音译是一种翻译方法,它保留了译文中指定意义的主要功能和源语言文化项目的发音,常用于翻译一些专有名词,特别是人名、地名或地物名称、品牌名称、或源语言文化特有的物体、事物和现象。古特认为“在翻译专有名词时,语音属性可以成为翻译中的重要线索”。因此,根据关联翻译理论,音译可以用来翻译那些专有的文化负载词。
2.音译加注。音译虽然可以保留源语言的原始形式,但不能使目标读者理解源文化的内涵或意象。因此,在音译词中添加注释可以提供很多重要信息,使译文更好地被目标读者接受。
3.直译。直译可解释为“不改原词句”,严格地说,它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和风格”。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对于与其时代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小众文学,语义翻译将试图保留其地方风味”。在某种程度上,语义翻译类似于直译。根据对等翻译理论,这种方法是如何应用于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解释。
原文:鸿渐给酒摆布得失掉自制力道: 反正你会摆“空城计”。(《围城》)
译文: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Hung-chien has lost his self-control, as he blurted out; anyway, you could always pull the“empty-town bluff” .
毫无疑问,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韵味,使目标读者很容易从表面上理解。
(二)归化翻译
尤金·奈达是归化翻译的代表之一。他认为,有些人认为每种语言是如此不同,以至于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将一种语言的话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是所有语言的基本结构中至少有 90% 是非常相似的,语言的共性大于差异。归化翻译通过将异质元素转换为目标语读者熟悉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源语言文本的异质性。归化策略包括以下两种翻译方法:意译、替换。
1.意译。意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保留源语言的内容,而没有原文的形式。在很多情况下,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以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因此很难将其翻译成与源语言具有相同形式的目标语言。
2.替代。莫娜·贝克认为,替代是用目标文化特有物品替换原文化特有物品。因此,替换原来的文化负载词可以帮助目标读者在其特定的认知环境中轻松理解原作者的目的。例如:
(1)原文:如今,要革掉这个王八犊子的狗命,他是称心快意的。(《暴风骤雨》 )
译文:Now the work team had come to deal with this enemy of his, this son of a bitch! He felt elated.
(2)原文:廟祝起初执意不允许, 直到她急得流泪, 才勉强答应了。(《祝福》)
译文:At first the priest refused, only giving a grudging con-sent after she was reduced to tears of desperation.
四、结语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的两种主要策略。异化和归化在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可以并存。异化翻译将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的必要性也不容小觑。本文根据中国文化负载词的不同类型,采用了音译、意译、直译、替换等多种适当的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作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及其局限性等问题未作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
[1]Li F, Ran S, Xia T.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Cultural Image[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2010(5):694-700.
[2]Hongwei C.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J]. Meta, 2002(1):121-132.
[3]徐畔,汪晓彤.翻译之维度与阐释之限度:基于传统典籍域外传播的译介考察及文化思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1-100.
[4]陈秀娟.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与翻译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176-178.
[5]纪靓.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缺词及翻译对策[J].汉字文化,2022(24):159-16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2YB268)的研究成果。